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天翔发自上海
分红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寿险业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的主力险种。但本报记者于昨日从上海保监局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上海地区寿险业务总量的比例开始走低,已从第一季度的56.1%降低到了54.9%,而比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还低出了12个百分点。同为投资型险种的万能险和投连险却呈现出上升态势,分别增长了6.76%和
10%。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分红险销售下滑并非只出现在上海一地。记者于昨日从北京保监局了解到,北京地区分红险销售情况在今年第一季度就达到了232.7亿元,第二季度累计保费收入则为260.1亿元,换而言之,在今年二季度的三个月时间当中,分红险在北京地区只卖出了27.4亿元!
分红险曾经一度在中国保险市场上扮演着“兴奋剂”的角色——2002年分红险占寿险总保费的比重为40%以上,到了2003年就增加到了60%以上,该期间的收益率也都保持在3%左右。但是到了2004年,随着分红险年分红率下跌到1%左右,北京、上海和山东等保险发达省市的该类产品出现了首次增幅下降。
上海保险学会寿险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分红险的盘子越来越大及资金运用的不景气,保险公司难以继续支撑较高分红利率。另外,记者也在市场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推出分红险产品的保险公司数量较往年有明显的减少,取而代之是以万能险为主打的产品策略。
寿险公司对资产负债的管理注重现金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分红保险由于保障功能不强,客户强调其投资功能,故相当多的投保人选择趸交保费方式,其结果使得保险公司的趸交保费比重过高,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不利。上述人士称:“分红险的分红能力差是该类产品逐渐变冷的主要原因。而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根据整个经济大环境,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和资产配置策略。”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一位分析师认为,分红险实际上是一种与保本基金十分类似的保本型投资产品,但从收益的要求来看,分红险的收益要求比保本基金更高。分红险在现金流方面,不仅在到期时需要大量、一次性的“本金返还”资金流出,而且每年年末还需要一定的分红现金流出,在保证保本的同时,还要求保证最低预定利率。因此,分红险在资产匹配时更应该重视资产和负债的匹配。
而目前国内大型寿险公司的分红险的资产配置主要采取的是一种保守的买入持有组合保险策略,稳健有余而收益率较低,导致了分红水平弱和产品竞争力差。因此,该人士建议,可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同时,采用恒定混合组合保险策略增加投资收益率和分红水平,增强分红险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