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改芳
中国太保26日披露了2013年半年度报告。201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86.62亿元,同比增长9.0%;实现净利润54.64亿元,同比增长107.1%,好于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金融领域去杠杆、治理影子银行等使得流动性偏紧,这有利于险资发挥长借短贷的优势;行业政策上,税延养老试点政策将登场。上海自贸区的配套措施或使中国太保的投资受益。
业绩好于预期
2013年上半年,中国太保集团内含价值达到1397.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有效业务价值达到554.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1%;集团净资产达到963.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1%;寿险实现新业务价值42.54亿元,同比增长4.8%;产险综合成本率97.7%;集团投资资产的年化净值增长率达到4.3%。
2013年上半年,公司营销渠道新保业务收入80.42亿元,同比增长10.3%;新业务价值34.17亿元,同比增长7.1%。寿险新保期缴业务收入96.43亿元,同比增长1.8%,占新保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38.0%提升到43.9%。
公司产险业务坚持有承保盈利的增长策略。随着产险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理赔成本的上升,整个行业特别是车险业务的承保盈利出现了明显下降。公司产险综合成本率上升至97.7%,但仍处于盈利区间。其中,车险综合成本率99.8%,非车险综合成本率87.9%。产险业务收入423.54亿元,同比增长20.2%。
资产管理业务中,公司实现投资资产年化净值增长率为4.3%。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大定息资产的配置力度,新增及到期再配置定息资产573.01亿元,其收益率达到5.5%;重点配置高股息率股票,上半年上市股票资产实现分红收入11.75亿元,同比增长34.7%;公司加大债权投资计划的发行力度,发起设立了11个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合计金额174亿元,新发行的债权投资计划投资收益率达到5.9%。
在管理集团投资资产的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第三方管理资产业务:太保资产第三方管理资产达到406.29亿元;长江养老受托管理资产达到336.12亿元。
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集团管理资产达到736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其中:集团投资资产6619.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第三方管理资产742.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0%。
下半年将现政策利好
太保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太平洋寿险营销渠道继续推进人力持续健康发展、人均产能有效提升的“双轮驱动”。通过细分市场开拓业务、持续推动有效增员、加强培养训练、升级行销支持(“神行太保”智能移动保险销售及服务平台)、针对客户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开展产品推动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1-6月,营销渠道实现个险新保业务收入80.42亿元,同比增长10.3%。
但值得注意的是,银保营销渠道起色并不明显。今年上半年银行渠道保险业务收入200亿元,同比下降7.7%。太保相关负责人解释,虽然业务规模下降,但银保渠道业务增长的质量较高。1-6月,公司实现银保期缴保费收入17.77亿元,其中高价值新型期缴产品收入达到9.48亿元,同比增长44.7%,推动银行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3.1%。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启动。第一阶段局限在普通型人身保险(传统险)范围。前端的产品预订利率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后端的准备金评估利率由监管部门根据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等因素进行调整。预定利率提升将使得传统险产品更具吸引力,有望促进保障型险种销售。
上海保监局此前曾透露,与上海自贸区建设相配套,未来三年内,预计约有1000亿保险资金参与上海旧区改造,保险资金具体将以发行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形式参与旧区改造。目前,已确定中国平安[微博]、中国太保将参与探索研究,正与上海久事等公司深化合作方案。此举或将进一步提高太保资管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