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资退合资进 银行保险跌落最低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 13:5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赵萍 北京报道

  据中国保监会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银行代理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9.5%。而由波士顿咨询公司根据“中国保险年鉴”所做出的计算显示,2000年到2004年间,我国银行保险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75%银行保险的衰落对寿险总量的增长影响甚大,很多业内人士把去年寿险业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态势归咎于几家保险大公司在银行保险上的战略性收缩。而外资公司却
反其道而行之,加强了对银行保险业务的渗透。

  银行保险步入了一个十字路口。

  中资保险:收缩或放弃

  在近日北京保监局、北京银监局联合举办的“银行保险深层次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中国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陈文辉告诉记者,去年多数寿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业务增速开始明显放缓,有的公司已经在大规模减少这块业务,或是采取一种限制的方式。

  银保合作萎缩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缺乏长期利益共享机制;产品同质性强。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地位不平等,手续费不断飙升(从最早的2‰,逐渐爬高到2%、3%,甚至更高)。一家寿险公司银保部经理说“主要还是受到高额手续费的拖累,保险公司无利可图”。

  陈文辉给记者举例,某家较大型的中资寿险公司占其业务结构50%的银行保险只能为公司利润创造2%的内涵价值。

  最早涉足银行保险领域的平安人寿已经在大面积收缩银保业务,并且努力谋求转型。“目前银行保险的发展,对平安来说,遇到了一个瓶颈。”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李源祥表示。

  李说, “我个人看法,现在银行选择合作的保险公司,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太重视短期利益了。”

  从最初的一家独揽8大银行(含邮政储蓄)在全国136个城市的17000多个网点(当时的合作大都属于“一对一”),到与兄弟公司利益共沾,网点分享(开始“一对多”),平安在银保市场已经初步走完了一个由诞生到兴盛到收缩的周期。

  今年早些时候,平安保险(资讯 行情 论坛)银保事业部经理封群跳槽至海康人寿,出任总部副总经理。之后不久,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简称“平安北分”)分管银保的副总经理李静率部投奔一家新筹建的公司,加上之前已有几位经理级人士转会中美大都会,平安北分银保部前后痛失近20人。

  人员的背离也象征了该项业务在公司整体战略中的衰落。

  李静走后,总公司从上海分公司紧急抽调了另一位女经理——王海涛继续分管银保。6月初,一份关于重新调整平安人寿北分银保部组织架构的通知下发至公司员工。平安保险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调整方案将使平安银保部的多个功能部门合并,实行扁平化管理。在银行网点的借助上,新诞生的平安银行将负担平安银保的网点铺张。

  合资公司: 反其道而行之

  合资公司的行径同中资公司大相径庭。

  中意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谢树锦向本报记者透露,中意人寿对银行保险渠道非常重视,扣除不久前团险的200亿保费收入不算,公司保费收入近八成来自银行代理。

  在之前的采访中,记者从总部设在天津的光大永明保险公司了解到,其银行保险代理业务的收入也占总收入的一半左右。

  “就在3周前,光大永明北京分公司亦开始了与中国农业银行的合作,在其北京市分行昌平支行下辖的网点中,开始了银行保险的试点。”光大永明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林新达日前透露。

  他说,由于农行与光大永明总公司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光大永明北京分公司首先选择了农行,而与其股东之一的光大银行的合作也在进一步磋商之中。

  6月6日,首创安泰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的开业庆典上,首创安泰总经理蔡康公开表示,一直以代理人作为主打的首创安泰将把个人代理人、银行保险、团体保险作为该公司业务发展的三大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合资保险公司一方面利用银保合作来进行扩张,另一方面,合资公司的外资方不动声色地对中方合作银行进行股权渗透。

  而在“银行保险深层次合作与发展论坛”上,陈文辉说,“保监会支持对银保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

  这给外资一个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论坛一位与会人士对记者说,“我认为,在现阶段,外资的参股的成功率比战略伙伴阶段关系要更划算。”

  实际上,外资金融巨头对中国银行业的渗透一直在继续,就在今年3月,荷兰国际集团(ING(行情 论坛)集团)旗下的ING银行以17.8亿元人民币的总投资,入主北京银行19.9%的股权,成为到目前为止,北京银行最大的一家外资股东。而ING旗下合资保险公司首创安泰北分旋即与北京银行签约,首创安泰将通过北京银行的118个网点销售其保险产品。

  首创安泰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黄宝亨认为,合资保险公司同中资保险公司所处的阶段不同。中资保险公司已经进入调整阶段,而合资保险公司刚刚进入这个市场。扩张比调整更迫切。

  “我们将会在进入银保市场的初期就加强管理,以免重蹈中资公司的覆辙。”黄说,“首先在手续费上,我们会根据国际惯例及保监会的有关规定确定出一个合理的比例与银行进行合作。”

  虽然,合资公司也会遭遇高额手续费的挑战,但是,他们更为看重的是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和金融信息的了解,为以后大规模地进入做“预演”。

  ING就是这样一种模式。

  现在很多中资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地引入战略投资者,而他们所选择的外资投资者大都拥有自己品牌的保险公司,一旦谈判成功,这些外资巨头们将以股权关系作筹码,把自己的保险产品打包进入中资的银行网点。

  这种关系性的渗透蕴涵着巨大的竞争力。

  “以后管制放开了,这些外资股权渗透的银行可以像设立基金公司一样的设立保险公司,到时候,中资保险公司的日子会更不好受。”前述参会人士说。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保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