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国寿购中诚信托一石数鸟 金融帝国后续兴趣与挑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 16:3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见习记者 宁方朋 深圳报道 尽管高管们刻意保持低调,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人寿已经完成了对中诚信托14.4亿股、约60%股份,价值36亿的收购。 这个一石数鸟的漂亮交易一旦经财政部最后批准,中国人寿将通过信托平台进入证券、基金、期货业务领域。此次以获得业务牌照为最重要目的的收购,可谓国寿迈向混业金融控股集团的跨越性进展。此后中国人寿要做的,也许就只剩下怎样买一家合适的银行,以及最终如何将所有资源有效整合,使其作为一个整体协调发力。 国寿跳级 从7月18日传出的收购接近完成的消息分析,中国人寿的进展堪称巨大跳级。而此前的众多股权投资都有隔靴搔痒之感。 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已经参股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证券、工商银行和广发行,但仅仅是对证券业、银行业进行的财务性投资,未取得这些企业的控股权,也没有推出具体的跨行业业务。而且,中国人寿缺乏企业年金受托人资格,导致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在企业年金业务的争取方面处于频频受制。 这项交易完全改变了国寿的战略局限。 以每股2.5元人民币,总共支付36亿之后,中国人寿一扫郁闷之气,即将可以利用中诚信托的平台,在企业年金的受托、资产管理和账户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中诚信托的年金资格含金甚巨。它是2005年首批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受托人资格的5家机构之一。截至2006年底,中诚信托受托管理的年金规模已逾8亿元,年金计划参与职工30余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收购中诚使中国人寿的触角伸入证券、基金、信托业。国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此前几次透露过国寿有意进入相关金融行业,中诚信托的业务架构帮助国寿实现了愿望。 银行在哪里 已经将中诚信托这个大宝贝纳入怀中的中国人寿还缺什么? 在中国人寿2007年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曾表示,中国人寿主业将由寿险和资产管理业务逐步扩展至财产保险、企业年金业务,再到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业务。现在看来,银行牌照也许是国寿搭建混业金融控股大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渴望。 为此中国人寿一直积极参与银行业的股权投资,以图取得经验和业务基础。截至目前,其对银行股权的投资已超过200亿元。 比如,中国人寿参与中国银行在H股市场的IPO,认购中行股份总金额达23.5亿港元,是中行全部12家基础投资者中入股最多的一家。2006年11月,国寿已经持有重组后的广发20%的股份,与花旗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并列为第一大股东。国寿共投入56.7亿元资金,成为在银行领域的又一大手笔。 近期又有市场传言,中国人寿将在农行股改中发挥推动作用。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表示,尽管中国人寿对于农业银行非常感兴趣,但是否能成为其战略投资者或者是财务投资者,还要按照中央金融改革的步骤和进程确定。 没有银行牌照之前,通过银保股权合作参与到综合经营中,成为国寿的现实之选。“在条件与政策许可的时候可大规模进入银行,希望银行业将来成为主业之一。”杨超曾表示综合经营扩张重点在于银行业。有消息称中国人寿正在洽购东莞市商业银行、珠海市商业银行及徽商银行股权。不过国寿高层没有透露更多信息。 目前国寿最可能的路径是,通过参股规模较小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并在重要城市收购几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获得全国性的资格牌照和全国网络资源,在重点城市取得区域的优势。 未来的整合 随着业务布局的完善,如何确保旗下各个公司和业务实体更协调顺畅的运转,将成为中国人寿此后更费思量谋划的要务。 稍微幸运的是,国寿有面临类似挑战的同业的做法可以参考;同时需要清醒的是,国寿在硬性股权结构和软性文化风格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平安保险堪为范例。平安旗下控股公司在品牌整合上已经先行一步。在最近一次的动作中,平安通过深商行整体受让原股东平安信托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股权,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总行设在深圳。原平安银行在上海和福州的分行统一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福州、上海支行,最终实现以单一品牌和统一平台发展银行业务。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表示,由于平安绝对控股产险、寿险、证券、信托、银行、养老金等所有子公司,因此平安集团的资源整合不成问题。尽管有如此自信,但业界依然提醒:随后的整合运动中,原深商行、原上海平安银行以及这个平安国内外重金礼聘多达10人以上的国际化管理团队之间,将面临一个不短的融合过程。 绝对控股的平安尚且如此,目前刚刚持有信托60%的中国人寿,在证券、基金等公司的间接持股上,尚未达到绝对控股地位,革命显然更是尚未成功。 国都证券6月份进行了增资扩股,之前中诚信托与北京国投并列为第一大股东,仅分别持有24.29%的股权。本轮增资扩股之后股份更被摊薄。至于嘉实基金,中诚信托拥有注册资本总额的48%。中诚信托持股中诚期货49%的股份,也未超半数。 另外,国寿作为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在获得寿险市场统治性份额的同时,本身也具有相对谨慎甚至保守的特点。此次收购中诚信托,高管对媒体采访的一概寡言少语,可谓明证。国寿将来必将面临与信托、基金、期货公司的沟通协调。或许它所面临的挑战,也许不会亚于平安银行团队那种内外、新旧共事的状态。 但是,一个统一的品牌与业务平台,带来的红利又是巨大的。因此,对国寿来讲,更好的进行品牌与业务资源整合当是高管的战略课题,在离理想目标越来越近的今天,国寿已到需要发挥智慧和创意的时候了。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