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天翔发自上海
国内的保险公估公司目前纷纷陷入了经营困难、法律地位不清晰等困境,但任何情况下总有逆市而动者。本报记者于上周五从日本国内“老字号”的永松保险公估公司(下称“永松公估”)了解到,该公司已于本月初在上海设立了其在海外市场上的第一个代表机构,而这也是我国加入WTO后首家进入我国设立代表处的外资保险公估公司。
当日,日本永松公估董事长永松廉造及该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永松一刚在上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方面在3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为来到中国市场作准备,选择这个时间来到中国市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董事长永松廉造表示,以制造业为首的各行各业不断趋于全球化,这种趋势势必将迅速推动保险领域的全球化进程,公司在这十几年当中也一直都在收集海外保险情况的信息。
永松一刚还透露,现在和3年前相比,中国保险公估市场的变化是巨大的,而这一实际情况是促使外资保险公估公司来到中国的主要动力。他表示,在代表处的各项条件都达到中国保监会的要求后,希望能采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设立其在海外市场的第一个可经营的分支机构,目前的工作是对中国公估市场及中国国内的公估公司进行积极调研。
和外资保险公司纷纷前来中国“寻宝”相比,在中国市场上露脸的国际公估公司数量可谓是少之又少,之前只有英国GAB罗便士国际保险公估集团公司及中国香港的香港平量行保险公估(上海)有限公司两家,都采取独资的形式。仔细比较不难发现,永松公估希望成立合资公司有着诸多无奈。永松一刚承认,公司在日本国内仅处于中等水平,如何寻找中国本地客户将成为将来发展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采取合资形式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从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到2004年底,保险公估机构达到180家,比2003年增长56.5%;从业务规模看,2004年,全国保险公估行业公估服务费总额达到1.5亿元,比2003年增长209%。另外,香港平量行保险公估(上海)有限公司的收入已经跃入全国前5名,而GAB罗便士则依托母公司135年的经验及通过与分布在全球44个国家分支机构的技术交流,稳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也正是外资保险公估公司正在由一直以来的“看客”角色向“配角”进行转变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