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知情人士透露:该投行未涉足太保引资交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知情人士透露:该投行未涉足太保引资交易

太保寿险董事长、总经理金文洪:凯雷入股价略高于价值(上海证券报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马斌

  金文洪的回应,似乎廓清了“凯雷门”出台的真正背景。而所谓“知名投行”的身份以及“目的”,加之在此次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显得暧昧。

  一位接近股东的知情人士称,所谓知名投行的有关太保人寿的评估报告系为该投行撰写后发给太保集团部分董事的,后流转到媒体手中。他指出,有关寿险公司的估值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该投行的目的并不在于要在太保寿险引资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或者达成某个交易。

  尽管太保寿险董事长金文洪声称“尤其是一些投行,他的目的不一样,差异会更大。有些投行想和公司做生意,就先把公司报告得很好”。但这位接近股东的知情人士透露,上述报告并非出自操办太保寿险引入外资过程中的任何一家中介机构,包括投行。

  而金文洪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太保寿险引资工作聘请了世界上最顶尖机构,“我们请通能太平作精算顾问,请普华永道作

审计,请金杜作法律顾问,请摩根大通作价值评估,还请了澳大利亚霍克公司作咨询公司。”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该报告的撰写者也根本没有忽略构成寿险公司估值关键因素的利差损因素。

  他还透露,该投行并不仅仅在太保寿险估值问题上与太保管理层有重大分歧。

  “凯雷门”事件

  “凯雷门”事件指,此前有报道引述某著名投资银行的报告称,“凯雷外资财团的出价仅相当于太保寿险合理估值的35.9%”。

  报道中,该投行的分析报告称按“上一年新单价值的7-9倍计算,太保寿险的估值应为118.6亿元至156.26亿元”,而凯雷对太保的实际估值仅为50亿元。

  历时4年谈判后,2005年12月,中国太平洋保险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与全球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凯雷投资集团签署正式协议,双方以对等方式向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注资66亿人民币,凯雷联手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以下简称“保德信”或PFI),以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太保寿险24.9%的股权。并购双方对于太保寿险的估值成为谈判的一个焦点。

  上述投行数据显示,太保寿险2001至2004年之间的净资产均为负数。按照国内会计准则,太保寿险2001年净资产为负27.15亿元,2002年为负38.32亿元,2003年负39.74亿元,2004年高达负51.65亿元。并且,由于净资产为金额巨大的负数,实际上严重影响了太保寿险的内涵价值。

  上述投行认为,“虽然太保的资本实力较弱,但是仍然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如果按照“上一年新单价值”的7-9倍计算,太保寿险的估值应为118.6亿元至156.26亿元。

  7月28日,本报独家报道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良离任的消息。

  消息人士证实,王国良将调任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接替者为上海城市投资公司总经理高国富。此后有关王国良去职的原因一直为外界揣测。

  8月2日,上海市委有关领导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太保集团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了关于调整太保集团高层领导的通知:高国富任中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书记,王国良任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党建督察员,并提名为上海仪电控股集团监事会主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