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平:政府应赋予保险产品一定避税功能

2013年09月05日 16:16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9月5日消息,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金融街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人保集团首席投资执行官俞小平表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中国金融机构的优化和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明确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赋予保险产品一定的避税功能,引导居民财富投入社会保障。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俞小平:大家下午好!

  我首先说明一下,今天这个发言本来是我们集团的副总裁周立群发言,他也做了很认真的准备,但是由于临时他有其他的事情不能过来,所以让我代表他,替他来做这个发言。立群总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保险业的改革创新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也是我们这一段讨论的主题。保险业对重要的特征和最基本的功能是风险保障,在这个基础上还派生出了财富管理、资金融通等功能,下面我主要从这几个角度里谈一谈保险业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第一通过产品创新提升风险保障功能。

  在现代社会,社会主体面临的风险从我们保险行业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三大类风险:一是拥有物的风险;二是生命和健康风险;三是责任与信用风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气候与环境的恶化,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人们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保险业在上述三类风险领域提供的保障产品和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如在对居民拥有的物的风险保障上,随着家庭财产种类的增加,数量的增多,价值的提高,家庭物质资产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而中国保险业对物的保障还主要局限在车险上,对非车领域提供的风险保障服务很不充分。再如,在生命与健康的风险保障方面,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亚健康化、重大疾病发病率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社会主体的风险保障需求日益增长,而中国保险业为人提供的生老病死的风险保障服务非常有限。中国人均寿险保障持有量只有0.4张,与发达国家普遍都在5张以上相比差距很大。又如在对社会关系的风险保障方面,随着社会主体责任多元化和角色多元化,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更多的体现为信用关系和法律关系。企业作为雇主需要承担雇主责任,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需要有信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风险。作为生产者也需要有信用,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等等。而中国的信用风险和责任险在很多领域存在着真空地带,在财产险中,责任险占的比例长期都维持在3%左右,远低于国际上9%的平均水平。提升保险保障功能,需要保险业全面的创新。

  一是产品创新。如前所述,中国保险业在物、生命与健康、责任险三个方面的风险保障上都存在着薄弱环节和空白地多,需要紧扣社会需求变化进行产品创新,如进一步拓展深化农业保险,为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积极发展重大疾病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满足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大力推广食品安全责任险,环境责任、医疗责任等保险业务,扩大责任险的覆盖面和服务领域。

  二是机制创新。商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和政府的一般社会管理职能有着天然的联系,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功能需要商业保险,而商业保险对政府进行有效配合,也是保障功能充分发挥的必然途径。在与政府的合作上,中国保险业在过去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说湛江模式、泰昌模式都是很好的例子,保险行业通过与战将和泰昌市政府的合作,对医保进行了合作,实现了低成本的高保障和全覆盖,今后保险业还需要与政府在合作方面积极创新。

  三是服务创新。保险业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为被保险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向风险保障链条的前端延伸,从被动理赔发展到主动的风险防范,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向风险保障链条的后端延伸,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保险服务,从简单的资金给付升级为服务给付。

  第二大力培育财富管理的优势。

  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产品与其他财富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相比,其独特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期限长。寿险产品一般期限较长,因此,嫁接在寿险产品上的财富管理也具有长期性,甚至可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是避税功能。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

  三是保险业能够将财富的保值增值与财富的最终使用相连接,直接为客户提供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在中国社会中产阶层已经逐渐形成并在不断的扩大,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养老和医疗为目的的保险和财富管理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然而中国的保险业在这一领域的客户和业务量都很少,在居民财富管理领域没有获得相应的份额,也难以摆脱尴尬,就是股市牛市的时候保险产品的竞争力比不过基金,而股市变成熊市的时候,保险产业又不及银行存款和信托等理财产品的收益。

  中国保险业与其他财富管理机构进行着同质化恶性竞争,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保险业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清晰,对保险业的发展缺乏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引导。应当讲,商业保险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保险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其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税收制度的支持。目前政府对商业保险体系建设在社会风险管理领域中的定位认识还是比较模糊,使得政府对保险产品没有赋予包括避税功能等一些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财富管理功能的发挥。我认为,要培育中国保险业的财富管理优势,既需要政府层面的税收改革,也需要保险公司层面的产品服务和销售模式的创新。就政府而言,从成熟市场的经验看,保险业财富管理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税收制度,国外通行的与寿险业相关的税收制度主要有两块:一是直接赋予保险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养老保险税收递延和健康保险税前抵扣等。二是通过征收遗产税间接赋予保险产品避税功能。对于中国政府来讲,通过税收制度的合理设计,促进保险业有效发挥财富管理功能,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应对人口老化。就保险公司而言,需要根据自身财富管理的特性,在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在产品方面,需要开发期限长,甚至能够覆盖整个生命周期,能够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风险的产品。在服务方面,可将保险服务于实体健康、养老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和养老生活安排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营销方面,需要建立专业化的销售队伍和现代化的销售网络,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和对银行以及人海战术的销售依赖。

  第三如何充分发挥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

  保险资金的长期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机构资金的主要功能,对于财险资金和健康险资金而言,只要业务不为所,并且现金流为正,这些流动的短期负债就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可投资基金。对于负债期限长达10年,甚至几十年的寿险资金而言,投资期限可以相当长。因此,保险资金在社会长期资本供给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在发达国家,保险业是直接融资和长期资金供给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美国融资市场之所以发达,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保险业的支持。美国寿险资金从1930年起就是公司债务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同时也是政府抵押债券的重要购买者。保险机构持有的债券不仅数量大,而且期限长,2011年美国寿险业持有的债券资产高达2.8万亿美元,政府债平行是2.8年。近年来,中国保险业资产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保险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与城市市场相比,中国保险业在金融体系当中的占比仍然相当低。从保险业资产规模与银行业资产规模的比值看,中国只有0.05,远低于美国的0.5。从保险业资产规模与M2的比值看,中国只有0.08,远低于美国的0.67。由于中国保险资金规模有限,保险业在长期资本供给方面的作用也发挥得很有限,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问题是银行业资金体系过大,直接融资过低。我认为这个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是优先股制度的缺失,改善中国金融机构,扩大实体经济长期资本来源需要保险业的发达状态和保险资金融通功能的充分发挥。保险业发展壮大需要立足自身的改变创新,通过产品销售和服务创新,提升保险保障功能与财富管理功能。在保障功能方面,要满足人民对物,对生命与健康,对社会责任等三个层次的风险保障需求。在财务管理功能方面,保险业需要提升财富管理能力,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加大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我认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中国金融机构的优化和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明确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赋予保险产品一定的避税功能,引导居民财富投入社会保障,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哀悼王宁
  • 体育全运花游姐妹炮轰被黑 加内特做客新浪
  • 娱乐专访张智霖:自我要求严 吴镇宇是好对手
  • 财经奢侈品专卖店售假:某女明星70万购假包
  • 科技三星发布GALAXY Gear智能手表 专题
  • 博客独家实拍张曙光在美国别墅(组图)
  • 读书新中国成立这天蒋介石在做什么
  • 教育大学生落户京城交易内幕:23.5万全搞定
  • 齐格:收购诺基亚 微软疯了?
  • 姚树洁:谷开来和梦鸽是失败的母亲
  • 刘杉:房地产狂欢该结束了
  • 叶檀:中学生洋度假何必上纲上线
  • 李迅雷:中国需改变稳增长思维
  • 吕随启:光大内幕交易是否构成犯罪
  • 方泉:克强经济学与路径依赖
  • 雷永军:中国奶粉市场重燃价格战
  • 陶冬:9月18日 美联储出手吗
  • 陈浩武:反腐之花必须结出体改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