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寿险失衡 调整付出代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14: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 恳

  上海报道

  10月14日,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举办的中国投资说明会上,中国人寿(2628.HK)副总经理李良温称,中国人寿正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保障型产品和期缴型产品的比例。

  不过,这一过程难言轻松。李良温透露,仅仅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寿的新单数量就同比下降12%。

  “调整”已经成为理解国内寿险市场的关键词。调整的背后是掩饰不住的市场增长的乏力。

  9月21日,保监会网站公布2005年1-8月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情况。截至8月,全国37家寿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集团)保费总收入为2460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191亿元增加269亿元,同比增长12.2%。

  对于遭受负增长煎熬的寿险而言,这是一个勉强过得去的数字。

  但是,如果扣除中意人寿200亿元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大团单中意大股东中石油的企业团险单,同比去年,寿险规模仅仅增长69亿元,增长3.1%。并且增长绝大部分来自外资公司。即使扣除中意人寿的200亿保单,外资合资公司的增长仍然超过93.14%。根据保监会的数据计算,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和太平洋寿险三大公司在内,中资寿险公司集体陷入疲劳期,规模增长同比只有40亿元,而民生人寿、泰康人寿等公司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对比保监会网站去年同期公布的数据)。

  失衡的上海市场

  在最早暴露增长问题之一的上海市场,经历长达将近两年的负增长后,终于在8月份雨后初晴,不过增幅也仅为0.2%。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数据,截至2005年8月底,上海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158.63亿元,同比增加0.33亿元。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记者调查到,临近上海的江苏省出现较大规模的退保,有寿险公司的分红险因为分红比较低,以及业务员销售时候的误导,已经成为退保的主要险种之一。中国人寿一分公司总经理认为,目前国内的寿险市场有两大结构性缺陷,第一是投资性产品“一股独大”,传统保障型险种占比不断下降。第二是趸缴收入和短期业务占比过高。

  以上海市场为例,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数据,2005年1-6月,根据分险种数据,上海市场寿险(剔除意外险和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06亿元,投资型险种保费收入为72亿元左右,其中分红险为58亿元,投连险为6亿元,万能险为7亿元;传统型险种为34亿元左右,其中年金险为13亿元,普通寿险21亿元左右。投资型险种成为市场的主流险种,占68%左右的比例。

  由于保监会并没有公布全国的数据,但是根据2004年保险年鉴的数据,2003年投资型产品以58.52%的绝对优势主导着寿险市场的规模。

  国泰君安(香港)保险研究员戴祖祥认为,相对于传统保障型产品,投资型产品的内涵价值要逊色得多。另外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投资型产品规模的波动。而趸缴保费很容易导致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的巨幅变化,同时趸缴保费到期时候自然形成给付的高峰,给寿险公司现金流带来巨大的压力。

  成都市场的一位资深人士称,某大型寿险保险公司在2002年、2003年左右冲刺销售的大量三年期和五年期产品,即将迎来支付的“危机高峰”。

  三条营销线的疲软

  寿险集体疲惫的背后是三条营销线不约而同地出现疲软。通常而言,寿险的主要营销渠道有三种:个人代理、银行保险和团体保险。

  一合资寿险公司负责个人营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增员困难,以及不断增多的脱落率,是寿险公司个人代理营销面临的两大压力。“找人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更不容易,而希望留下合格的业务员更是难上难。”

  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数据,在册的代理人数量只有3万左右。实际上,不少代理人均是挂牌而已,并没有多少实际产出。部分公司甚至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有实际的产出。

  不仅增员困难,代理人的忠诚度岌岌可危。代理人挂靠代理公司,销售其他公司产品,乃至海外地下保单的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即使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也采用“飞单”的形式,即代理人也并不直接把业务给公司,而是通过代理公司转手,赚取更高的佣金。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两难选择,放弃个人代理业务是不可能的;但是自己花大价钱培养的代理人,很可能明天就成为别家公司或者代理公司的座上宾。

  一位做了近十年业务的代理人称,保险公司跑马圈“人”的扩张模式现在已经很难奏效。

  银行保险也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

  由于给银行的手续费越来越高,跟客户的保底回报节节攀升,银行保险陷入没有利润的陷阱。像平安寿险这样的银行保险大户已主动收缩银行保险规模。上海市场上,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数据,2005年1-6月,平安和太平占银行保险市场的份额分别为5.8%和7.87%,早已跌出三甲。份额最大的新华人寿(24.12%)也只有5.4亿元。整个上海市场银行保险的规模总共只有22亿元左右。

  一合资寿险公司的副总经理称,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投资收益低,例如一种五年期的银行保险,保险公司给客户的保底回报为3%左右,加上分红,投资收益一般应该达到4%以上才会产生利润。

  但是,这个回报难以达到。目前五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也不到3%。所以,多数公司都是采取达到目标数之后,便暂停销售的策略,限制银行保险的规模。

  团险的疲劳似乎出人意料。

  去年年底,团险放开后,除中意人寿获得股东单位的200亿元大单后,其他合资公司鲜有作为。以上海市场为例,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数据,截止8月份,中宏人寿、金盛人寿、中保康联的团险收入分别为14.89万元、21.35万元、7.98万元,所占市场份额几乎可被忽略;安联大众、海尔纽约、海康人寿从获得资格至今,团险业务则均没有进帐。

  中资公司的团险遭遇了增长的难题。一市场人士称,“伴随国家对于公款保险的清理,以及对保险洗钱的关注,明年保险洗钱很可能进入《反洗钱法》,不但现在团险受到影响,未来可能会更艰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