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群:类别资产视角下的保险投资观察

2013年08月01日 10:45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8月1日,”第七届中国保险热点对话之中外资管论衡保险资产配置“在北京开幕,人保集团副总裁、人保资管公司总经理周立群发表《类别资产视角下的保险投资观察》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记录。

  周立群:谢谢赵董事长,7月份我跟赵董事长见了三次,第一次是武汉的那次会议,武汉那次会议也是一个很大的圆桌会议,那个有八千人参加,主要是保险承保方面的同事们参加,在那个会上,我荣幸的被选为2012年中国保险年度人物,好象这也是从事保险的人选做保险年度人物的第一次,这说明保险资产管理在保险业的发展当中越来越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和角色。

  第二次见面是7月16号,我们人保资产成立10周年,搞了一个研讨会,这个研讨会上赵董事长也去了,我们在保监会的支持下,在各位同行的共同参与下,对保险资产管理十年来走过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未来做了相应的展望。

  总体来讲我们觉得过去十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是集中化和内部的专业化这样一个历程,面向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应该是市场化引领下的专业化管理,也就是说,不再是内部化的一个资产管理机构,是面向市场的。第二这个专业化不是在内部分工的专业化,而是在整个市场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上发展,我们认为这个是未来十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发展的方向。

  第三次见面就是今天,中国大概从事保险业的将近300万人,300万人里头从事保险资产管理的,我认为肯定不超过1万人,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所以我们在这里研讨是一个小众的会议。但是,对于整个保险业发展来讲,保险资产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项俊波主席也是这个月19号培训班上讲到,保险资产管理越来越成为保险业发展重要的力量。

  我今天给大家讨论的题目是从类别资产视角下的保险投资观察,这个也是我们人保资产十年来进行资产组合管理当中的一些基本看法和经验性的看法。大类资产配置对整个组合的收益和风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的管理者而言,大类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更是这样,主要是由于三个原因,第一个保险资金和养老金规模比较大,比如现在前五大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均管理的资产是2353亿,中国人寿管理着两万亿,我们管理着四千亿,和基金管理公司比较,前五大平均规模是1797亿。

  但是这么大的规模,如果仅仅靠品种选择获得超额收益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观察到比方说2006年到2012年,上证指数当中,一年跑赢上证指数的能够占到56%,但是连续两年跑赢就降到了31%,连续五年跑赢的只有3%的个股,所以大资产的配置要靠品种选择获得收益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个保险资金有着绝对收益的要求,任何一个资产很难在较长时间内满足绝对收益的要求,我们举了一个日本的例子,日本在90年代以后一直到近期,它的股市、楼市、债市,所有的类别资产都处在低收益的状态,如果仅仅靠日本国内投资是没有办法满足绝对收益要求的。所以要求就是保险资金在类别资产的选择上,要有足够的自由度。

  第三是保险资金可投资的期限比较长,因为它期限比较长,所以就为它把握了一些中长期的趋势获得收益提供了可能性。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美国寿险公司在1990年到2000年股票配置是持续增加的,那是因为这一段时间股票类别的资产有着一个中长期的上涨过程。

  第二部分,对类别资产波动特性的认识。我们大部分都讲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但是价值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我们在实际做配产配置的时候就发现价值的概念相当抽象,而且难以准确的度量,而价格是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的,时时在影响着我们组合的状况。即便是我们能够估算出某类资产的价格,但是它的现实意义对投资经理来讲也不同,因为在实际的过程中,价格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偏离它的合理的价值。

  在原理层面,我们发现类别资产的价格波动不存在跨越时间的普适性规律,如果我们要找一个类别价格波动的普遍规律找不到,因为影响它的因素太多,很多人觉得货币环境对资产价格可能有着一个内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实际上我们最后发现从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历史发现,货币环境之间和估值波动之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关系。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美林时钟,我们投资中发现美林时钟从周期的角度揭示投资的规律,但是实际上因为美林时钟它能够解释的周期只是放在了库存周期和资本支出周期这样一个周期的层次上,如果我们把它从技术革命周期和人口周期更长的周期来看,美林时钟不一定能够适用,而且我们看美林时钟在英国的数据,我们比较了一下,它的适用性越来越低。

  同时对于同一经济体而言,不同资产价格的相对强度,在不同时期可能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对不同经济体而言,同一类别资产的相对强度在不同时期也可能存在着显著差异,所以我们总体上从时政的角度来看,和理论的角度来看,类别资产价格的特征都不是恒定的。

  所以总体上来讲,我们觉得不存在着绝对的低风险或者高风险资产,也不存在着绝对的低收益或者高收益的资产。但是我们发现在某个特定的时期,类别资产的价格波动的背后总是存在着若干个主导因素,我们认为这个也正是我们向保险资产管理这一类机构投资者进行专业化资产配置的逻辑起点,也就是抓住特定时期的主逻辑,而摒弃我们教科书上讲的那些所谓普适性的规律,可能恰恰是我们能够做好保险资产配置的一个根本性的致胜的关键。如果是按照书本上去做,我们基本上都很难做的成功。

  刚才我们在休息室的时候,有个同事问我,你觉得未来半年怎么样,我觉得未来半年没法预测,我们认为,从未来相对五年左右的时间来看,主逻辑上应该有这么几个判断:一个就是老牌发达国家深陷政府债务危机的困局,将迫使这些国家长期适用低利率政策,也就是说低利率可能是一个主逻辑。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国家的财政扩张的可能性是大大降低的。

  第二在金融和实体这两个方面,美国都已经形成了对日本和欧元区的显著优势,就是如果和五年前、十年前比较,美国的优势已经是更加显现了。其实美国的这种相对优势的凸显,对国际汇率体系和投资市场将产生非常广泛和尝酒的影响。

  第三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的种种风险有待进一步的暴露和释放,总体来讲,在全球投资市场处在一个动荡的阶段,全局性的繁荣现在还需要耐心的等待,这是我们认为的主逻辑。

  第三个方面从类别资产价格波动特性看如何做好我们的保险投资,我们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监管的角度,第二个从我们从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角度来看。监管的角度需要在它的资产类别、投资地域、配置比例等方面为保险投资留下足够大的选择空间。同样各国的保险监管机构其实无非是两种监管方式,一种是自由型的,一种是约束型的,对于约束型的监管来讲,也有相对宽松的约束也有相对紧的约束,我们观察了国际上像美国保险的监管,也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的与时俱进,日本的监管也是在与时俱进,我们中国的保险监管大家更清楚了,从90年代初期一直到现在,也是不断的改变它的监管的方法和规则。上上个星期项主席在内部培训的会议上讲了,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它的类别要重新考虑,比例限制要大幅度放开,地域限制要彻底取消,这个是他上次培训班上讲的一个改革和创新的主导思想。所以也是在与时俱进的改进我们的监管。

  但总体来讲,我们的监管还是比较紧的,一个是范围限制比较严,第二个是比例的上限定的比较低,第三个对海外投资限制目前还是比较严格。

  回过头来看,如果说在类别上能够放松一点,我们可能保险行业目前的资产配置会更加主动,比方说过去十年是两类资产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上收益最高,一个就是房地产,一个就是贷款类资产,这两类资产过去十年恰恰是保监会严格限制保险资金进入的领域,只是在1996年以后,通过基础设施债券计划的方式,适度的很小量的进入了贷款类资产,现在基础设施债券类计划我们全行业也就三千亿,所以这两类我们应当讲,十年前我们有这个认识能够逐步放开可能效率更好一点。

  对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来讲,我们觉得要从三个方面来适应这个变化:一个就是要逐步培养和打造我们对全球宏观经济和类别资产进行立体化与交融化研究的能力;第二就是要有效把握不同阶段影响类别资产价格及其相对响度的主导因素;第三要建立科学有效数量化的工具体系。

  总体来讲我们觉得提升保险投资能力,关键路径之一是加强类别资产价格波动体系的建设,类别资产价格的研究对于我们改进保险资产大力的配置,整体组合收益,能够取得相对比较平稳和对周期的熨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努力需要监管机构和我们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同去争取,去改进。

  还有一点就是随着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的发展到现在,资产驱动负债的业务是否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在类别资产的这种监管和研究操作方面能否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总体上来讲,我觉得保险资产管理对于整个保险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肩头的任务也越来越重,需要我们更加理性、更加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市场的发展,对待我们自身的能力的提升。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公布瓜农死因:外力诱发血管破裂
  • 体育世锦赛-孙杨卫冕800自冠军 恒大3-0国安
  • 娱乐传邓文迪聘律师追分手费 总价4400万美元
  • 财经明日成品油迎调价窗口 搁浅几成定局
  • 科技中移动今年不推廉价iPhone
  • 博客冯仑:2020年卖售价不到一万精装房
  • 读书数额巨大遭质疑:中国对外援助60年变迁
  • 教育台大老师课程爆红:用生命卖萌(图)
  • 陶冬:手头有钱现在该放在哪里
  • 水皮:楼市调控口径为什么会大变
  • 孙立坚:宏观经济四大问题的政策建议
  • 赵伟:克强经济学必须直面的一道难题
  • 江濡山:钱荒背后的金融黑洞有多大
  • 周天勇: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点在哪
  • 小赢妇:主宰中国人命运的两市
  • 叶檀:面对高房价 央行不应推卸责任
  • 董少鹏:谁给中国经济植入悲催基因
  • 陈思进:中国经济的特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