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5日01:2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0月31日-11月1日,由全球知名金融保险行业研究服务机构LIMRA&LOMA主办的中国寿险大会在北京举行。LIMRA&LOMA大中华区首席策略官赵萍在会上表示,美国独立代理模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独立代理人的老龄化问题,没有足够的新人来取代退休或者离职的这些老的独立代理人;第二整个代理人有下降的趋势,新人代理招募有难度,各个公司在采取更加直接的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代替独立代理的业务。

  据其介绍,2017年上半年,美国本土市场共销售个人寿险超过54亿美元,保额达763亿美元。其中,专属代理渠道的保费收入占比40%左右,件均保额超过26万美元;独立代理渠道的保费收入占比在47%左右,件均保额超过44万美元。

  显然,独立代理渠道在美国市场仍旧占比主导地位。但美国独立代理模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独立代理人的老龄化问题,代理人有下降的趋势,新人代理招募有难度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在中国,目前是没有真正的独立代理人的。在赵萍看来,她不太认可这种说法,“我的个人观点是目前没有或者存在比较少独立代理的自然人,目前还没有独立代理人完整的概念或者定义,这样独立的个人是非常少的,但是我们市场上有大量的中介机构,大量的经代公司就是美国所谓独立代理的模式,我认为两个概念是一样的。”

  那么,被业界视为“理想的彼岸”的独立代理人究竟能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花繁叶茂呢?赵萍称,曾与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探讨过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这是个伪命题,因为独立代理人要看这个“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如果是“法人”那已经出现,就是现在的经代公司,那么需要探讨的是未来“产销分离”是否会成为主流;如果是指自然人,那么在现阶段,几乎没可能。

  她转述道,原因有三:一是销售不足以支撑其覆盖正常运营成本;二是大幅度增加保险公司签约难度和品质管理难度;三是增加监管难度,且不符合现在经代管理规定。

  不过,赵萍并不完全认同上述人士的观点。她表示,随着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的赋能,已经有越来越的科技平台开始尝试类独立代理的模式,如i云保、聚米网等;还有一些集企业风控咨询、保险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创业公司,如深圳的靠谱保等公司,他们是企业(通常是小B机构)、消费者(小B的C端用户)和保险公司之间的连接器,时下比较洋气的说法是S2B,而他们崇尚“保险之上,万物生长”,又无形中诞生了一种所谓“泛代理”的经营业态。

  “市场的意识已经被悄然唤醒,并开始孕育和呼唤具有独立性、权责清晰、利益明确、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的分销渠道,只是目前大家对概念还相对模糊,很多经代公司并没有意识到自身事实上已经是独立代理法人,而扶植独立代理自然人的众多平台目前尚未迭代到位,可能还有一些路要走。”赵萍说道。

  同时,赵萍也重申,虽然她认为独立代理会是未来渠道发展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也不想以偏盖全,“既然是发展趋势,我觉得就可以探讨,可以研究,可以制定规则,也可以进行规范,但是还是应该尊重趋势,尊重市场的规律。同时我也可以换一个视角审视独立代理,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为什么不能从谨慎,到了解,到开放,到拥抱,到独立,甚至是合作,共同推进寿险业的经营发展。如果各家保险公司愿意放下身段可以一起研究和探讨这样的体系,是迎接还是应对,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责任编辑:张彦如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