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低利率时代来临 如何选择投资型保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1日 09:21  《理财周刊》

  (文前提要)存款利率降了不少,对投资类保险影响会有多少?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连险、万能险和分红险还能风光无限么?投保者该了解些什么,注意些什么呢?

  文/本刊记者 陈婷

  随着我国央行在2008年的连续五次降息,如今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经只有2.25%,这已经低于长期寿险产品预定利率2.5%的上限,且前者是单利后者是复利。不少人还预测央行在2009年还可能有降息的动作。

  利率降低对保险是好是坏?

  对于不少将保险作为家庭储蓄替代品的消费者来说,这不知道是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如果只是单纯比较保险与储蓄的利率水平,视保险产品为储蓄替代品,那么无疑会认为保险产品可能是更好的资产配置渠道,保险的吸引力可能会增加。

  但储蓄类保险毕竟是长期“投资”,而在长期内市场利率则会上上下下不可能一直保持低水平,因此仅以某一年的利率水平和长期寿险的预定利率去比较,没有太大的可比较性。

  另一方面,低利率环境下,作为保险资产主要配置手段的银行存款和国债利率降低,同时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一时之间难见起色,保险资产的权益类投资回报率也预期不高,因此保险资金本身的实际收益率此时也会有所“打折”。

  为此,我们建议消费者在做出投保决策之际,不仅要看保险产品本身内含的预定收益率(传统储蓄类长期寿险),要判断保险产品未来可能的收益水平(如分红产品的实际红利水平、万能险的实际结算利率和投连险的实际收益率),更要看懂其中的保障内容,看重其中的经济补偿功能。

  至于三类投资型险种在目前市场低利率环境下的“命运”可能如何演绎,我们倒也可以一一分析下。

  投连险:将从疯狂回归理性

  在过去的十年中,投连险已经在大起大落中“轮回”了不下两次。1999年,在“股疯”环境中我国首只投连险诞生,而随着2000年的股市狂泻,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到2001年演绎出“投连险(退保)风波”,之后投连险沉寂多年,直到2005年随着资本市场慢慢回暖,不少保险公司也开始不约而同地推出新的投连险产品。2007年在资本市场一片“涨停”声中一些公司的投连险保费也狂飙。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作为与资本市场相关度最高的投连险,其火热与否总是与资本市场一脉相连。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而消费者又总是那么地健忘。投连险在2007年急速狂奔过后,却又因2008年的资本市场一路下滑再次上演退保风波。

  2009年的投连险,大概最终将从疯狂回归理性。

  很多时候,大家对于投连险的认识总是与股市联系在一起。其实,每个公司的投连险产品一般都会设置几个风格迥异的账户,供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选择。而这些账户主要是根据其投资方向不同来区分的。

  如平安收益投资账户的投资组合限制于银行存款,现金拆借货币市场,因此它的运行是相当稳健的,但收益率也不会太高,总体比较平稳。

  而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或是偏股型基金的账户单位价格波动就相当大,可以说“玩的就是心跳”,保户的心情都得随着账户价格“蹦极跳”。

  比如,2008年虽然股市“哀鸿遍野”,主要投资于股票和偏股型基金账户的投连险跌幅也很猛烈,很多账户都跌了40%~50%之多,但是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或债券型基金的投连险账户却逆势飘红。

  这些状况主要都是由投连险本身“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产品特征决定的。在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三种投资型险种中,投连险是唯一没有固定收益的险种,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情况,而且盈亏完全由客户自担,保户承担的风险较高。可能享有较高的回报,也可能承担较大风险,其风险远远大于万能险和分红险。可以说,投连险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且愿意长线投资的客户。

  因此,个人投资者在选择投连险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去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账户。一旦选择错误,要及时调整,比如通过同一产品内部不同风格账户的转换等方式进行弥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