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年金市场升温 竞争各显神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09:50 解放日报

  纪云飞

  日前,上海市社团管理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自1月1日起,全市社会组织将参照企业年金的相关试行办法,建立年金制度。在年金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保险机构在年金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作为第一批企业年金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太平和平安两家养老险公司最早出手,已在年金市场上占得先机。而随着第二批企业年金资格认定尘埃落定,国寿养老、泰康养老以及长江养老迅速融入市场,刚拿到牌照就“收获”大批企业年金业务。

  太平平安的第一桶金

  2005年8月,当第一批37家企业年金“管家”产生时,没有人预料到保险公司会在企业年金市场上有如此高的参与度。乃至一年后的6月,当太平养老取得复旦复华企业年金计划,签下上海地区企业年金第一单时,太平养老总经理杨帆仍出言谨慎地表示,公司受托资金量较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企业年金的争夺还将以中小企业为主。

  计划赶不上变化。半年后,企业年金出镜率较高的机构中,除工行、中行、招行、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外,太平和平安两家养老险公司也赫然在列。而且,保险机构签单的企业中不乏大型央企等实力派。有专家指出,养老险公司专为企业年金业务而成立,其人才培养专业化、经营独立性和服务专业性有别于银行和券商机构。

  没有人再将目光局限于中小企业身上,太平和平安养老屡获大单也让他们凭添底气。平安养老险公司某人士坦言,企业年金目前是和时间赛跑,因为来自同行业的竞争还不多,现在有条件自然要尽力争取到年金规模量大的企业。

  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太平和平安养老迅速掘到“第一桶金”,客户队列中不乏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红塔集团、云南铜业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和北京京西发电等大型国企。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太平养老已经签约的管理资产总规模为81.7亿元,已经中标的管理资产总规模为38.3亿元,年金客户数量近5000家。而平安养老在顺利承接深圳等地社保转制年金后,迅速使受托年金规模扩张,截至去年10月,平安养老已签约和中标的受托资产规模达到105.9亿元,年金客户数量达到1446家。

  闸门放开 各显神通

  去年底,劳动部启动了第二批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认定工作。三家养老险公司的加入,使得保险机构对于企业年金客户的开发力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随即带来对于客户、人才以及合作伙伴的竞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钟明表示,年金市场每一阶段均有各自的竞争对象,在太平和平安养老几乎将原先的年金“蛋糕”四六开之后,新养老险公司的介入注定是一场各显神通的“遭遇战”。

  长江养老的优势可遇不可求,在成功获得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及投资管理人三重资格后,上海社保基金的存量年金整体移交至长江养老进行管理。而国寿养老在取得账户管理人及投资管理人两个资格后,通过中诚信托的参股获得年金受托人资格,从而演绎起“3+1”企业年金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金融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势。泰康养老同样不甘落后,在获得年金受托人资格后,凭借泰康资产的投资管理牌照和泰康人寿的账户管理人资格,同样谋求“3+1”整合;日前,泰康养老与光大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出击企业年金市场。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