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上海国资幕后推手 大众保险改造路线明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8日 14:3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唐君燕 李玮娜 上海报道

  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下简称“大众保险”),这家汇集了24家股东,已连续亏损4年的财产保险公司,在经历了颇多周折后,如今搭上国资重组的快车,正重拾昔日的上市梦想。

  7月2日,大众公用发布停牌公告,称下属公司大众保险近期有增资及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表示将最迟在2007年7月5日前申请复牌。

  然而,7月5日,大众公用再发公告称,“大众保险增资扩股和资产重组事项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公司

股票继续停牌”。

  本报则从权威人士处独家获悉大众保险的重组脉络——在现有股东基础上先行增资扩股,而后再引入战略合作者,从而使公司偿付能力从目前的70%左右提升到400%,最终实现上市。

  亏损现状

  尽管前景美妙,但现状并不令人轻松。相关核心人士透露,2006年大众保险亏损为1.8亿,已连续第4年亏损。

  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1995年成立的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1000万元,由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江、浙、沪的17家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发起组成。1998年,公司资本金增加到4.2亿元,股东单位增加到23家。

  展业初期尤其在2000年之前,大众保险的经营业绩还是相当不错。但2003年下半年债券市场的一波大跌,和2003年整个车险市场出现的全行业亏损,让大众保险一蹶不振。

  “由于保险公司利润很大部分来自债券市场,如果投资亏损的话,整个公司的业绩可能就会亏损,这样就达不到上市的要求。”公司内部人士说。

  亏损因发展提速而加剧。

  2002年大众保险的利润5200万元,在中资财产保险公司中已位列第五。但2003年,大众保险的保费突增90%,达到了9.3亿。同时,分支机构的数量也在猛增。

  然而,过快的发展速度对大众保险而言,并不是件好事。当时大众保险董秘就对本报表示,“仅准备金的提取就大大超出预计”。同样,在业内看来,当时大众保险 “加速扩张必然会在财务上加大公司的压力,因为除了初期投入以外,财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一般还需要两年左右才能开始盈利”。

  2006年的1.8亿亏损,主要来自车险业务和分支机构两个方面。

  “这几年的经营一直不是很好,也可以说是以前上市失败造成的,其实也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是公司的经营和整个保险行业发展的限制和中国财险市场的发展”,大众保险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依然处在亏损状态,但已有逐步发展和改善。

  今年6月15日,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偿付能力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在7月10日前,目前偿付能力不达标或可能出现不达标的产险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或采取加大分保等措施化解风险。

  相关人士称,根据保监会的规定的偿付能力100%以上的要求,大众保险70%左右的偿付能力无疑差距不小。因此,这次重组的最后收官也和该规定要求有直接的关系。

  搭车国资重组

  和外界猜测完全不同的是,这次大众公司重组,更多是现有股东的增资扩股,而非外资的进入。战略合作伙伴的参股将在这次增资扩股完成后进行。

  2005年,大众保险公司当时制定的年度规划是——公司组织改造、投资和转让安联大众股份三方面 “三管齐下”。

  现在看来,除了安联大众股份转让中信信托之后,公司重组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

  如果不是这次大众公用的一纸公告,人们很难把大众保险和上海正在进行的国资企业重组相连。

  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大众保险此番重组的真正幕后推手正是上海国资委。

  据了解,大众保险原董事长杨国平将担任副董事长,而未来的董事长一职将由原太平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福梁担任。在7月4日,上海市金融党工委相关人员已正式宣布石福梁即将就职公司党委书记。如此熟悉的场景和过程似乎让人看到一年前太保集团高国富置换王国良的情形。

  更有意思的是,石福梁这次履新大众保险,更多充满了“回归”意味。1962年出生的石,分别在上海市委机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浦东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和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保险(澳门)股份有限公司任过职。

  “先增资,后引进战略伙伴。”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众保险重组框架已经确定,下一步需要对内部增资价格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同时,相关重组方案还需要向上海国资委和中国保监会报批。

  权威人士透露,大众保险这次增资扩股将把4.2亿资本金扩充到7亿左右。这样保证了公司偿付能力达到100%以上。目前,在上海国资委的力推整合下,设立三大股东,其中将有两家隶属国资委,各占20%的大众保险股份。在原来的大众保险股东中,大众交通和大众公用共同持有23%的股份而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

  而公开信息显示,实际上,大众保险的一些股东已经在今年早些时候开始进行相应的股权转让。2007年5月30日,大众保险股东之一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上刊登临时公告,将持有的1064万股大众保险股份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以每股1.5元的底价,总计不低于人民币1596万元的价格进行挂牌转让。

  随后,距挂牌不到一个月,买受人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海鑫钢铁”)最终以人民币1885.58万元的最高应价,购得。一旦转让标的完成过户,申华控股将直接获得800万元左右人民币的收益。

  不过,大众保险曾和股东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如若转让大众保险的股权,必须征得董事会的同意,此外还要得到

银监会的批准,这两项同时具备,转让协议方可生效,由此来看,到底申华股份能否最终转让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在7月5日依然公告继续停牌的大众公用的有关负责人则对本报表示,在有关大众保险增资没有明朗结果的情况之前,会一直停牌。大众公用共持有大众保险9.5%的股份。

  又是安联?

  在和德国安联集团寿险合作失败后,财险似乎有望成为大众保险和安联再度携手的天作之合。

  据悉,按照双方初步的设想,安联方面将出资近6亿人民币参股大众保险24.9%的股权。同时,在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在财险领域长袖善舞的安联将向大众保险派驻总经理人选,以帮助大众保险完善内部管理和经营,尽快完成上市夙愿。

  另一方面,对安联而言,从一开始的合作寿险公司,到现在的参股大众,其实一直都非常看重大众保险本身。在安联眼里,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区域小公司,具有潜在风险小、风险可控的特点。正符合喜欢掌握控制权的安联的要求。

  在大众保险寻找战略伙伴的两年多时间里,曾传出中国人寿和高盛等有意者的名字。

  据一位接近大众保险的人士称,由于国寿有意拓展财险领域,因此中国人寿最早和大众保险接触。当时中国人寿集团抛出了以每股1.3元的价格收购大众保险控股权的方案,计划出资总额逾2.7亿元人民币。因大众保险连年亏损,一些股东已同意向中国人寿出售股份。但是,2006年10月25日国寿却宣布出资10亿元成立自己的财产保险公司。

  知情人士称,中国人寿这一做法并不意外,因为“双方也只是在国寿上海分公司人民路办事处谈了一两次而已”,在谈判之初,中国人寿就有两手准备,一是参股大众;二是随机而动成立自己的财险公司。

  和中国人寿“诚意不够”的表现相比,后到的德国安联似乎显得很 “积极”。消息人士称,早在2006年10月,双方的谈判已经谈到诸如员工福利、员工安置等问题,鉴于之前大众保险与德国安联长达数年的合作基础,双方都很乐意“再续前缘”,并称彼此早就是很好的“老朋友”。

  然而,2006年11月,拥有24家股东的大众保险因为一些股东对双方部分合作决议持不同意见而使决议未通过,导致了大众保险和德国安联之间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和安联的合作是肯定的,”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由于现在正处谈判时期,双方都很“紧张”,但同时双方却又都在对大众保险未来的掌控权利方面进行施压。该人士表示,大众保险此番酝酿实际将近4年的引资战略,旨在为大众保险注入新鲜血液,促使其尽快走出2003年的上市失败阴影,逐步摆脱亏损状态并进一步提高偿付能力。

  而在业界看来,不管结果如何,大众保险和德国安联之间的酸甜苦辣,已然成为中国保险发展开放进程中的一段经典故事。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