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和特点 (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 10:59  上海期货交易所

    2000、2007年不同规模企业粗钢产量变化情况             单位:万吨、%

 

2000年

2007年

 

企业个数

合计产量

所占比重

企业个数

合计产量

所占比重

全 国

 

12723.6

100.0

 

48924

100.0

1000万吨以上

1

1772.3

13.9

10

17997

36.8

500万吨以上

4

5894.3

46.3

23

27226

55.6

200万吨以上

15

8243.9

64.8

57

37309

76.3

200万吨以下

 

4479.7

35.2

 

11615

23.4

  三、钢材消费情况与流通特点

  1、本世纪以来我国钢材消费大幅增长

  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周期相对应,1991-2007年我国钢(材)消费增长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1991-1993年为第一阶段,我国粗钢消费量大幅增长,表观消费量(折粗钢)由1990年的6712万吨增加到1993年的12872万吨,增长近1倍,1992、1993年的增长率高达22.9%和48.5%;1994-2000年为第二阶段,钢材消费出现负增长或增幅很小,这七年粗钢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1%;2001-2007年为第三阶段,钢消费量大幅增长,由2000年的1699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43436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4.3%。按照五年计划时间段分析,“八五”累计消费粗钢5.03亿吨,“九五”累计消费粗钢6.26亿吨,比“八五”增长39.5%;“十五”累计消费粗钢12.73亿吨,比“九五”增长1.22倍。

   

  2、板管材直供比重较大、建筑钢材直供比重较小

  从主要钢材品种的营销情况来看,板管材直供比重较大,而建筑钢材直供比重较小。2007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热轧薄板、热轧窄钢带、冷轧窄钢带、焊接钢管的直供比重都在50%以上。钢筋的直供比重为16.6%,盘条(线材)为24.8%。出口比重较大的品种分别为镀层板(带)、涂层板(带)、无缝钢管、特厚板、厚板、热轧薄宽钢带,出口比重在15%以上;而钢筋和盘条的出口比重分别为7.1%和10.1%。

  四、钢铁产品进出口格局的演变

  1、钢材出口持续增加、进口下降,2006年实现净出口

  在我国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1993年,国民经济强劲增长拉动了钢材需求,但由于国内产能不足,当年进口钢材达到3026万吨,而出口只有112万吨,进口钢材占钢材消费的比重达到28.5%,钢材的自给率只有72.6%。

  1995-2000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回落,钢材需求增长放缓、进口回落,这期间钢材年进口量均在1600万吨以下。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旺盛的钢材需求拉动了钢材进口大幅增加。2003年我国钢材进口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717万吨,还进口了588万吨钢坯。

  1995-2003年,我国钢材出口相对稳定,基本在300-700万吨。从2004年开始,由于国内钢铁产能的迅猛增长,钢材进口大幅下降,出口持续增加。2006年我国钢材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转变,钢坯和钢材均实现了净出口。

  2006年,我国共进口钢材1851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4.2%;出口钢材4031万吨,占我国钢材产量的9.2%;全年坯材合计出口达到5205万吨,折合粗钢净出口3446万吨。

  2007年,我国钢材出口达到了6265万吨,同时还出口了643万吨钢坯,当年坯材合计折粗钢7308万吨,比2006年增加了1828万吨,同比增长33.4%;净出口钢材4578万吨,净出口钢坯619万吨,坯材合计净出口5197万吨,折合粗钢净出口5489万吨,比2006年增长58.0%。

  1993-2007年中国钢材进出口变化情况     单位:万吨
         

  2、我国钢材主要进出口地区结构的变化

  我国钢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为韩国、美国、中国香港和欧盟,2001-2006年我国向这四大地区出口的钢材大幅增长,尤其是向韩国增长最快。2007年由于我国相继出台的限制钢材出口的措施发挥作用,加上欧美频繁对我国钢铁产品实施反倾销,我国钢材出口趋于分散。向欧美出口下降,而向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出口大幅上升。

  我国进口钢材的主要来源地为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俄罗斯和欧盟,2001-2007年,从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均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中国从这五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钢材的数量和金额合计的比重均超过了总进口量和进口额的80%。

  
                 2001-2007年我国向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钢材的变化情况

指 标

年 份

韩 国

美 国

中国香港

欧 盟

合 计

出口量(万吨)

2001

73.37

74.33

80.60

43.98

272.28

2007

1160.27

414.45

212.08

1096.70

2883.50

出口额(亿美元)

2001

1.88

3.59

2.43

1.66

9.56

2007

72.32

40.75

15.13

86.73

214.93

占总出口量的比重(%)

2001

15.49

15.59

17.01

9.28

57.37

2007

18.52

6.62

3.39

17.51

46.03

占总出口额的比重(%)

2001

10.06

19.25

13.05

8.89

51.25

2006

16.39

9.23

3.43

19.65

48.70



                 2001-2007年我国向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口钢材的变化情况

指 标

年 份

日 本

台湾省

韩 国

俄罗斯

欧 盟

合 计

进口量(万吨)

2001

457.62

380.06

321.26

137.88

85.42

1382.24

 

2007

675.12

337.94

363.67

18.18

126.05

1520.96

进口额(亿美元)

2001

25.84

21.91

17.62

4.06

8.39

77.82

 

2007

74.24

33.97

35.25

2.96

35.64

182.06

占总进口量的比重(%)

2001

26.58

22.07

18.66

8.01

4.96

80.28

 

2007

40.02

20.03

21.56

1.08

7.47

90.15

占总进口额的比重(%)

2001

28.83

24.44

19.65

4.53

9.36

86.81

 

2007

36.12

16.53

17.15

1.44

17.34

88.58

  3、我国钢材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

  我国进口的钢材品种以板材为主,由于近年来我国板材产能增长很快,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进口,使得板材进口下降,出口增加。

  2001年我国共进口板材1488.5万吨,在2003年上升至最高水平,达3324.9万吨,2007年又下降到1429.1万吨。板材占进口钢材的比重一直在80%以上,但近三年呈下降趋势。2003年板材占进口钢材的比重达到89.5%,2007年降至84.7%。而进口棒材比重呈上升势头,由2001年的4.3%升至2007年的6.3%。

  我国主要钢材品种出口均呈大幅增长态势。其中,尤其以棒材和板材增长最快。2001年出口板材仅为175.7万吨,2007年增加到2831.8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15.1倍;所占比重由37.1%上升到45.2%。出口棒材94.2万吨,2007年增加到1624.7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15.2倍;所占比重由19.9%上升到25.9%。型钢和管材的出口也逐年上升,但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2005年以前,我国板材一直为净进口,2006年首次实现净出口。至此,我国五大类钢材全部为净出口。2007年我国净出口量最多的品种为棒线材,净出口1518.4万吨,其次为板材,净出口1402.6万吨;再次为管材,净出口856.5万吨;角钢及型钢出口520.9万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钢材期货上市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