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保险解散代理人团队 香港保监会介入调查

2013年11月21日 01: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秦伟 香港报道

  尽管背靠内地这个巨大的金矿,香港的保险业却仍在求变之路上狂奔。

  近日,香港十大保险公司之一的苏黎世保险(香港)(下称“苏黎世保险”)宣布,从今年12月31日起,将停止在香港通过直属保险代理人销售人寿保险产品及提供服务,但并不会退出香港市场。这意味着该公司旗下共711名保险代理将面临失业。

  “苏黎世保险已经深入探讨其香港人寿保险业务的销售策略,决定日后将集中通过独立理财顾问及其他渠道分销人寿保险产品。”记者获得的一份寄给现有客户的信件中,苏黎世保险强调,该策略性的商业决定旨在满足客户、中介人以及苏黎世保险三方需求。

  由该公司前线代理组成的委员会代表李冠群表示,对客户来说,这一决定意味着,由700多名代理人负责的约16万份客户保单,将改由不到10人组成的客户服务小组跟进。

  “因为公司通过其他渠道和用直属保险代理销售产品,需要支付的佣金都是一样的,但需要为直属保险代理额外提供办公室等,成本更高。”一名受到苏黎世保险上述决定影响的保险代理人对记者表示。

  策略转变的背后,是苏黎世保险自身业绩提升的需要,还是行业转型的开始?

  保险代理人制度

  近年来,受益于内地需求,保险业可以说是香港最兴旺的行业之一。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显示,去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增长12.7%至2633亿港元,而2011年毛保费的增幅更是高达14%,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2.3%。其中,意外险、财产险等一般业务的毛保费总额为392亿港元,个人人寿保单占比达93%的长期业务保费总额则高达2241亿港元。

  “过去一年公司仍有赚钱。”受影响的保险代理人代表李冠群称,700多名保险代理人是在11月8日收到要终止合约的通知,但苏黎世保险并没有对他们解释具体原因。

  从1961年就开始在香港经营的苏黎世保险,业务涉及一般保险业务和人寿保险业务,其中,人寿保险业务是其主要增长来源。今年前9个月,苏黎世保险集团实现营业利润36亿美元,一般保险和人寿保险业务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和1%,而香港市场并无单列数据。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对保险代理人态度的转变,苏黎世保险可能只是一个先行者。但立法会保险界议员陈建波认为,取消代理人制度未必会成为发展趋势。

  过去几年里,随着保险业的发展,香港保险代理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截至今年9月30日,香港已经有38,920名个人代理人和27,360名负责人/业务代表,总计超过6万人。

  香港保险业总工会(下称“保险工会”)理事长张伟良则认为,过去保险代理制度一直有效,若要改变,应当由政府、业界及保险商三方进行讨论来达成共识。

  遣散事件持续发酵

  700多名保险代理人的突然失业,在香港也引发了多方面关注。

  “每份基金投资单、人寿保单,我们都会有2至7年的续保佣金,现在公司一刀切,我们就收不到任何续保佣金了。”上述保险代理人表示,对有些代理来说,这意味着每月上万港元的损失。

  李冠群称,苏黎世与保险代理人的合约在年底终止后,仅赔偿每名代理人6000港元至数万港元的津贴,而现在,有一半保险代理人每月可以获得2万至3万港元的续保佣金,部分代理人甚至高达7万至8万港元。

  张伟良表示,下周二,香港保险工会将会与苏黎世保险代表和香港保监会专员开会,再商讨赔偿方案。他表示,同时,保险工会也会联络立法会议员,在必要情况下,在财经事务委员会上行使《特权法》,要求苏黎世保险的代表到立法会对事件做出解释。

  对于苏黎世保险的做法,保险工会认为正常公司不会作出这样的解散,表示担心其财务状况存在问题,已经要求香港保监会专员检视苏黎世保险内部的审计情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称将于明年初辞职
  • 体育CBA马布里爆发救北京 山西胜新疆取首胜
  • 娱乐李某二审翻供称否认强奸:接妈妈电话去了
  • 财经延迟退休进入缓冲期 延一年养老金增40亿
  • 科技苹果客服称iPhone待机爆炸或因电池老化
  • 博客同屋者揭李天一在看守所内起居秘闻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北大最帅孪生兄弟走红(图) 新浪教育盛典
  • 郑风田:我国三农将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 沈建光:将改革落到实处才是牛市关键
  • 梅新育:实际需求还能支持房价上涨吗
  • 叶檀:三中全会基本摆脱权贵与民粹
  • 姚树洁:习近平王岐山反腐力度很大
  • 李光斗:天猫为什么要在央视做广告
  • 江濡山:金融改革必须“玩狠的”
  • 赖伟民:三中全会经济改革的八大重点
  • 梁建章:为什么放开二胎是远远不够的
  • 安邦:民营银行会不会成为坏账接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