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互联网 还是互联网金融?

2013年05月15日 14:35  保险经理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日新月异,移动支付,网上拍卖行,各种理财网站等金融服务模式和机构层出不穷,这使我们的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结合国内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中国可能孵化出一批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

  “渠道革命”只是开始

  当传统的金融业务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对大部分人来讲,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主要体现在网银上。以往需要去营业厅排队办理的业务,如今大多已可以在网上完成。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个人网银柜台业务替代率达到56%,企业网银替代率达到65.8%。不难看出,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被网上银行所替代。

  根据易观智库的调查,2012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995.8万亿元,截至2012年底,网银注册用户数更是达到5.64亿。

  5.64亿的注册用户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4.4倍,也是美国总人口的1.7倍;995.8万亿元的规模则相当于中国2012年51.9万亿元GDP的19.1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五成以上的个人网银柜台业务替代率很好地解释了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威力,极大缓解了银行柜台业务的压力。

  然而,网银仅仅是金融互联网化的一个开始。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已经广泛渗透到金融产品销售领域,从传统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的营销及业务办理模式,发展到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平台。近年,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触网”,将互联网作为新的销售渠道。

  从最初自建积分商城、信用卡商城,到代售基金、保险、机票及汽车等多样化的产品,再到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开网店销售产品、与网店合作推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颇为青睐互联网销售。

  2012年更可谓金融机构发力年,无论是华泰财险与淘宝网[微博]共同推出退货运费险,还是交行选择在淘宝开网店卖贵金属,抑或建行发行支付宝[微博]卡,可以直接在建行为支付宝账户充值,金融机构发力互联网之心清晰可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曾撰文预判,20年后,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可称之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

  而目前的情况是,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从各自优势领域出发,从两头切入:第三方支付企业、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介入金融服务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则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出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乃至电子商务平台,掀起渠道的电子化革命。

  金融与互联网二者正在走向深度融合。

  互联网金融动了谁的奶酪

  十年之前,马云[微博]放言阿里巴巴[微博]将改变中国零售业时,曾遭遇冷嘲热讽被讥笑为疯子。十年之后,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再度放言,这一次其野心更大,有意给中国金融业带来新的革命。

  那么,互联网金融动了谁的奶酪?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互联网究竟给金融机构带了哪些变化。有大型金融机构人士曾如此描述互联网渗透下的金融领域,当年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时,业内疾呼“狼来了”。然而当狼进入多年以后,无论大中小金融机构并未感觉到预期中的恐惧,与狼共舞中结束了那种恐慌的气氛。然而,互联网时代,狼恐怕真的来了,甚至比狼还可怕。

  其中,最大的改变为互联网将改变整个消费群体的需求。互联网令广大消费者可以深入到生活每一个具体的细节,甚至可以说,互联网满足了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并且极大降低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成本、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在大信息、大数据的时代,它会引发整个社会,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微需求,这些微需求可以引发整个金融机构降低服务,相对而言金融企业就需要满足微需求。

  依此类推,互联网的融入就可以改变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互联网技术可以令企业对自身客户的服务模式、销售模式,包括产品开发模式,包括资金支付模式等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生产出的商品将呈现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甚至虚拟化的趋势。

  同时,互联网还可以改变金融机构独占资金支付的格局。近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从无到有日渐发力,已经不限于网上的电子商务交易,以支付宝、财富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占到市场份额的八成,已经超过银联和银行的网银支付的总量。

  最为重要的变化是互联网技术改变并动摇了银行的传统客户基础。高速发展的电子平台,积累了海量客户数据信息,互联网金融拥有了比任何一家单一金融机构更广泛的客户资源。甚至不排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加速金融领域脱媒的进程。因为其改变了金融的节奏,以第三方支付和第三方支付衍生的服务管理、差旅费管理以及以现金管理服务,包括网络贷款,网络形成的技术性。

  重塑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从开始就是生死时速般的布局和较量。2012年6月,建设银行上线了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提供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服务;而马化腾、马云、马明哲组成的“众安在线”也得到获批,将以保险、电商、社交网络、金融结合的方式抱团作战;京东商城[微博]则收购网银在线,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还有最具竞争力的腾讯,申请金融牌照的同时低调上线基金超市。

  互联网金融也罢,金融互联网也罢,其竞争背后的核心都是数据,而这也正是互联网企业引以为傲的地方。以阿里金融的微贷技术为例,金融很重要的职能是风险控制,阿里微贷技术就有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其贷前、贷中及贷后节节相扣,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

  幸运的是,当前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业务和传统的金融企业还少有交集,虽然具备诸多优势,但还处在探索阶段,也并未产生直接威胁的互联网金融思路。不过,这并不代表其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一切的准备恐怕是巨大颠覆浪潮和动力正在积聚的前奏。

  正如中国平安[微博]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那次著名的内部讲话中提到的:当面对这些强势的变化,金融行业是否应该去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如果没有牌照、没有通道,核心竞争力是否依然存在?如果没有一些附加价值,未来这些从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90、00后用户,他们会如何选择?

  马明哲认为,当前传统金融企业面临的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谁跑得快谁就赢。“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变化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对银行维持了200多年的旧模式,对整个金融业,对几乎所有市场,所有消费者,科技的冲击,都是势不可当的。一旦市场准入政策限制得以突破,科技企业将快速抢占市场,对传统金融业形成势不可挡和毁灭性的冲击。”

  其实,金融机构也有其自身的核心,简单说可归纳为3个要素,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风险管理和形成解决方案。

  互联网金融虽然来势汹汹,但并不是洪水猛兽,金融机构没必要叶公好龙,更不能掩耳盗铃,需要采取开放的胸怀去拥抱互联网金融。在财务目标之外,在互联网金融的投入上需要做战略布局,对技术要有前瞻思考,对客户体验要高度重视,不能离一线的大众需求太远。另外,要采取开放的态度与其他互联网金融新进入者去跨界合作,挖掘双方在风险偏好和数据维度上的互补空间,争取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中互补共赢。

  值得思考的是,在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的问题上,互联网金融的逻辑和方法,实在值得金融机构抱有敬畏之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台湾称菲方诚意不足 启动3项制裁
  • 体育亚冠-国安主场憾平10人首尔FC 视频
  • 娱乐皮特发表声明赞朱莉勇敢 皮妈感骄傲
  • 财经王老吉红罐之争今开庭 加多宝称无路可退
  • 科技传欧盟本周将发警告信:拟制裁华为中兴
  • 博客社监委发言人:没花红十字会一分钱
  • 读书新书记权斗官场红人:市委书记
  • 教育北京天价学区房37平350万 被称宇宙中心
  • 育儿小学校长与政府职员携6名幼女开房
  • 成一言:央视证券美女炒股为何赔掉嫁妆
  • 马宇:取消的133项行政审批到底是什么
  • 管清友:当前中国经济的三个悖论
  • 袁一泓:楼市价格管制必然失败
  • 文显堂:日元贬值意在遏制中国
  • 朱大鸣:地价居高不下 房价怎能不涨
  • 叶檀:中铁建的招待费是小菜一碟
  • 蒋锡培:做企业 该放手时就放手
  • 陈序:货币竞贬倒逼人民币汇率加快自由化
  • 黄小鹏:债务率超90%经济就会负增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