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时代险资布局

2014年03月04日 15:37  《当代金融家》 微博

  《当代金融家》杂志

  资产管理能力成为未来保险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对中长期资金需求的缺口不断扩大,保险资金日益显现出独特优势: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与其他金融业态相比,保险业可提供资金的规模更大、期限更长、供应更稳、资金成本更为合理。

  自2012年7月起,保监会陆续发布为保险投资松绑的多项资金运用新政,不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保险资金可选择的方向大大拓宽,保险资管产品也可创设出多种新型模式。

  “大资管”时代,同银行、信托、证券、基金子公司等相比,保险资管如何定位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希望构建什么样的竞合关系?

  【讨论专家】

  曾于瑾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

  崔勇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赵威 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段国圣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丁昌海 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严建红 生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卢晓亮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创新与发展中心总经理

  王德晓 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董日成 瑞士银行环球资产管理中国区主管

  陈长春 稳盛投资资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付山 维梧资本管理合伙人

  【议题】

  险资布局 “大资管”需积极应对五大挑战

  应对风险挑战 提高专业化能力

  建立对风险的综合认识与评价

  “大资管”时代的保险资管

  探索管理模式 做精资产配置

  推动投资和保险两个轮子的转动

  “合作”是资管市场的主题

  保险要融合到大金融中去

  搭建 “大资管”平台要具备两个能力

  险资投资在合适地产项目风险可控

  被动投资者的全球配置眼光

  险资布局“大资管”需积极应对五大挑战

  曾于瑾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工作也要适应“大资管”时代的新要求。今后,监管方面还将继续推动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转变监管方式,逐步实现“监管者”的角色定位。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的放开已经接近边界,切实防范风险、 丰富监管工具已成为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

  “大资管”是个很有时代特征的题目。过去,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资产管理机构,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行业界限明确,泾渭分明。现在不同了,正如“大资管”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就是你能干的,我也能干。随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说,混业竞争加剧,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银、证、信、保等产品逐渐趋同,投资领域也很类似,竞争日益激烈。再比如,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金融业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格局。所以说,相对于原来的“小资管”,现在的“大资管”概念体现了当前金融市场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

  在“大资管”背景下,保险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首先反映在保险负债端,很多保险产品,并非单纯的保险保障产品,而是添加了一些投资理财元素在其中,相比银行理财、信托等,在投资收益方面没有特别的优势。我国大部分金融消费者,相对于保障,往往又更加看重投资回报。在这种情形下,保险业保费增长开始放缓,甚至退保增加。

  保险业发展的困境倒逼着保险资金运用的改革。2012年下半年以来,保监会开始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陆续发布一些列投资政策,增强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一年来,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这也从行业投资收益体现出来。2013年,行业实现投资收益3658.32亿元,收益率5.04%,比去年提高1.65个百分点,是近4年来的最好水平。

  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看到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我认为,在“大资管”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要想布好局、起好步、赢得竞争优势,需要积极应对以下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

  2013年6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大幅攀升,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达到13.44%,11月20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72%,近期,铁道债发行利率达到5.8%以上。对此,市场普遍认为,其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带动利率水平不断攀升;其二,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越来越多投向“非标”资产,以覆盖其逐步攀升的资金成本;其三,货币市场流动性趋紧,央行传递出中性偏紧的政策姿态等等;其他各方面原因还有很多。我们需要格外关注的是,高利率环境若持续下去,对实体经济冲击较大,很多企业难以承受,势必带来信用风险,甚至是连锁反应。

  有这么一组数据:2008年至2012年间,我国货币总量(M2)从25万亿元飙升至将近100万亿。以新增社会融资总量为例,2008年7万亿,2009年14万亿,2012年15.7万亿,2013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13.9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但是,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并没有拉动经济增速。比如,2013年上半年,M2增速比名义GDP增速快6个百分点,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大量资金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空转”获取利润,而没有真正到实体经济中去。

  还有,我国经济虽呈现稳中向好的势头,但是经济结构调整到了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产能过剩及房地产风险等,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看,总体风险虽可控,但结构性问题及风险不容忽视。

  所以说,今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变数还很多,不确定性还较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机构投资者,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发展规律,加强研究与趋势分析,积极应对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是积极应对资产全球多元化配置的挑战

  全球多元化投资对保险资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全球范围内,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相比巴西、印度等一些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周期变化不同,往往呈现此起彼伏的态势,这为分散不同区域的投资风险提供了可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境外投资的比例一般都比较高,有的甚至超过30%。目前,我国已有一些保险机构开始尝试投资境外的股票、不动产等,但是总体上,大部分机构对于开展境外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全行业境外投资仅有6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比不足1%,这与15%的比例上限相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境外投资市场,不同于境内,需要保险机构更加准确地判断国际经济周期变化,更加密切关注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等风险因素,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从长远来说,我们保险资产管理还是应积极应对全球化配置的趋势,利用境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收益的波动性。

  三是积极应对保险资产管理能力相对滞后的挑战

  大资管时代更加凸显出保险资产管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从文化上看,保险业根植于营销文化,拼销售、重规模,对资金运用规律、人才及风险的认识还很不到位,用劳动密集型替代人才密集型。过度的销售文化直接带来了资产和负债的矛盾,就是通常所说的资产、负债“两张皮”的问题。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很早就提出来了,但真正落实的很少,其深层次问题就在于此。再从能力上看,很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人才、制度及运作机制上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还难以充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据我了解,基金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一万人,保险资管全行业才2800人左右。能力的局限意味着难以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产品,比如,在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上拼价格,利用“低价”来获取竞争优势。

  四是积极应对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挑战

  我认为,保险业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具备独有优势,可以运用市场化方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揽子配套服务机制。首先,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医疗、健康、大病、巨灾、农业、环保等全方位保险保障服务;其次,可以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资金,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公租房、棚户区改造、股权债权融资等;再次,综合提供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最后,提供保险基础设施,如保单登记、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

  其实,保险资产管理服务城镇化的关键在于产品创新。一个优秀的产品一旦成功,就能够在行业里不断复制。近年来,保险资金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形式,为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房等项目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近期,我们正在试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股债结合等产品创新形式,为保险资金服务城镇化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和差异化选择。未来,为进一步满足城镇化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保险资产管理还应不断创新金融工具,从债权、股权等较为单一的交易结构,逐步向股债结合、优先股等更为灵活的交易结构发展。这种灵活的结构,将进一步促进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成为金融产品的创设者,主动创设金融工具以服务城镇化发展。

  五是积极应对资金运用风险的挑战

  我想强调的是,投资政策放开后,势必带来更多的风险。目前看,资金运用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一是信用风险积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大幅攀升,城投债收益率近来也呈现高企态势,高利率环境对实体经济冲击较大,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累积。二是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从审计结果看,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结构性风险不容忽视。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虽然采取了一定担保措施,防范风险的压力依旧很大。三是资产错配及流动性风险。万能险等理财保险产品增长较快,出现“短钱长配”等新问题,带来较大流动性风险。四是案件风险。部分非公开领域,投资环节多,运作不透明,易引发资金运用违法违规案件。五是资金运用易成为风险传导的“风险口”。保险机构股东及公司治理、负债业务及产品、偿付能力、内部控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极易传导到资金运用“风险口”上。

  在我看来,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工作也要适应“大资管”时代的新要求。今后,监管方面还将继续推动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转变监管方式,逐步实现“监管者”的角色定位。我认为,市场化改革和强化监管,就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现在,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的放开已经接近边界,切实防范风险、丰富监管工具已成为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近期,我们正在积极研究构建“一个基础、五个工具”的资金运用监管新框架。

  “一个基础”,就是把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作为资金运用监管的基础。将把风险识别、监测、计量及应对等风险监管工作作为核心工作、重点工作、系统工作来落实。进一步加强监管基础建设,提升非现场监管信息化水平,建立覆盖股权、不动产及金融产品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事中持续动态监管。切实加强现场检查工作力度,提高现场检查频度,以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个工具”包括:一是“信息披露监管”。研究制定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制度,整合投资报告事项,加强信息公开披露力度,发挥社会各方的监督作用;二是“内部控制监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健全科学、规范、责权明确的内部控制标准与制度。三是“分类监管”。加快推进分类监管工作,研究制定资金运用合规分类监管制度,建立监管档案和评分标准,采取有区别的监管措施;四是“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健全匹配机制,加强推广匹配理念,从制度层面推动保险机构加强内部资产负债管理建设,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五是“资产认可”。进一步发挥资产认可标准和偿付能力监管在防范资金运用风险的作用。研究风险识别、计量的技术手段,提升风险监管的精细化水平。

  应对风险挑战 提高专业化能力

  崔勇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灵活地运用各种工具和产品,提高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解决方案和风险解决方案的能力,适应投资的需要。

  保险资金投资是在严格的监管政策和各种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多年来,全行业在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保险资金运用,由最初作为财务管理手段,发展到强化资产负责匹配以及追求风险收益平衡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现了保险资金运用逐步走向成熟。从实践看,这些年来,保险行业的投资业绩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为保险业的整体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三率”的逐步放开,即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保险费率市场化,保险产品成本上升,保费收入规模下滑,倒逼保险投资追求更高收益,这已成为全行业的现实,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保险资金的主要管理者,必须要适应这一新形势。

  过去,保险资金主要集中在行业内的资产管理机构,现在保险资金投资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在此过程中,保险业的资产管理公司有着一定的天然优势,但更多的是面临新的市场化竞争的挑战和考验。保监会2012年进一步对监管政策放开以来,保险业非标准化产品投资的品种和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2013年前三季度,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的注册规模增长幅度都很大,我们公司非标资产配置增幅也达到70%,但是与全行业相比,我们的规模和增长比例都不大。保险业之所以投资非标产品,是因为股市的表现依然差强人意,债券市场同样艰难,使得传统投资在2013年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收益,就只能加大非标资产的配置。当前,在本公司投资的各类资产组别中,非标资产的占比还比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随着行业非标产品配置的增加,必然会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非标产品的风险虽然现在尚未显现,但已隐含其中,如果控制不好,将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问题。2013年以来发生的一些局部性、个别性的风险事件,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觉。保险资金投资追求的应是风险和收益平衡,追求收益一定要同时加强风险防范,如果太过注重收益而忽略风险,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偏离保险资金投资应当遵守的最基本原则,如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资产负债匹配等。因此,新风险、新问题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我想就提高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能力提两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放开对单一投资品种(工具)的比例限制。

  最近一两年来,保监会监管政策全面放开,支持市场主体走向市场化,带动了保险资金运用的全面发展。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现在金融工具和产品非常丰富,信托、证券资产专项计划、理财等产品进入保险资产配置范围,再加上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已有工具,保险资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和品种可以说比较充足。但是有些单一投资品种(工具)的比例限制,有时会制约资产管理公司对各品种(工具)的灵活组合使用,也会多少限制保险公司选择空间。因此,我呼吁,在进一步规范大类资产比例监管的前提下,对单一金融产品和工具的比例限制进一步放开。

  二是提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专业化水平。

  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开发了一些产品和工具,但在针对性和灵活性上还有欠缺,很难适应实体经济、特定行业以及企业等融资需求。面对市场化的竞争环境,尽管保险资管机构也可以利用行业外的产品和通道,满足暂时的需求,但是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灵活地运用各种工具和产品,创新和创造出既能够适合投资主体要求,又能满足风险控制和收益要求的产品和工具。换句话说,就是要提高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解决方案和风险解决方案的能力。监管改革的方向也应该是鼓励作为市场主体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完善和提升这种能力,创造个性化方案,适应投资的需要,适应混业经营趋势。比如,债权投资计划经过这几年发展,实际上在融合信托、贷款、债券等多种产品(工具)核心要素上进行了很好尝试,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可以在探索形成有针对性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和风险解决方案上有所突破。希望监管机构制定相关细则时能在此方向有所侧重,让保险资管机构能够用此工具进行更多创新实践。

  建立对风险的综合认识与评价

  赵威 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保监会在机制上能够有一定明确导向,能让我们在机制上跟其他市场主体处在同一个起点,不输在监管制度上的起跑线上。

  再保险的业务主要是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利润也是来源于“三差”。个人感觉最近两三年以来,保险全行业都面临的问题是承保利润有限,盈利来源更多集中在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收益越高,越有可能将可容忍的承保成本提高,当然公司整体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就越大。

  在资产配置的方面,要平衡好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要考虑2014年是否会出现“黑天鹅”事件,应特别强调流动性的价值。如果非标产品在信用等级可控的情况下以牺牲流动性作为对价,我认为相比之下,还是股权投资更好。当然,股权投资不局限于在二级市场买股票,而主要指直接股权投资等方式。现在保监会也放开了对股权投资的一些政策,我觉得这恰恰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优势,因为保险资产管理做渠道做不过信托,做项目做不过银行,但做股权投资保险资产管理还是有自己的优势,要把握好这次金融改革的方向,加大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力度——保险资金是长期资金,长钱长用,而股权的久期才是最长的。在投资方式上,可以采用私募形式,结合债权投资,保持一定持股比例,并派驻董事,实行权益法核算,如果被投资公司市盈率较低,我们的年投资收益可以达到16%。总之,在股权投资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应该更有创意些。

  在体制机制方面,股权投资对风险、机制等的要求不同,因此,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保险资产管理未来做股权投资,需要成立专业的子公司,设计与股权投资相适应的人才和激励机制。保监会现在已经发出通知,倡导、支持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专业子公司,我们希望,在倡导、支持的同时,保监会在机制上能够有一定明确导向,能让我们在机制上跟其他市场主体处在同一个起点,不输在监管制度上的起跑线上。

  在投资文化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应构建与投资收益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的文化。投资股票亏损,大家已经逐渐能接受了;出现承保范围内的风险、做出赔付,大家也能接受,但做直接股权投资、购买非标产品等出了一些问题,都很难接受,但实际上投资风险是永远难以回避的。当然我们要控制风险,但还是要提倡开放、包容。如果不提高容忍度,尤其是对风险的容忍度和对风险的认知,资产管理就难以取得健康、持续、长久的发展。

  在周期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在不同阶段、时点要有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建立对风险的综合认识和评价,不能一味地认为权益投资风险就高、固定收益风险就低,或非标资产收益更高,因为各类资产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周期中,并没有一个传统的配置标准,可以评价每一种产品风险的高低和各种组合风险的大小。回到核心问题,我们作为管理人,要把握不同市场套利的机会,来提升我们的收益。

  “大资管”时代的保险资管

  段国圣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金融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成本都在提高,保险自然无法不提高成本。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金融混业的大趋势,积极思变。

  过去两年,在保监会的领导下,保险行业出台了很多改革新政,这些改革措施非常有成效,改善了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水平。2013年,保险资金运用投资回报率比以前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保险投资新政直接带来投资品种和投资收益增加,二是2013年股票市场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收益情况比前两年好;而且从长远来看,保险行业固定收益资产到期收益率也会逐步提高。当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新的形势,利率和费率市场化改革使保险负债成本不断提升,“大资管”时代保险资管面临严峻挑战。为迎接金融改革和“大资管”的挑战,保险资管必须坚定地走市场化和专业化道路,不断提升保险资管的核心竞争力。

  利率和费率市场化改革推升保险负债成本

  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如火如荼,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改革进程进一步加速。贷款利率放开以后,管理层将会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未来一到两年,利率市场化演进会非常迅速。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带来实际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完全市场化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利率将保持高位,银行间市场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以及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居高不下。高利率将对保险业的保费收入造成冲击,特别是银行保险业务将大幅度下降,退保也可能大量增加。

  保险资金运用主要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在市场利率较高的时期,如果有充沛的保费现金流进行投资,对提升固定收益资产长期收益水平是非常有利的;在市场利率较低的时期,如果资金充裕而被动进行大量低收益资产的配置,将会拉低固定收益资产的收益率。但是在利率较高的时期,尽管保险投资需要资金,由于受到各种高利率产品的竞争以及退保等因素,保费现金流会大幅减少;而在利率较低的时期,保险投资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此时由于保险公司冲规模等原因,保费现金流却往往比较充裕。这种市场配置时机与保费现金流脱节的现象,非常不利于保险资金运用和长期资产匹配,对保险公司业绩和价值造成损害。

  此外,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一步显现。虽然目前放开的只是传统寿险产品的费率,但大堤已经开了一个口子,费率放开的趋势是明确的。长期看,保险费率完全放开是迟早的事。影响保险负债成本的因素还有营销员的成本问题。目前,全行业保险营销员月平均佣金收入只有2000多元人民币,还要刨除展业费用,这种情形肯定难以为继,营销成本上升的压力很大。

  综合判断,在利率和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保险负债成本的整体提升是趋势性的,短期内不容易扭转。尽管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有所增长,但是保险负债成本的提高也非常快。

  “大资管”时代,保险资管面临严峻挑战

  在资产管理方面,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资管”时代。在“大资管”时代,金融投资不仅仅局限于公开市场投资,而且扩展到依托实体经济和金融产业链分工的各个领域,如基础设施、私募股权、不动产、信托、资管产品、理财产品等各个资产管理领域,保险资管面临的竞争态势加剧了。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19家,管理着保险行业90%的资产。过去,保险资管竞争对手是同业,现在则要同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PE投资机构和基金公司展开同台竞技,因为各类金融实体开展的资管业务实质上已经趋同,这在专业上给保险资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几年保费增速不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替代产品大量出现,投资者可以在信托、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产品、保险产品之间进行充分选择,其结果是保险产品很容易被替代。

  保险资管在固定收益领域的投资水平在所有金融行业中是比较高的,股票市场的投资水平也不是很低。综合来看,保险资管在整个市场中的投资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非标投资业务方面,同信托公司等其他同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在市场化程度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差距。

  对信托计划的投资放开后,保险资管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风险管理能力。保险投资涉及领域众多,保险资金配置的信托产品中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非常好,但改革过程肯定会经历阵痛。中国经济需要去杠杆和去产能,目前正处于经济下行周期,很多结构性问题要解决,可能会触发经济和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可能会有一个或两个信托项目出现问题,给保险资管的风险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另一个挑战是资产负债匹配问题。资产负债匹配本质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产方和负债方要建立相互沟通和协调的机制。当前,保险行业仍然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资产方和负债方只有在产品设计、销售策略、价值导向及投资策略等方面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形成联动解决方案,才能够共同面对挑战,推进保险行业发展。否则,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无法形成管理合力。在指导思想上,保险资管首先要树立服务保险主业的出发点,不能只从资产管理自身的角度看问题,却忽视了服务保险主业。在投资方面要做到均衡发展,确保风险可控的同时争取较高收益。

  要坚定地走市场化和专业化道路

  目前,寿险行业尚未解决稳定盈利模式的问题,又要面对金融改革和“大资管”时代快速发展与激烈竞争,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应如何选择?我们认为,要应对利率、费率市场化改革和“大资管”带来的挑战,必须要在保险产品、销售模式、盈利模式和投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至于未来的道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坚定地走市场化和专业化道路,这是推进保险资管事业、应对“大资管”挑战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费率市场化还是各种资产管理机构的跨界经营与发展,都需要以市场为根本出发点,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才能生存,否则终将被市场淘汰。如何在市场化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继而稳步发展,专业化成为必然选择。

  当前保险行业竞争过度,对此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放开资源审批,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使准入和退出更加顺畅,让“牌照”本身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经营失败的公司可以退出,而不是指望被“救助”或“接盘”,过度竞争的动机将不复存在。

  如何理解市场化和专业化?以泰康资产为例,泰康资产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同业中规模较大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面对各种创新型投资业务的冲击,公司是否需要广泛地涉足境外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公募基金等新的投资领域?要不要多点出击?能不能为了平稳发展而放弃某些领域?答案是不能放弃。因为在金融改革和全方位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放弃就意味着被市场所淘汰,没有一个公司会放弃一个很大的投资领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但要多点出击,还要力争多点开花。在保持公开市场传统领域投资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强化非标资产投资、公募基金管理和境外投资管理能力,努力克服大而不强的问题,打造保险资管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作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了本集团内部的资产管理,是否应该开拓第三方市场,如企业年金和个人财富管理市场?虽然有友邦这样只从事本集团资管业务却仍然很成功的特例,但友邦有其特殊环境,具备某些独特的东西可以保障其生存,将有限几种“兵器”运用得炉火纯青,而其他公司达不到这种境界。经过认真思考后,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保险资管不能囿于本集团,必须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否则可能会落后于金融改革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下一阶段,保险资管要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

  首先,要推进委托和受托两个方向上的市场化,促进委托投资的多样化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促使保险资管上游和下游业务共同实现市场化。在对外委托上保险公司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无论是保险公司一对一的对外专户委托,还是购买外部产品方式的委托,都需要委托人对投资管理人以及投资产品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好外部资产管理能力,提升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水平。这既是对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经营的压力,也是保险业转型发展的动力。在受托方面,要在更大范围内募集资金,向集团外、行业外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如接受保险业外机构委托,开展公募基金业务,争取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的委托等,促使资金来源多样化。放手保险资管到市场上去竞争,让保险资管接受市场锤炼与检验,如果没有经过市场锻炼,保险资管就没有竞争力,最终不可能同其他市场机构竞争。

  其次,建议监管层对投资政策进行进一步梳理和细化。保险投资新政颁布后,保险资金运用总体取得了良好成效,构成了最近两年保险资管行业最大的制度红利。当前,金融改革在各个领域深入推进,新的投资品种层出不穷,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机会不断涌现。为抓住投资机遇,建议监管层对个别政策进行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开放的力度不妨再大些。比如放开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和大额可转让存单(CD)的投资,明确保险资金境外可以投资BBB-级别的债券,放开保险资金PE直投行业的限制并允许保险机构作为GP管理PE基金,推进实质性的产品事后备案制等等。

  再次,在当前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制下,每个监管机构都有自己监管的市场主体和市场边界,资本市场存在分割现象。保险资管在从事资本市场业务时,会遇到一些政策性和行业性的障碍,不利于保险公司参与“大资管”的竞争,也不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建议金融监管层能够从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发挥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协调与指导作用,清理市场藩篱,消除历史上存在的不平等甚至歧视性政策,为推进市场化改革,为资本市场发展铺平道路。

  最后,要建立专业化的投资治理架构。保险资管要走专业化投资的道路,成立专门投资于不动产的子公司和投资于私募股权的子公司,也可以建立投资于公开市场的子公司,或者设立专业方向明确的事业部,从细分领域加强专业能力的建设。同时要配套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公开市场、私募股权、基础设施、不动产等诸多投资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市场机制,需要建立市场化的人才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即便不是独立法人的子公司形式,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则,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按市场机制运行。

  探索管理模式 做精资产配置

  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丁昌海

  基于保险资管行业的优势,应不断尝试创新和突破,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提高投资收益探索新的道路。

  保险资产管理布局在多元化管理、方式创新上都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在整个大资产管理行业中,依然是后起之秀,比如我们在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上才刚刚起步,各种衍生品投资也只是尝试性推进等。跟着别人后面,往往不可能超越。保险资管行业要布的大局,或曰要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应该做精资产配置,做好风险管理,做管理人遴选。

  “基金的基金”(FOF)和“管理者的管理者”(MOM)投资管理模式值得行业借鉴。充分利用外部的智慧和经验,哪怕是学习过程,对整个行业发展也是非常有益处的。虽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必须做精大类资产配置,必须透彻了解不同管理人的投资风格与核心竞争优势,必须做各种筛选和风险收益跟踪评估,这些同样会面临很大考验,但至少比自己直接组建团队、付出成本、去摸索别的专业领域要快得多。

  在“大资管”时代的各类投资机构中,保险资管行业的优势是“长期有钱”和“有长期的钱”,这是其他几个金融子行业无法比拟的。资产管理在资金来源上可预测、可预期、可调节,基于这一优势,就可尝试诸多创新,不一定停留在标准资产上,完全可以考虑非标、甚至无标准资产,即创新资产形式。例如,在股票二级市场融资方面,近来有不少上市公司或其股东开出非常优渥的条件,如保证每年20%回报,而且提供多重抵押、担保,甚至以市价30%将可流通股票抵押,确保每年回报,当然期限也短,可以一年、半年。此类业务,称之为明股实债也好,明债实股也罢,就是一个没标准的资产形式。投资创新应鼓励大家小金额尝试,从而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提高投资收益探索新的道路。

  推动投资和保险两个轮子转动

  生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严建红

  保险公司的使命是让保险部分的消费型保险加上投资部分的理财型保险互动,这样才能完成保险在社会经营过程当中的分工。

  保险投资走向“大资管”时代能加速推动保险业使命的完成。

  我们常说,保险是两个轮子驱动的。依据国际经验,大保险公司一定是投资和保险两个轮子互动循环,管理的资产平分秋色。过去一段时间,在保监会的领导下,监管政策环境已经明显改善,将保险投资真正推向了“大资管”时代,目前我们监管政策已经非常接近于经验比例、安全比例、国际比例和行业共识,顺势基本上可以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保险”两个字去掉,变做真正的资产管理公司,加入到银、证、保、信的体系循环,而且更有优势地推动保险公司两个轮子循环。保险公司的使命是让保险部分的消费型保险加上投资部分的理财型保险的互动,这样才能完成保险在社会经营过程当中的分工。目前,除了少部分采取这种机制以外,大部分保险公司其实做的是投资收益。大家知道债券基金销售成本只有千分之五,这就造成保险公司始终没有真正发挥在金融行业中的保障作用。保险公司股东会进一步认识到,用这么高的成本卖一个投资型产品还不如融资。

  此外,如果保险投资能够在保险行业的整体战略上布局,在包括体制重造和内部架构重造中间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依照国际样板,资产内外部规模至少可以平分秋色,相当于再造保险,就完成了我们所说的大集团、小团队的构架。

  很多业内同仁谈到压力。其实压力来自纠结,纠结来自职责没分清楚。保险的使命要在保险集团内部分清楚。在资产配置上,保险公司一定要强化资产配置的作用,能做固定的就不要做浮动的,能自己做的就不要别人做,如果要别人做一定要选最优秀的,如果不知道谁是最优秀的,就采取FOF(基金的基金)模式。

  要让保险投资为金融服务的转型作出贡献,我建议相关监管在几个方面的步子可以更大一些,:一是境外投资,特别是境外能源、资源领域的投资和新技术投资方面,无论是直投方式,还是通过FOF方式,步子可以更大一些;二是养老和医疗领域,步子可以更大一些;三是创业板和创投基金上,采取FOF的方式,步子可以更大一些。

  “合作”是资管市场的主题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创新与发展中心总经理 卢晓亮

  “合作”是资管市场的主题,从世界范围看,没有一家机构可同时在各方面都做到卓越。信托和保险资管在资产配置领域可以相互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华宝信托是宝钢的全资子公司,以风格稳健著称,成立以来所有信托项目均按期兑付,目前管理资产近3000亿元。保险险资政策出台后,我们同多家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和探讨,感觉险资对信托比较感兴趣,因为信托产品提供的预期收益率在7%以上,风险又相对可控。但我们在同险资寻求合作机遇时遇到的一个较大挑战是,险资以往配置的主要是标准化产品。对于信托这类有代表性的非标准化产品,不能完全套用标准市场的思路或套路。标准化市场更多看发债主体的评级和偿债能力,而非标市场除主体外还要看具体资产,非标产品可以将资产从主体剥离出来,形成对项目的保障。此外,风险和收益应该是相匹配的,同时要求高等级主体(资产)和高收益率,实现程度较低。

  除了常规的信托项目合作外,今后我们同险资的合作还可以关注类资产证券化。我们之前做了多单标准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市场流通),占当时市场份额的40%。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分散度高,并有整套流程来切割资产现金流、设置产品风控措施和进行期间项目管理,如我们在2007年就做过汽车贷款的标准资产证券化。现在我们依靠标准资产证券化的管理经验,在同一些银行沟通,将车贷等资产做成信托产品,这种做法效率较高,且不需要审批,是我们今后同险资合作的拓展方向之一。

  保险资管和信托同属“大资管”市场,对于资管主体而言,关键词是资产配置,设计公司战略时,要充分考虑资产配置所涉及的各种能力,如获取资金的能力、抓项目的能力,以及将资金需求和项目需求结合起来的能力。“合作”会是资管市场的主题,因为从世界范围看,没有一家机构可以同时在如此多的方面都做到卓越。信托和保险资管在资产配置领域一定可以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保险以吸引机构客户见长,私人财富管理则是信托的特色,在资金方面,双方天然互补;再如,险资具备标准市场以及流动性资金管理的能力,而在非标领域,信托则长于自己获取项目,自己包装形成风险和收益相对较合理的产品。我们应将这些能力组合起来,挑选好的——风格类似、管理能力较强——的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形成战略性的持久合作。

  保险要融合到大金融中去

  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德晓

  金融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成本都在提高,保险自然无法不提高成本。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金融混业的大趋势,积极思变。

  我觉得这一年多压力很大。现在公司都有强烈的危机感,因为保险成本在提高,对投资收益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化解这一压力?坦率地说,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保险成本的不断提高归咎于保险队伍或其他因素,而是大环境使然,金融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成本都在提高,保险自然无法不提高成本。

  说到资管问题,我想起余额宝。余额宝大获成功并不是因为其背后的货币基金做得多么好,而是在于网络创新。由此引申,如果我们还固守着自己的那块阵地,肯定不行。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金融混业的大趋势,积极思变,才能守得住。在保险行业内,资产管理队伍在思想上还是比较活跃的,要承担起混业经营的责任,保险要融合到大金融中去。

  搭建“大资管”平台要具备两个能力

  董日成 瑞士银行环球资产管理中国区主管

  在搭建“大资管”平台、管理更大规模的投资时,要具备两个能力:一是随时判断和应对市场变化,做好资产配置;二是判断应自己建立团队还是应依靠外包或二者相结合,并做好相关制度设计。

  瑞银环球资产管理在海外有很多保险客户,委托我们管理资产。在我职业生涯前期,也在保险公司工作过7年。我发现管理公司自有资金和接受第三方委托管理资产,有很大差异。管理自有资金,如果犯了错误,可在公司内消化,但接受第三方委托,则要承担管理人的责任,要时刻注意,在操作投资时有没有犯错,有没有利益冲突,有没有公平交易。保险资管公司要特别注意法务风险,虽然资管业务原则上是客户自担风险,但海外有案例表明,如果资管方存在过失,如未能向客户充分披露风险,或在执行时犯有过失,还是要对客户进行赔偿。

  在搭建“大资管”平台、管理更大规模的投资时,要具备以下两个能力:

  其一,资产配置能力。随着中国市场的变化,未来会有更多对冲手段。比如房地产信托,市场变化越来越大,如果仅根据过去十年的经验,我们在做判断时可能会犯根本性的错误。除过去的经验外,我们要加入很多判断,以甄别未来市场会有什么风险,要做很多情景测试,依据市场变化进行投资组合,判断会不会有极端风险情况出现,以及如果极端情况出现后,现金流能否把握。此外,市场布局有没有问题?投资布置有没有问题?比如过去发生过一些极端情况,保单10%或15%的资产要兑现,我们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保证兑现?如果没有该怎么做?除配置外,还要判断市场的大方向,同时要有有效的资产组合,以便万一有紧急状况出现能应对裕如。要具备这种能力很不容易。

  其二,要判断是应该自己建立团队,还是应该依靠外包,或二者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制度非常重要:招什么人才,风险承担制度如何设计等,都要充分考虑。以我们过去的经验,一家资管公司无论如何强大,一定是有些产品做得好,有些产品做得不好,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机制,在进行外委管理时,应该知道不同的服务提供者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挑选管理人时,我们不是追求最高的回报,而是在总的资产配置布局下,总回报能否覆盖负债成本,重要的是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将风险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进行海外投资外委管理时,每一个市场都有其特点,不同的管理人风格也不同。挑选管理人时,要有充分的判断依据,针对不同的资产组别,判断其风格、属性、收益、风险,在预期的风险之内去做配置。我们一般建议寻求一种平衡,比如配置资产组合时,单一组合规模不必太大,如10亿美元,配的项目也不一定太多,可能只是20个管理人,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如股票型的可能配两三家,在市场不同状况之下可以做到互补。

  当资产规模发展到很大时,如果通过自主投资和外包结合,可将效率扩大很多。我们应该清楚自己追求什么,是相对回报(beta),还是绝对回报(alpha)。追求相对回报比较简单,如果追求绝对回报,现在国内能提供的工具还较为有限,但海外已有很多对冲工具,让投资者可以锁定收益。反过来看国内,我们也在探讨一些非标产品,如果风险较高,我们可不可以做一些结构性的设计,分优先劣后级别,让保险资金能拿到较好的现金流,同时有比较固定的收益,其他劣后投资则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获取超额收益,这些是可以下一步再深入探讨的。

  险资投资在合适地产项目风险可控

  稳盛投资资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长春

  选择合适的项目,选择合适的物业形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在合适的时点,险资投资在地产发展和资产项目上,风险应该是可控的。

  过去20年的时间,中国城市化从以前的30%, 上升到2013年的52.5%, 中国的城市发展进程主要驱动力是房地产住宅开发、工业区和开发区的开发。20年的房地产高速发展和资产增长过程中,房地产行业也许是高盈利行业,但投资回报最高的应当是房地产投资者——过去10年,房产增值是中国所有资产投资中增值最高的,基本上实现6倍以上的资产回报。

  但中国如果继续沿着开发区和住宅驱动方向发展,城市会成为我们的累赘。下一步,中国的新城镇开发模式和开发愿景是实现城市就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让城市更美好,这才是让城市回归生活的主题。

  未来的20年是中国城市化率从52.5%增加到75%的城市发展成熟期,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层次的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周期,每一个城市也有不同的发展区域,和不同发展主题的项目。选择合适的项目,选择合适的物业形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在合适的时点,险资投资在地产发展和资产项目上,风险应该是可控的。

  被动投资者的全球配置眼光

  付山 维梧资本管理合伙人

  “大资管”要求我们有全球配置资源的眼光,建立起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的团队和能力。

  之前我研究过全球最大的8家资管机构,分析了一下它们是怎么做的,不同的金融机构对资管的性质有什么区别,银行“大资管”与保险“大资管”有什么区别。

  首先,就资管而言,或就投资的性质而言,保险公司同其他金融机构有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保险资管是被动的,目的是保证资产价值稳定,因此我们对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应有一个理性预期,所有的投资,要兼顾风险匹配、资产负债匹配,以及期限匹配。合理的预期是我们做好保险行业“大资管”的一个最根本的前提。

  其次,中国保险行业当前投资收益率的变化跟大家讲的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由于银行利率市场化水平逐步提高,基础价格在上升,因此金融活动整体在变,接下来汇率也会变化,这是不可逆转的。中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已经很清晰,我预计到2017年前后基本实现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以每年几千、上万亿元人民币的速度增长,则资管旗下数万亿人民币的资金,如果只是在中国境内进行资产配置,就好比如此庞大的一条船,放在这么小的池子里,肯定开不起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优势肯定没有享受到,也无法实现不同市场之间的对冲;在经济周期不同的市场间进行不同经济周期时点对冲也享受不了,因为规模太大,已经没有人能做你的交易对手。

  因此,中国的保险机构真正要搞“大资管”,要有在全球配置资源的眼光,要建立起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的团队和能力,要向国际上成功的大机构学习。拿基金来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基金?上千个投资基金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如数家珍?能不能看到每个管理经理的业绩?有没有有效的跟踪、管理体系?这些要有整套制度。我们应该学习和建设这种能力。

  最后,作为被动投资者,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另类投资时,我们应该持更加谨慎的态度。我主张起步阶段尽量找国外优秀的管理人进行合作,逐步培养出那种感觉来。

  举个例子,美国百仕通(Blackstone)集团旗下地产基金现在是除美国“两房”以外最大私人住宅拥有商,2012年以来,购置了10亿美元以上的个人住宅,装修后出租。现在这些住宅的租金现金回报率是11%。这个产品马上吸引了各大保险公司特别关注。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我们能找到很好的委托投资管理人,一起创造出优秀的产品,对自身投资价值的提升,甚至对提高与其他资管机构合作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据我观察,美国每次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都伴随着一轮新的科技革命,完成转型。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有两类新技术渐成气候,一是页岩气、页岩油技术,二是机器人技术。

  过去五年中,美国页岩油气开采量大概是五年前15倍,美国很可能近两年就成为能源净出口国。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变。美国的能源价格大幅下降,对外也无须再迁就石油出口国,这将对全球产业布局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再看机器人技术,美国在此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如果机器人大量取代人类劳动,则中美两国制造业的成本对比可能发生不利于中国的逆转。这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又意味着什么?

  面对这两项新技术,在进行投资产业布局时,我们应未雨绸缪。保险资金的投资一定要注意这些大趋势,抓住大趋势,才能实现不同经济成长周期的风险对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血色昆明:29条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
  • 体育国足拒郝海东自荐 申花绿地股权转让完成
  • 娱乐奥斯卡颁奖礼创美国10年来最佳收视纪录
  • 财经富商周滨的叔叔们:二叔代理五粮液发迹
  • 科技特斯拉全球副总:周预订量中国第一
  • 博客马未都:不滚床单的都教授为什么火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政协委员:中国只有教育部大学 考研成绩
  • 龚蕾:除比特币外还有哪几种虚拟货币
  • 江濡山:郭广昌的想法太天真
  • 唐任伍:2014年两会老百姓期待什么
  • 管清友:傅成玉先生的两大任务
  • 西向东:吸大麻记兼谈合法非法之争
  • 杨剑波:余额宝讨论之市场产品结构
  • 王思想:北京让谁搬出去?
  • 江濡山:李嘉诚在修复公众形象?
  • 余丰慧:6是人民币升值的底线吗?
  • 龚蕾:四张图看乌克兰经济与金融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