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视点 > 正文
 

夯实保险投资的中国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10:5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曲哲涵

  澳大利亚安保投资公司大楼里“机关”重重:各部门的大门都设有密码,外人不得入内。万不得已“串门”,谁人何时何地见了谁,都记录在案。对员工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进行监控,更是不在话下。

  老板太苛刻?不是。用公司副总裁柯迈康的话说:“投资公司掌控资金动辄数十、上百亿,责任重大。空间严格划开、权限明确分开,是为了抵御内部交易的诱惑。”他用一个我们听着很亲切的字眼来概括风险管理的要点———“中国墙”。

  “中国墙”制度出于英美证券法规,与咱的“内部防火墙”相似,是指证券公司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防止研究部、投资部与交易部互泄信息,引致内部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行为。但实践证明,“中国墙”在中国并不坚实,2004年起,

南方证券、汉唐证券相继倒地,不少证券公司陷入信誉危机。

  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保险资产管理研讨会上,柯迈康现身说法,倡导“中国墙”。把这个证券概念引入保险业,其意不言自明。目前中国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达1.24万亿元,投资热潮涌动。监管部门顺势而为,接二连三放宽投资渠道,自去年打通股市大门后,今年8、9月间,连续发布新规:增加保险公司投资债券的资金比例和投资品种,拓展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范围。此外,保险业参与

企业年金管理的热情高涨,已有7家保险机构获得了10项企业年金管理人资格。面对上万亿元的保险资金和500多亿元的企业年金,保险、银行、证券、基金管理、信托和保险
资产管理公司
等金融机构,起承转合,各取所需。当我们把这条资金链看作一个完整的资金运作机构时,防止其内部诸成员间进行违规操作、非法勾结就显得很必要。尤其是身处上游的保险企业,坐拥巨额资金,这笔钱投资给谁,交由谁运营,下游金融机构都要仰其鼻息,这也许就给一些决策人提供了违规“寻租”的空间。

  当然,监管部门为规避保险投资风险,已做了较以往更严格的规定,比如在债券投资方面,首次引进第三方独立托管制度;在外汇投资方面,限定投资市场,同时也引入托管机制,规定了投资流程,规范关联交易。各监管机构还表态要互通有无,协作监管,令人鼓舞。

  但毕竟,外部监管只是一方面,能否让资金健康流动,平稳获益,更多的要依赖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在这方面,证券业已有深刻教训。多年来保险投资渠道有限,与其他兄弟机构相比,保险业在很多方面实践少,经验不足。眼下多种渠道豁然洞开,乱花迷眼,尤其应该防止“灯下黑”,小心“内鬼”趁热营私作乱,下大力气夯实“中国墙”。

  就在柯迈康发言的那次研讨会期间,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私底下的公关活动也安排得颇为紧凑,这让人有隐隐的担忧。证券市场发展十几年来,成绩不小,问题不少,只好边发展边整顿。相比较而言,保险投资还是资本市场中的“处子”,质纯体净、神清气爽。我们期待,在“中国墙”的护佑下,保险投资少沾染些流弊疾疫,在透明的阳光下,健康地长大成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