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强民:未来几年国内玉米将面临较大供给压力

2013年09月26日 14:11  新浪财经 微博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 尚强民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 尚强民

  新浪财经讯 9月26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在南昌举行。以下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演讲实录。

  尚强民:首先感谢大连商品交易所,感谢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为我提供这么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当前玉米市场的情况。我想咱们一块儿先算一笔帐,看一看我们的玉米市场到底是什么一个状况,为什么要算这笔帐,因为去年我们国内的玉米产量超过了两亿吨,但是有不同的声音,认为中国玉米缺了,为什么呢?2012年中国进口了520万吨的玉米,你不缺为什么进玉米呢,可是从去年秋粮上市之前市场已经表现出了从偏紧到宽松的苗头,今年以来这种情况不断在延续,到目前为止已经认识到中国玉米市场已经不紧了,供应已经不少了,基本达成供需平衡。我们先算一笔务,去年增产量是1280万吨,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为了保护产区的生产积极性,在东北四产区收购的玉米收购了3083万吨,这样的话市场上我们多收了1800万吨的玉米入库,到目前为止这3000多万吨的玉米我们没有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平台向市场上抛售,这就是我们从市场上多拿到了1800万吨玉米。

  由于玉米价格处于较高的水平,玉米价格不是很涨了,但是小麦价格去年下半年快速上涨,玉米和小麦的比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麦替代量减少了,这样的话市场上玉米应该多消费一千多万吨,如果一个市场上我们拿到了接近三千万吨玉米的时候,这个市场居然表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为什么呢?大家做贸易的,今年以来做贸易很辛苦,去年就不好,今年做的更辛苦,这样的价格可能确确实实很难做好,不涨反降。河北一个主任跟我关系很好,他前些日子跟我打电话,他说咱们讨论讨论玉米,他说我今年全做反了,我今年赔了很多钱,白忙活一年。

  在国家托市的时候,最后我们托到了5月底,延长了一个月时间,市场上存在一种分析,认为国家托市之后减少了有效供给,减少了市场的增加,是一个好机会,结果这种价格的上涨过程是出现了,确实价格有所上涨,但是幅度远不如预期,因此今年的贸易企业可能年底发奖金的时候要受很大的影响。什么原因呢?猪吃的多了?我们搞饲料的老板们生产的少了?还是我们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不行了?玉米深加工企业确实困难,我们中粮告诉我说两年都非常困难,他说我今年跑的快,好得多,要不然赔惨了。除了消费出现大的变化,确确实实中国消费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包括我们控制大吃大喝都对消费产生了大的影响,我认为可能更大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市场参与者或者说在座的各位心里预期发生了改变,使我们的库存有所下降,而这些库存转移到国家库存,因为我们的库存是保密的,我不能在这里向大家报告我们当前国家的玉米库存有多少,但是我可以很负责的跟大家讲我们的玉米库存增加了,国内的玉米供求由两年前的偏紧,甚至增加小麦消费平衡玉米的情况改变了,可能我们的粮食市场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很大影响,但是具体的影响是什么,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成果,我本人也是苦思不得其解,但是整个经济在下行,我们的粮食市场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就是价格也在下行,我们的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低于8,刚才姚景源向大家报告了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感觉整个经济,我们不能通过牺牲环境来快速的实现增长,但是我们回顾这几年来中国玉米市场的变化,我们发现中国玉米市场快速消费和我们投资过热紧密联系在一起,和我们应对金融危机四万亿投下去我们的产能过剩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工厂它一套库存,三个工厂三套库存,在短期来说肯定有影响。我想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一笔帐,但是我也没有算清,隐约感觉这笔帐可以算下去。

  第二,两个市场。先说中国的市场,今年开局我们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3-4月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平均气温多在6度以下,低温形势接近2010年,且去年10月至今年4月中旬,东北地区累计降水量达到135.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4.2毫米,创1952年以来心高。气温持续偏低、降水偏多导致春季地温回升和土壤化冻缓慢,春播季节大部地区土壤出现湿涝春涝春湿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使春耕整地和春播延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的消费变化很大,要想实现这个市场的平衡,实现这个市场的供给安全困难非常大,特别是前两年吓了我们一大跳,不知道怎么着我们的消费这么快,我们把东北吉林的全部拿出来供应,我们库容空了,价格肯定涨,10年我们去开会,9月份开会,说市场出现硬缺口,为了稳定市场我们实现的办法是提前轮换,实际上是把储备粮拿出来供应我们市场。因此出现这种变化的时候很着急,因此国家公布了玉米的临时收购价格,提高了6分钱,目的是让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狠抓生产,加大投入,使农民看到价格上涨的预期。在提高价格的同时,国家也采取了积极的帮助东北地区做好生产的有措施。

  今年整体上气象形势不错,从去年9月以来全国农业气象灾害较常年整体偏轻,持续性、区域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多于去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叠加影响较去年和常年偏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北方农业干旱总体轻于去年和常年。东北地区低温春涝偏重、接近2010年,暴雨、洪涝频次高、分布广。在来开会之前我到黑龙江参加了黑龙江省金秋秋收会议,黑龙江今年有望大丰收,粮食作物终止面积21173万亩,增加260万亩。其中玉米10780万亩,比上年增加858万亩,水稻6009万亩,比上年增加278万亩,大豆2845恩万亩,比上年减少527万亩。预计产量1300亿斤,上年产量是1152亿斤,商品粮1075亿斤,水稻的产量488亿斤,商品量401亿斤,玉米691亿斤,商品量616亿斤,大豆83亿斤商品量58亿斤。

  国家粮食食品中心怎么看待粮食市场,我们预计今年粮食总产2150亿斤。我们预测中国在13、14年度进口550万吨玉米,这是目前的预测,美国农业部他们认为是800万吨,美国谷物协会预测是一千万吨,不同的预测有不同的认识,到底多少我们后面再说。我们认为我们的消费还会有所增加,增加的不多,工业消费基本持平,整体来看供给大于需求,大数算下来接近两千万吨。

  我们今年在东北地区收购了三千万吨的玉米,这些玉米没有投放市场,尽管我们加紧了移库,但是这个数量是有限的,因此预计今年秋粮收购期间东北地区在收获这个环节上可能要面临大的考验,国家正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说给产区下拨经费让我们修库、建仓、打地皮,必要的时候我们还要动迁存粮,今年的压力应该说比去年的压力大,我们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对这一点形成共识。我们说完了国内市场,不得不说说国际市场,因为中国2012年玉米出口量使我们认为中国国内的玉米市场和国际市场在一块,而中国在玉米进口商,虽然有些国家向中国出口市场,但是量非常少,绝大部分玉米来自于美国。根据预测2013、2014年度世界玉米首次超过9亿吨,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95667万吨,增产了。我们刚从美国回来,美国农民今年又丰收了,尽管不太好,但是比去年强多了,他们的生产情况好了很多,整个国际市场的玉米形势不错,我们看看最后一行库存消费品,库存消费品16.33,显然比前几年都要好,特别是美国作为主要出口国它的库存提高、产量增加、播种面积扩大、单产有所提高,同时它的库存也很高。本世纪以来玉米面积年均增长2.1%,累计增长30%。美国玉米产量的增加,占了世界玉米产量增加的很大部分,特别是我们注意到前些年它的增产部分更多用于国内燃料油的生产,但是再增产可能就不是他国内玉米燃油料生产,要寻求新的市场。

  美国的玉米单产很高,人家最高的时候一公顷十吨,而我们只有5吨,现在是6吨的水平。美国能源部发布最新报告的时候我们正在美国,由于它的单产提高,玉米期货价格有所下跌,4块5左右。美国的期货库存在增加,这是美国玉米的供求平衡表。美国农场实行玉米和大豆轮作,中国在进口我们生产的大豆的同时,能不能多进口一些我们生产的玉米?我说,你不能又让我们进口大豆又让我们进口玉米。这个是在芝加哥,一个投机者在向我们介绍大豆市场情况之后向我们提问,也提到了中国玉米进口,13、14年度会是多少,这是他的市场分析人员介绍,同时也提到了中国大豆进口的问题。美国丰收了,从农民到投机者,到贸易商或者说包括我们的种植协会,包括我们的玉米协会,都希望中国能进口更多的玉米。因为确确实实中国过去三年玉米的进口情况使他们感到了振奋,我们10年进口157万吨玉米,11年进口175万吨玉米,12进口了520万吨玉米,今年能进口多少呢?在得出这个答案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1983年一直早2006年度,中国是玉米出口国,中国玉米的进口只是最近的情况。去年我们进口520万吨玉米并不是市场化进口,这部分玉米进口我们没有投入市场而是存入了仓库,在它没有进入市场之前它形不成有效供应,无非是我们去年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栓了保险绳,当然这个有代价,我的仓库装不下了。

  这是原来美国农业部的副部长,后来美国谷物协会的总裁,那一年我们到美国访问,老先生全程陪同,他使我了解美国的领导,他后来到中国访问我陪着领导跟他会见,他也希望中国进口玉米,实际这里还是一个需求的问题,中国进口不进口玉米绝对是一个需求问题,为什么呢?我们对中国进口大豆到目前为止也有不同的声音,由于大豆大量进口使中国的大豆产业沦陷了,但是我们的大豆进口量不断在增加,去年要超过六千万吨,玉米也是需求。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市场的现实,我们现实是什么,我们现实是从去年新粮收购之后我们就在收购玉米,大量的收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黑龙江发水把我们的粮库要淹了,我们组织了一千名职工,要求一个一个县,把这个粮库整个围挡加高,保住粮食,我们付出了很多辛苦。

  1995年中国国内价格也高于国际市场,但是那个时候没事,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加工贸易,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7月12日向国家报告,国产粮食价格全面高于进口粮价,各位企业家你们都是经济动物,在进口玉米能便宜几百块钱的情况你肯定会去进口,这样的话给我们国内形成了新的压力,我们国内要丰收了,进口压力又出现了。8月22日美国谷物协会主任预测,13、14年中国玉米进口量可能达到一千万吨,明年前三个季度720万吨进来,可以达到一千万吨,我觉得这个说法可以说的通。美国的谷仓建的非常多,转运站建的非常多,中国玉米市场需求出现,比如说美国的企业又重返收购转运站。

  我们算了一笔帐,讲了两个市场,我下面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讲一下我对市场的三点心得。一个是我们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可能出现的情况,上一次我们在东北托市,河北春节前价格就起不来,我们到河北雄县去调研,雄县有转运车到蒙古入库,这种情况都有。能不能托底,光在东北托,华北地区是一个什么情况,这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第二点思考就是我们的供求格局,我们简单的推理,中国人口不断增加,中国的消费不断增长,工业化消费的扩大,因此中国一定会成为玉米的缺口,我们不能够把长远的情况、未来的情况作为当前的情况来考虑,特别是我们做贸易企业来讲,五年之后的事不能当现在来说事,现在不是这么回事。我们有一些老朋友,我不断的发言,我一直坚定一个观点,中国不缺玉米,到目前为止不缺玉米,中国到目前为止利用国内的资源可以实现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平衡。现在我更可以说,未来几年国内将面临较大供给压力,我们要托市是保护利益,保护我们的产能,同时我们又面临进口的压力,内外价差非常大,我们面临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

  第三点思考,我们要建立中国玉米市场的有序流通,中国的玉米收购或者说我们整个原料的收购,不是做套利,不是像美国,我们现在粮食企业既是物流服务提供者又是贸易商,同时还是一个投机者,显然不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积极的发育中国的期货市场、发育中国的现货市场使两个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

  时间有限,讲到这里,不对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北省领导互“揭短” 习近平听4个半天
  • 体育亚冠-孔卡穆里奇各两球恒大4-1 视频
  • 娱乐潘粤明谈婚变:原以为我的财富就是感情
  • 财经调查称北京某养老院预订入住需要等166年
  • 科技揭秘手游托:潜伏陪玩刺激用户买装备
  • 博客中国周刊:小贩夏俊峰之妻(图)
  • 读书被称为花神的处女皇后究竟是谁
  • 教育院士旧照走红被封学霸版吴彦祖(图)
  • 王志乐:全球500大公司排名启示录
  • 林采宜:金融自由化是上海自贸区支点
  • 龚蕾:美国再面临公共债务上限挑战
  • 叶檀:如何征收遗产税?
  • 方泉:炒股要避开腐败驱动力风险
  • 雷思海:美联储完全退出QE起码要20年
  • 黄小鹏:产业政策泛滥成灾何时休
  • 连平:流动性风险是地方债务最大风险
  • 易鹏:不要误解以房养老的善意
  • 安邦智库:过剩产能可以到非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