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投连险井喷:另一场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01:47 金融时报

  方华

  今年以来,中德安联、联泰大都会、海康人寿、中英人寿、友邦保险、首创安泰等外资险企有关新增或新开投资连结险(简称“投连险”)账户申请的接连获批,近日中国人寿也加入了“投连险”竞争队伍,不仅将加剧竞争态势,更带动投连险这一“特色”理财险种的热销,大有“井喷”之势。

  中外资齐上阵

  中资保险“大鳄”的“乘势而入”,让复苏回暖的投连险市场骤然升温。

  6月29日,中国保监会在网站上公布,同意中国人寿设立投连险的精选价值投资账户。这是作为中资寿险老大的中国人寿在新的投连险精算规则下首次推出投连险新品。

  “中国人寿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一是投资渠道优势,二是销售网络优势,面向全国范围。”

  北美精算师陈志华称,投资平台和投资渠道在业内独占优势的中国人寿,不但拥有具备多年投资管理经验的

资产管理公司,还坐拥近万亿资产,往往会在资本市场上“拿到别人想拿都拿不到的投资机会”。据中国人寿年报显示,中国会计准则下中国人寿2006年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了5.5%,以投连险可百分之百投资于
股票
市场的特性,使得中国人寿推出这一产品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另据消息称,按照保监会4月初发布的《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平安人寿正计划推出“量身定做”的投连险产品。此外,近日推出“爱家

理财2007”万能险新品的泰康人寿,包括新华人寿在内的中资险企也在酝酿推出新的投连险。此前,复业五周年即获得盈利的太平人寿,已于6月份推出新品种———太平财富投连险,具有初始费用下降、按重疾险新规设计、保障功能提高等特征。

  “中资机构的积极介入,会在投连险市场上对外资保险形成一定的冲击。”陈志华称,中资机构拥有资金规模、投资渠道和销售网络等先天优势,而一款新产品的运营管理经验和理财专才的获得,则相对容易。

  “当然,像中国人寿这样推出投连险新品的保险机构,尽管前台销售没有问题,但下一步要解决的是后台的支持和系统的协调配合。”陈志华称,投连险对于系统的整体运作有较高要求,包括账户管理、投资管理和投资系统等环节,尤其是首次推出该产品的企业,系统资源需要作进一步整合。

  今非昔比

  不论是中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投连险的复苏,带来了产品线的完善、理财需求的满足和保费规模的增长,这给处在“又好又快”发展目标下的中国保险市场,无疑带来了诸多亮点。

  但自1999年10月业内推出首款投连险之后,因销售误导、股市低迷、消费者缺乏长期投资意识等因素,投连险经历了先期的火爆销售和2002年初的“退保风波”,人们对于投连险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由热渐冷”的转变,但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股市的复苏乃至牛市行情的火爆,又赋予这一产品以新的光彩和卖点。

  “投连险本身并没有问题,这不是一款有缺陷的产品,企业相继推出这一产品,不仅仅是为了保费规模增长和产品线完善,是由于推出时机正逐渐成熟。”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员周光称,在国外发达的保险市场,投连险是一款非常成熟的产品,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健全、风险管理手段日益丰富、行业重建水平逐步提高的形势下,哪家公司想推出什么投连险产品,在于市场需求不同和各自的营销策略和发展战略,可理解为恢复投连险“一个正常的销售”。

  “目前投资大环境的确适合投连险推出,比五六年前要好,但仍然不够完善。”清华大学教授陈秉正表现出另一种忧虑,市场普遍对于资本市场持续向好的预期,仍然无法排除风险因素的加大和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投连险能否获得长期、稳定、较高收益,既看保险机构的投资运作能力,还要看其能否辨别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因为在这款产品中,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理财意识,是另一股牵制力。”

  “所以,投连险一定要卖给合适的目标客户群,卖错了对象,就会留下后遗症。”陈志华称,正是投连险可百分之百用于股票市场和风险全部转嫁给投保人的特性,因此需要考量一家企业的投资水平和挑选客户的能力,作为一个需长期持有才会盈利的投资工具,投连险显然不适合无闲置资金、持短期炒作心理、风险承受能力差的客户。

  “在投连险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误导,即会否出现监管不当的现象,要么是监管机构对公司监管不当,要么是保险公司对其营销员和代理人监管不当,以至于对顾客产生大量误导,让顾客认识不到内在风险,白掏很多钱,这没有任何意义。”周光称。

  谁在引导谁

  一种争议认为,目前投连险复苏乃至于“井喷”的现象,是保险机构一味迎合市场需求的结果,尽管这是一款融保障与理财功能为一体的保险产品,但极易误导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投资偏好。

  “在投连险上,有一点非常明确,是保险公司适应了投保人的需求,即市场本身有需求。”周光称,很多寿险产品都是公司主导型产品,即企业自己想卖什么、觉得卖什么合适就卖出什么产品,“而投连险是一个例外”。

  周光解释说,正所谓和投资相连接,投连险主要和资本市场相关联,如果资本市场这一连接的对象表现很糟糕,产品本身就会缺乏吸引力,企业的推出意愿自然不会强烈。

  “坦白地说,和传统的分红型寿险产品相比,投连险对公司的利润率贡献并不高,虽然哪个公司都想卖赚钱的产品,利润越高,对企业越有利,但问题在于,你卖得出去吗?”

  周光坦言,这其实是一种平衡。投连险这一产品的集中热推,小企业或许出于推动保费规模增长的考虑,大企业或以产品线的完善为出发点,但确实是市场需求在引导着企业往前走。

  那么,企业热推的投连险,其内含价值究竟有多高?会否造成企业一味追求保费规模而忽略利润率提升的局面?周光称,这不能一概而论,所谓内含价值的推算,依赖于一系列数据的长期精算假设,但目前投连险推出时间有限,缺乏足够的数据积累。“但毫无疑问的是,传统型分红险肯定要比投连险更赚钱。”

  然而,投连险无需企业承担风险、精算时分别计算保障部分和投资部分的特性,也会让保险机构每年持续获得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按2%来计算,类似于利差收入,也是一块不错的收益。”周光称,投连险的保障部分有额外的风险保费,不会挤占管理费用,但和传统型寿险产品相比,其风险保额要低得多,因此保障功能相对要弱。

  “此外,目前正处于利率上升通道,保险机构急于扩大保费规模是一件好事,有它的战略意图。”陈志华称,存款利率较低则意味着拿钱的成本也比较低,会带动未来的投资水涨船高。

  相关链接

  保险投资两不误谁能消费投连险?

  投连险除具有寿险产品的保险保障功能外,保单的现金价值直接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挂钩,保费一部分用来购买保险公司设立的投资账户中的投资单位,一部分用于购买寿险保障,保户可在规定范围内指定资金的投资方向,多数保险公司提供的投资途径有普通股票基金、债券基金以及其他基金等,投连险保单的现金价值和身故给付金与投资账户的投资绩效直接挂钩。

  作为一种收益与风险并存的保险种类,投连险只适合特定的人群。首先,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经济收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既拥有一部分节余资金,且未来收入还有增长空间,因此乐意选择投连险这种投资增值、长期持有的理财工具,而不是仅仅关注短期收益的高低。其次,购买投连险的人群通常无暇亲自理财,和相对高风险的股票投资相比,投连险能够在获得保障的同时,作合理的投资理财规划,而不必天天关注。再者,投连险可根据消费者的时间需要来调整缴费金额、保障额度和投资额度,因此对于单身人群而言,为其结婚、换工作等生活变动留下了一定空间。最后,承担较大经济压力的中年人群,在事业、家庭两者都得兼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购买投连险,即在提供寿险保障的同时积累资金,并可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调整保障比例和投资比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