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蕾
仅12日一天,中国平安[微博]申购股票型、指数型基金的规模就达数十亿。中国平安大幅加仓偏股基金,可能是认为中期底部已现,备战跨年行情。
今年以来保险业最大的“空军”中国平安,终于出手了。上海证券报昨日从权威渠道获悉,仅1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平安申购股票型、指数型基金的规模就达数十亿。中国平安大幅加仓偏股基金,可能是认为中期底部已现,备战跨年行情。
其余保险巨头则未有明显的跟进举动。虽然从低至历史次低点的平均权益仓位水平来看,保险巨头已无进一步减仓的动力,但他们中的多数仍在耐心等待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明朗化,以此来研判下一阶段的投资方向。
“空翻多”似不坚决
知情人士透露称,12月12日那天,易方达、华安、博时等多家基金公司收到中国平安发出的申购指令。“几乎每家基金的申购量都过亿,有的一家就有十来亿。”
闻讯后,多家保险机构四处打听中国平安申购背后的动机何在。有机构投资者甚至认为,中国平安有可能打响了大机构“做多”第一枪。
这主要是因为,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平安一直未有大幅积极加仓举动,权益仓位徘徊至10%附近(上限为25%),看空A股心态明显。中国平安投资“掌门人”陈德贤8月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甚至果断表示:下半年A股总体投资机会有限,暂不考虑加仓。
为何此时突然“变卦”出手?本报就此向中国平安方面进行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不予置评”。该公司表示,从不就短期市场表现或行为做出任何官方回应。而消息灵通的市场人士解读称,中国平安内部态度其实已经开始“空翻多”。
不过,中国平安在“空翻多”上的态度似乎并不坚决。记者获悉,中国平安12日的大幅加仓之举,并未延续至13日。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不解,“如果真的坚定‘空翻多’的话,任何一次回调都可以是抄底的机会。或许,在看到13日的市场行情表现后,中国平安在是否继续加仓上有些犹豫了。其下周是否还有举动,值得继续关注。”
“平安效应”减弱
因每年握有1800亿至2000亿庞大投资资产,加上屡次踩对市场节奏,中国平安一直被投资者视为“市场风向标”、“波段操作高手”。其“一颦一笑”亦常常伴有很强的示范性,从以往市场表现来看,不少机构选择了与其同进同退。
以往几次加仓经历显示,“平安效应”主要体现在:一批机构随其同行,共同购入偏股基金和指数基金,而指数基金必须被动大量买入权重股。此时,市场上形成做多氛围,指数开始上行,各路投资者开始购进股票参与做多。
然而,近两年来,“平安效应”似乎在减弱。记者采访的多位保险业投资人士表示,由于2011年、2012年,中国平安的投资业绩在众多保险巨头中并不算出众,因此其“风向标”的效应已经有所减弱。
实际上,并非只有“平安效应”在减弱。2011年过于乐观的惨痛教训,令多数主流保险机构看走了眼,踏错了市场节奏,从而背上了数百亿股票投资浮亏的沉重包袱,进而吞噬了当年利润。
其他险资尚未跟进
中国平安此次大幅申购偏股基金的举动,并未引来其他险资巨头的跟进。从目前来看,中国平安似乎唱了一出空翻多的“独角戏”。
从基金、券商的信息反馈来看,目前除泰康人寿在交易上表现相对积极外,其余如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均维持着保守谨慎的投资态度。
但一位与保险机构常有沟通的资深保险研究员对记者说,近几个月以来,保险巨头的持仓动态基本稳定,不加仓并不代表保险资金看空市场。
事实上,上述保险大佬们的权益仓位已经逼近历史次低点,基本已无继续减仓的动力。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今年一季度以来就开始谨慎的新华保险,截止10月末的权益仓位仅有7%,几乎是保险巨头中最低的。
“相对来说,我们认为明年机会比今年要多,股市机会比债市多。现在只是在等机会。”一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经理道出了原因。“我们在等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明朗化,这将决定我们下一个阶段的投资配置策略。”
而在改革未明朗之前,保险公司的普遍观点是,预判A股将在2000点至2100点之间箱体震荡。“反弹时间窗口可能出现在明年一季度,届时‘新城镇化’将代替‘经改’成为2013年的投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