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外资攻城来势凶猛 券业重组遭遇新冲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 11:0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黄利明 何晓鹤 北京报道

  似乎又是一次冲击,而且来势凶猛。

  在瑞士联合银行开始重组北京证券后,摩根大通、花旗环球金融、汇丰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还有在中国已经拥有合资证券公司的摩根士丹利,这些外资金融机构都在和国内
的一些证券公司洽谈进入的可能。

  三年前,当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得到进入中国的准许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直到今天仍是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境外机构投资者们的胃口显然不止于此。现在,包括那些QFII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正在中国寻求新的机会——重组中国那些残喘一息的证券公司。

  “虽然国内为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的一直低迷所困扰,但国外的投行却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极其看好。”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研究部主管陈昌华说。

  华尔街的声音

  10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了华尔街的金融家——美国财长斯诺。上海也是斯诺此次中国行的第一站。

  交易所之行,打开了华尔街的想象,“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够先进,但有潜力在世界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10月18日,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开幕式演讲中,斯诺又给了这个想象一个明确的注脚,“我们希望中国尽快开放资本市场,允许更多外国证券公司进入市场,并扩大它们可以提供的产品范围。”

  这也是华尔街的金融家此次中国行的一个真正想法。

  事实上,在斯诺访华之前,华尔街的投行已经屡次向中国监管层表达了类似想法,但都未得到正面的积极回应。

  一位外资投行的资深人士表示,华尔街证券机构希望凭借美国高官访华的东风,进一步向中国施加压力,使其放宽对外资持有中国证券公司和合资企业的限制。

  中国正在改革中的资本市场的现状以及瑞银成功重组北证也使华尔街的声音变得响亮而现实。“中国官员认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需要有自己的节奏,希望以渐进的方式步子放慢一点。但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开放,监管并不需要设定33%什么的比例,有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就有一个好的监管体系。”美国证监会主席考克斯说。

  陈昌华也认为,现在国内券商的局面需要改变,100多家券商太多了,“因为亚洲金融风波而太过担心金融安全的年代已经过去,外资也不是洪水猛兽”。

  “每家外资公司都希望在国内建立一家本身的独有的证券执照。这次斯诺在北京的访问,从媒体的报道中,我感觉他确实希望中国政府能将这个上限给除掉,有一个时间表把这个市场对外开放。”美国雷曼兄弟亚洲产权和固定收益研究部门总监何华说。

  他还表示,“我们也在等待。”

  监管层的松动

  此次外资“集体相亲”券商的时机选择让人关注。

  陈昌华表示,经过四年的熊市,现在国内的A股市场已经在市盈率上与国际市场差不多了。如果要说泡沫,H股的泡沫甚至比A股的还多。最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资本市场也将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其规模和效益自然不能小视。

  “这里面所存有的巨大市场利润外国投行自然不愿错过。”他说。

  外资进入中国证券业,始于1995年。那一年,摩根士丹利借助于中金公司的成立,完成了一次飞跃。

  但这只是一个特例,合资证券公司真正的启动是在2002年。

  自2002年7月1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已经获得批准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有五家。“这个进程比我们想象得要慢,一方面是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变革的时期,不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是大一些的国际投行都不喜欢合资这样的方式,它们希望拥有自己的公司。”一家美国投行的人分析说。

  在2002年公布的这个规则中,我国目前允许外资在合资证券公司中最高持股33%。

  现在,中国券业的现状让监管层开始考虑这一政策的可行性。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去年国内的130多家券商亏损150亿元人民币,许多券商陷入了流动性危机。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对证券公司实施了一系列的救助,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依然面临严峻选择。

  “对于监管层来说,他们早就希望借助外资的力量扭转一些局面,但因为双方在股权的问题上一直不能在同一起跑线。”国内一家券商的高管说。

  从去年高盛的进入以及上个月瑞银获得的特批,国际投行进入中国证券行业的步伐已经开始加快。而现在看来,监管层也已经有了松动的迹象,可以佐证的是,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郑之杰日前表示,在近期建投重组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券商过程中发现,中国证券公司当前最主要的不是缺乏资金,而是缺少经营理念,所以他建议加大外资在中国问题券商重组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他在谈到瑞银重组北京证券时,认为“这是比较满意的方式”。

  “治理结构很重要,我们引入外资投资者,并不在于增加几十亿美金。”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之前在中金十周年论坛上阐述了国有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的理念,现在,这个理念也是监管层对证券公司的主张。

  双方的兴趣

  在这样的暗示下,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公司表现出了对中国证券公司浓厚的兴趣。

  尤其在代号为“复兴”的瑞银重组北证的行动耗时9个月获得成功后,外资的兴趣开始转换为行动。

  摩根大通和辽宁证券、数家外资投行(包括花旗、汇丰、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里昂)和湘财证券、摩根士丹利和东方证券……

  同时,已在我国参股上海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西安市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北京银行等6家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宣布在短时间内将不会再投资中国的银行业,未来的投资重点将转向证券、基金等非银业务领域。

  据了解,对于这些充满热情的外资金融机构来说,证券公司的资产质量和控股权问题仍是最受关心的问题。基于此,中型券商似乎最受青睐。

  “在证券公司的选择上,我们有自己的标准,在我们的标准中,券商是分为四类的,第一类是良好的,第二类是问题不严重的,第三类是问题比较严重但还可以救的,第四类是无可挽救的。我们的收购对象选择会在二类和三类之间。中国会允许外资进入经纪行业的,允许我们进入后进行重组。”想在中国收购一家资本规模超过10亿元的证券公司的里昂证券行政总裁顾家利告诉本报。

  事实上,外资金融机构对营业部并无兴趣,“他们只希望保留3-4个营业部,主要是为了获得牌照。”南京证券一位高管说。

  南京证券是首批规范类券商,瑞士银行在和北京证券谈之前,与南京证券达成过合资意向。“计划是先入股33%,再签一个期权协议,在国内政策许可的时候持股比例上升到51%”。这位高管透露,“我们希望引进类似瑞银这样的实力型投资者,但中国证监会目前不打算向外资出让我们这样资产比较好的证券公司。”

  “国外的这些公司都是混业经营,它们其中的很多家都已经在中国金融业占有了一席之地,只是证券这块,由于政策的限制,以前没什么突破,”国泰君安的一位人士说,“从现在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证券业的步伐来看,它们有可能在2006年基本完成在中国的战略布局,那样的话,将对国内证券公司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开放之后

  这一直都是让人忧虑的问题。证券业对外资放开速度过快,外国投资银行可能会迅速控制这个行业,挤压本地券商的空间。

  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祁斌上周表示,我们需要推动市场化改革,但金融领域不能过快改革,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还不具备定价能力等条件。

  国泰君安的金融研究员梁静也指出,证券行业一旦向外资大规模放开肯定会令外资掌握一部分资产定价的话语权,它们的投资理念类似于QFII,在市场当中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就现在而言,虽然说国内券商有本土的优势,但事实上,国内券商也只有这样一个优势;而外国投行进来之后,它们由于深厚的投资水平和全球范围内的调配资源,在投资等领域的优势是远远超过于国内证券公司的。

  “这些外资投行还不仅仅是参股国内的证券公司,有些还参股银行、保险、基金等其他金融领域,它们所能发挥的协同效应是不可低估的。”梁静说。

  值得关注的是,最新进入的两家外资投行高盛和瑞银都已经明确,在未来的客户定位中将瞄准高端客户。现在中金就已经成为国内证券公司学习的榜样了,它的影响力在国内证券市场中已经非常强大。

  梁静指出,“这是最为让人担心的,因为高端客户集中了资本市场当中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而现在国内的证券公司在开发高端客户方面还是非常有限,高端市场如果被外资所主导,那么整个市场也将被外资所主导,这对国内的证券公司和金融安全都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件坏事。

  海通证券投行部总经理林涌就认为,虽然外国投行进来会争夺一些国内证券公司的市场份额,但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巨大的,这些外国投行进来了也不可能把市场所有都吃掉。“我们已经作好准备同它们竞技。”林涌说。

  陈昌华则指出,券商卖的就是公信力,国内券商现在的公信力也在四年熊市当中丧失了一部分,现在是需要重新建立的时候了,而且在让外资进来的同时也是让外资刺激这个市场的竞争,带来好的管理理念,风险控制方法和技术,这对于整个行业都是有益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