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所副总鲁东升:稳步推进股指期权业务准备

2014年05月29日 11:24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推荐阅读】

中金所[微博]股指期权准备就绪 将推动做市商业务

中金所董事长张慎峰:正在积极推进股指期权上市

贺强:推出股指期权将推动股市上涨

  新浪财经讯 2014年5月29日消息,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微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于5月28日-29日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前景与路径”,论坛下设十一个分论坛。

  以下为中金所副总经理鲁东升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14年是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年,“新国九条”为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规划了美好蓝图,境内股指期货和期权市场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今天,我们分论坛将围绕我国股指期货与期权市场的发展进行讨论。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论坛主办方,向参加“股指期货与期权”分论坛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们相信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有助于深化市场各方的交流,有助于推动金融期货市场更健康地发展。下面,我就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货的运行情况与后续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产品的开发情况,与各位进行交流:

  一、沪深300股指期货运行平稳,功能逐步发挥,股指期货市场未来前景广阔

  完备的资本市场包括三个层次:发行市场、交易市场和风险管理市场。其中,风险管理市场实现了风险的控制、分割、转移和再分配,是金融市场体系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境外发展经验表明,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是风险管理市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具,对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2010年4月16日,在中国证监会[微博]的统一部署和直接领导下,中金所成功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开创了我国风险管理市场的新时代。四年多来,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运行平稳、市场质量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高标准、稳起步”的预定目标。

  第一,市场交投适度活跃,流动性好。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伊始,就表现出流动性较好的趋势,今年以来,沪深300股指期货日均成交72万手,日均成交金额达4700亿元。市场深度逐步提高,2013年主力合约买卖五档深度平均为193和192手,较2010年分别增长46%和63%。

  第二,市场价格平稳,与现货市场相关性高。股指期货价格与股票指数拟合度好,价格相关性高达99.9%,主力合约基差率处于1%以内的交易日占93%。

  第三,持仓量稳步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升。2014年,沪深300股指期货日均持仓量为12.9万手,昨天更是创下16.19万手的新高,远超上市初期日均不足1万手的水平。同时,成交持仓比逐渐下降,从上市初期的26倍降至目前的3-7倍,已接近于海外成熟市场。

  第四,交割顺畅。股指期货市场共交割49个合约,从未出现对到期合约的过度炒作,未出现“到期日效应”,合约价格始终围绕交割结算价微幅波动,收敛性好。此外,股指期货市场运行始终平稳有序,各项风险控制制度严格有效,从未出现会员穿仓、透支的现象。

  从四年实践来看,各类投资者积极利用股指期货管理现货市场风险,主动开发各类策略、各种产品,各市场参与者实现自身交易目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股指期货市场宏观经济功能的发挥,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减缓了股票市场波动。股指期货上市前后4年同期比较,沪深300指数涨、跌超过2%的天数双双下降了56%,股市大幅波动天数明显减少。

  二是日益成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服务于各类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合理避险,实现稳健经营。大量中小投资者通过指数基金、资管产品等方式间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分享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功能带来的好处。

  三是引导稳定持股,吸引增量资金进入股市。统计数据表明,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投资者,表现出较长的持股周期。如2013年6月24日,沪深300指数下跌6.31%,套保业务开展较深入的证券公司不但没有大幅抛售,反而买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近20亿元。同时,各类中介机构利用股指期货设计了基于保本、套利、流动性管理和绝对收益策略等多样的理财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要,同时为股票市场吸引了增量资金入市。

  四是促进ETF、融资融券等市场发展,丰富证券市场体系。股指期货为ETF做市商、融资融券参与方提供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客观上促进了相关市场的发展壮大。股指期货上市后的第一个月,市场中ETF总的成交金额就较股指期货上市前一个月增长了80%。

  下一步,中金所将在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继续深耕细作已上市品种。一方面,不断完善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制度,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产品功能发挥。目前,中金所正在积极研究优化沪深300股指期货持仓限额、保证金及套保套利管理等制度。另一方面,中金所将更加深入的开展宣传、培训、推介工作,推动更多的人了解沪深300股指期货产品,推动取消各类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不必要限制,推动各类投资者更加有效利用股指期货市场,进一步促进市场功能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中金所正在抓紧推进后续股指期货产品的上市准备工作。中金所将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股指期货产品线,逐步建立涵盖跨市场大盘蓝筹指数、跨市场中小盘指数、分市场指数、行业指数和风格指数等多股指期货产品系列,完善产品定位清晰,层次分明,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多层次股指期货市场体系,形成以旗舰股指期货为中心,其他多股指期货产品为补充的市场结构,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全面发展。目前,中金所正着力推动市场呼声高、需求大的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产品上市。

  二、股指期权应用广泛、功能显著,对境内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中金所正稳步推进股指期权的业务准备

  股指期权自1983年在美国市场诞生以来,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品种,在风险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球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家交易所上市股指期权,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新兴市场如韩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都已成功推出了股指期权。全球GDP及股票市值排名前二十的国家和地区,除中国大陆外都推出了股指期权产品。

  与股指期货相比,股指期权是一种更精细化和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既能管理方向性风险,又能管理波动性风险,可以为资产组合提供“下跌保险”。当前,尽快上市股指期权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和提升市场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股指期权具有独特的“保险”功能,能够更加精细地管理风险,有助于丰富交易策略,改善投资者结构,促进股市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降低股票市场追涨杀跌的羊群效应,对股票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推出股指期权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长期持股,并为股票市场引入增量资金。一方面,股指期权能够极大地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和社会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同时,上市股指期权能推动中介机构开发更多的面向散户设计、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扩大股票市场投资者基础,有助于进一步为股票市场引入增量资金。

  第三,推出股指期权将为编制波动率指数、提高宏观决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础。境外经验表明,波动率指数具有精确衡量股市风险的功能,是反映市场情绪的关键指标,可以为宏观决策和市场监管部门提供重要参考。

  第四,推出股指期权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股指期权是金融创新最常用的基础性构件,有助于中介机构针对不同客户多样化、复杂化的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有助于改变境内市场产品同质化局面,提升服务能力,创造出金融产品多元化、竞争模式多层次化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资本市场整体创新。

  经历三年多的筹备,中金所股指期权产品上市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已经完成股指期权合约规则设计与技术系统改造;推动100多家会员单位与20多家做市商做好股指期权技术与业务准备;先后启动沪深300和上证50股指期权全市场仿真交易,合约规则和技术系统得到了充分检验;深入研究波动率指数,基于沪深300股指期权仿真交易编制的中国波动率指数(CVX)初具功能;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培育工作。下一步,中金所将重点推进做市商业务准备,深化期权培训及投资者教育,继续做精做细股指期权相关业务准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从国际经验来看,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是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市场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沪深300的成功运行为境内股权类期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中国股权类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我们的金融期货市场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预祝我国的股指期货产品不断丰富、股指期权早日推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广东整治裸官 东莞127人被调岗
  • 体育詹姆斯受困仅7分 乔治37分步行者2-3热火
  • 娱乐评书家田连元车祸骨折 儿子不幸身亡
  • 财经能源反腐或还有大动作:几名领导早被盯上
  • 科技改变客厅:聚焦智能电视创业者
  • 博客高温天裸腿美女(图)田连元车祸现场(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一瞒着父母领证结婚 毕业时闹离婚
  • 王红英:宽松预期导致国债期货走高
  • 徐斌:改革大手术少不了货币麻药
  • 天天说钱:东北三省为何突然失速?
  • 陶冬:中国经济触底回升
  • 徐小明:退市制度对市场影响
  • 李锦:30家中国版谈马锡将会出炉
  • 郎咸平:关键十年 政府应该做什么?
  • 易宪容:国内楼市周期性调整不会中断
  • 融冰:银行股持有者须直面市场的冷淡
  • 钮文新:别再担心“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