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部分寿险公司收益低 分红险陷入困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16:18 安徽在线-安徽商报 | |||||||||
省城部分寿险公司近日相继通过电话或信函方式,通知其客户去年或今年上半年分红险的分红方案。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各家保险公司给其客户的红利普遍在1%左右,远低于市民购买时的预期。 保险专家建议说,保险产品的本质是保障,因此,市民购买任何保险产品,首先要看重其保障功能,切不可为追求红利而购买保险。
红包“缩水” 保额10万元,年交保费3300元,到手红利才35元,收益率仅为1%出点头!朱先生对于这样的红利心理上极难接受。据了解,朱先生去年通过银行购买了一款分红险产品,不久前,保险公司的分红方案出台,1%%的红利给满以为可以小赚一笔的朱先生泼了盆凉水。 无独有偶,省城的张女士两年前购买一款分红险,按照年缴保费1740元计算,第一年获得红利16.52元,分红收益约0.95%%,第二年累计缴纳保费3480元,红利收益为21.92元,实际收益约为0.63%%。“这样的分红收益,还不如存银行,随存随取。”张女士说。 近日,各家寿险公司陆续向购买分红险的客户发放年度红利,各家公司都没有通过媒体公布分红方案,只分别以电话等形式通知了客户,对外则拒绝透露具体分红比例。 记者了解到,各大寿险公司最新公布的分红型银行保险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0.9%至1.2%。如果再算上分红型的个险和团险,平均收益率在1%左右。而2003年同期的红利水平为2%到3%,2000年时分红险的分红比例曾达到5%以上。 分红险渐入困境 2000年以来,省城各寿险公司陆续推出分红型保险。与传统寿险相比,“分红”一度成为这类产品最耀眼的光环,分红保险一度超过了省内寿险市场的半壁江山,前些年保费的持续高速增长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此。 有业内人士指出,值得保险界重视的是,这些增长的保费中,储蓄性质远大于保障功能。部分公司及代理人简单地将分红保险的收益率与银行存款相比,以致不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是冲着分红保险的高收益而来。 寿险公司在推出分红险的最初两年,红利尚能满足消费者预期,而自2002年以来各寿险公司的分红收益一跌再跌,终于使这一险种提前迎来“冬天”。具体反映在退保、滞销以及大量的消费者投诉,直接导致今年寿险业的裹足不前。 据了解,按照分红险的保单约定,保险公司应将不低于当年全部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投保人。但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可分配盈余”主要来源于资金运作产生的收益。由于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主要集中在协议存款、国债、企业债和基金等。近两年来,基金全面遭遇寒潮,使得最有希望获得高收益的这部分投资也跟着“泡汤”,面对如此困境保险公司也显得无可奈何。 由于连续几年分红险的投资回报呈缩水状态,市民对于分红险的投资热情也开始出现降温,省城部分保险公司向记者透露,目前分红险市场增速开始趋缓。 分红险投资建议 分红险并不适合所有人,投保人或投资者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购买分红险。 目前市场上的分红保险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与其他理财工具有本质区别的是,保险产品的本质是保障,对绝大多数投保人来说,不能简单地将分红险与银行存款作比较。保险应该回归其本来面目,即回归到保障功能的定位,如果保险公司和广大市民对此能早有清醒的认识,也许就不会出现分红险今天的尴尬。 因此,保险理财专家建议说,市民应选择一些保障期较长、保障功能较强的分红产品,而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率看得过重。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部分只还本付息的短期分红产品只有储蓄功能,并不适合市民的灾害保障需求。对此,市民要明确购买保险的目的,切忌顾此失彼。 对于不能保证在3~5年内没有大笔开支的家庭,应慎购分红险。据了解,分红保险的变现能力与储蓄、国债等其他投资方式相比相对较差。若中途想要提现,也就相当于退保,保户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钱,可能会连本金都难保。 另外,收入不稳定的家庭,不宜多买分红保险。据介绍,分红保单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保户能否获得红利、获得多少红利,都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