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互联网保险

2014年04月25日 16:08  保险经理人  收藏本文     

  春天,百花盛开的季节。激荡在“互联网思维”的思潮中,国内保险行业展开多样的创新。珠江人寿、天安人寿的元宵节“加薪7%”、泰康人寿的“求关爱”、国华人寿的“娱乐宝”等产品先后引来行业热议。虽然仍走在审视“互联网思维”的探索路上,但已经出现了些许变化。

  撰文本刊记者董维京

  互联网保险格局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首次系统梳理国内互联网保险发展情况,并发布《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就此项研究表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将对整个保险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革,并将改写保险原有格局。

  该报告显示,最近几年,互联网保险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据统计,2011年至2013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三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达202%;投保客户数从816万人增长到5437万人,增幅达566%。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保险领域的保费排名并不和总保费排名相同。换言之,就是一些于互联网保险领域较为激进的中小保险公司走在了大公司的前面。2013年在60家保险公司中,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别是人保财险[微博]、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华人寿、泰康人寿;在人身险公司中,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别是国华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光大永明、弘康人寿;财产险公司中,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排名前5位的公司分别是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阳光财险、美亚财险。

  按照保监会公布2013年险企保费数据而言,寿险行业前五大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微博]新华保险、太保寿险、人保寿险,而国华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光大永明、弘康人寿则分列33名、6名、10名、28名、44名。至于财险行业的前五大保险公司分别为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中国人寿财险、中华财险,阳光财险、美亚财险则分列7名和33名。

  财险公司变化明显小于寿险公司,其中的原因,保险公司线上销售的产品多是简单车险、意外险等财险公司产品,而复杂的健康险、医疗险等寿险产品拥有相对复杂的投保条件和投保程序。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认为,国内互联网保险仅为初始起步阶段。截至2013年底,国内保险行业未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尚有73家,占比55%。相对发达国家近3成的互联网保险市场份额占比,国内互联网保险在整个保险市场中占比还不到3%,差距甚远。

  噱头保险诞生

  近两年保险公司于互联网方面推出的产品可谓丰富多样,甚至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首当其冲者,出现了一批噱头型保险产品。其中的源头大致可以推至2013年中秋节前夕,安联财险在淘宝网[微博]上推出的“赏月险”。“赏月险”一经推出便引来市场争议。有支持者认为只要不违反监管规定、拥有赔付能力即可鼓励这种创新;反对者则认为该产品犹未保险大数法则,具有博彩性质。

  销售期内40万元左右的保费收入对于年度保费6.5亿元的安联财险并不算什么,可藉此这家在国内市场中名不经传的外资财险公司的知名度有了显著提升。有保险公司人士直言,该类产品的噱头大于实际意义,应该是保险公司在营销上的一种手段。尤其是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希望借助噱头打开互联网保险乃至整个市场的大门。

  “赏月险”的出现,打开了险企“奇思妙想”的大门,“爱情保险”、“人在囧途险”“鞭炮险”“拼车回家险”“老板莫怪险”……等噱头浓重的保险连番涌现,甚至有了大型险企的影子。2013年底,平安财险发布“脱光险”鼓励寻找爱情,单身人群若能在一年后注册登记结婚,即能获得保险公司提供的蜜月礼金;2014年初,平安财险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推出了一款情人节特供产品—“平安怀孕险”。怀孕也能投保?

  各种“创新型”保险引来了更多的质疑,舆论认为国内保险公司有借机“炒作”之嫌疑。有意思的是,发达保险市场中早有类似保险产品。例如,英国的下雪保险、西班牙的阳光保险、美国的观光保险、日本的樱花保险及酷暑保险等。

  据此,有专业人士表示,不建议从现有常规产品上提炼的规则来评价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消费者还不太了解上网买保险。这样有话题的保险能让更多人迈出接触互联网金融的一步,也有助于保险公司开发更多新险种。

  有一种声音认为,所谓“噱头”体现的是互联网一种轻松的文化,趋向于和网民的互动,尤其是和八零、九零后的网友们形成一定的共鸣。对比,前几年的保险公司线上产品的死板,“五花八门”的产品说明险企是在尝试用互联网的思维做产品,但不可否则这种创新有很多的不足,缺少实际的保险需求。

  高收益江湖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渐火爆,保险公司已不再满足于用噱头引起消费者的目光,取而代之的是收益高达5%、6%甚至更高的保险理财型产品。

  以国内最大互联网保险平台,淘宝网的保险产品频道为例,随处可见预期年收益率5%—7%的保险产品。据估计,该平台2013年录得规模保费超过百亿元。

  回顾淘宝网保险频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辉煌时刻源自2013年“双十一”。仅一天时间,国华人寿即收入保费3.18亿元,生命人寿限量发售1亿元的理财产品也售罄。其中,保险公司的热销产品实质上均为中短期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如生命人寿在淘宝发售的“生命e理财”,其实是为期1年以上的保险理财产品,1000元起售,预期年化收益率5.32%。该产品在线下销售超过500亿元,“双十一”当天上网后仅7个小时就实现1亿元的销售量,曾经成功造就“余额宝[微博]”的互联网社会化营销魔力再现。

  除上述两家险企外,淘宝网上售卖类似高收益理财产品的保险公司还有泰康人寿、弘康人寿等。期间,泰康人寿的“泰康旺财一号”预期收益为5.15%,信泰人寿两款“信泰懒人理财宝”产品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12%和5.02%,弘康人寿“弘康宝盈一号”预期收益为4.76%。据了解,这些产品门槛都只有1000元,再加上在淘宝用户心中有一定认知度,均取得了尚可的销售业绩。

  2014年元宵节,该类产品再度创造销售奇迹。余额宝上推出两款预期收益7%的万能险产品:珠江汇赢一号和天安人寿的安心盈B款。即便国内万能险市场存有非议的情况下,两款产品依然遭遇“抢购”,总金额8.8亿元理财产品6分钟内即告售罄。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热销的保险理财产品实质上更接近银行中短期理财,几乎没有保障杠杆,部分寿险公司以此将长期分红险、万能险转变为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在冲高保费规模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渠道提高企业知名度。其实,网络保险只不过改变了一种销售方式,并没有改变产品的基本实质。对于上述保险公司而言,互联网还仅仅只是一个渠道。

  思维进化

  不同于往昔在高收益、噱头等方面做文章,如今参与互联网保险的险企令人看到了更多在“互联网思维”方面的思考。

  近期,一款名为“俪人守护”的防癌产品,引发行业热议。据了解,该款防癌产品仅承保乳腺癌一项疾病,所收保费仅有50元,对应承保10万元,最高承保30万元。对比当前可承保数十种癌症的转向防癌产品,上述产品可谓一个碎片化创新。

  另外,春节后一款名为“求关爱”的保险产品热闹了微信的保险圈子。其实这款产品的实质是保险期限为一年的短期防癌健康险。只不过,操作的模式增进互动性,要求消费者花1元购买该产品,先获得1000元防癌保障,生成“求关爱”保单页面并分享至朋友圈,好友为其每增加支付1元,其保单保额就会增加1000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不管是碎片化的产品理念还是增强的互动性,对于渠道主导的国内保险行业,转型至用户体验、产品本身无疑都是一种进步。

  相对于产品理念的变化,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如今的国内保险企业对于“互联网”的关注已经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尤其是一些行业寡头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互联网思维”和保险经营模式的结合上。

  中国人寿集团总裁缪建民接受媒体访问时直言,互联网金融不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修补性改良,而是对传统金融商业模式进行革命性重构,这将倒逼传统金融业在产品服务、市场营销、客户体验、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主动变革。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相对于整个庞大的金融体系来讲还是一个新生儿,但其来势很猛,未来可能改写金融业竞争格局。忽视这一趋势,未来将可能错失行业战略性变革的机遇。

  他还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保险的主要推动力更多来自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依托其互联网技术优势,有力地叩开了金融保险业的大门。这些互联网企业并不满足于在产业链下游作金融保险机构的营销渠道,开始向金融保险业上游扩张,未来与传统金融保险企业的正面竞争将不可避免。这导致金融保险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不再局限于同业机构之间的竞争,而是进一步发展成为金融保险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跨界竞争。

  至于国内保险企业中在“互联网”方面走得最远的当属中国平安[微博]。2013年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平安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传统金融企业,而是以阿里巴巴[微博]、腾讯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的呐喊尚未远去,2014年中国平安则高调上马“壹钱包”项目,染指网络支付,并赋予社交职能。

  围绕“互联网”,平安相继做出系列布局,陆金所、一账通、万里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续发布,随之中国平安还吸引了诸多互联网人才,其中又以“平安互联网五虎将”(中国平安首席运营官兼首席信息官陈心颖、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平安付董事长王洁凤、平安健康董事长王涛和平安金融科技董事长吴世雄)为代表。据悉,上述五位高管“以外脑为主”:两个出身软件业,两个出身麦肯锡,其中平安健康董事长王涛完全没有保险经验,原为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兼阿里软件总裁。中国平安新闻稿称,“五虎将”具有“互联网”+“国际化”两大特点,堪称豪华阵容。

  为达成“中国最大的个人零售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目标,中国平安还提出了“门户”的概念。只不过这里的门户非新浪等传统新闻门户网站,而是集中于“衣食住行玩”中国老百姓消费比较集中的领域,建立网络入口。

  可惜的是,被寄予厚望的“壹钱包”并未能如期推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西宁书记系今年第8位被查省部级官员
  • 体育NBA雷霆1-2灰熊 库里失绝杀勇士1-2快船
  • 娱乐大S生女儿微博报喜 晒婴儿脚印称平安
  • 财经北京南六环地价逼近3万元
  • 科技特斯拉CEO首秀:被过度消费的钢铁侠
  • 博客香港内地人:我看幼儿便溺冲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美女学渣拿美国六大名校offer
  • 谢作诗:土地涨价要归公吗
  • 张庭宾:未来房产富豪会比房奴更惨
  • 朱大鸣:房地产泡沫为何谁都不敢捅破
  • 未世民:点评股市大V的各种说法
  • 叶檀:新一轮国企改革会不会再次圈钱
  • 许一力:从宋林案看国企为何油水更多
  • 刘杉:宏观调控之翠花上酸菜
  • Value:IPO批量发行到底利空了谁?
  • 江濡山:如何“认知”既得利益者
  • 不执着:不动产登记会触动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