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证券报]今年银行业增长仍将逾30%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3:04 文华财经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李欣)--据中国证券报3月28日报道,中信银行去年全年净利润增长122.49%,稳居已公布年报上市银行的“一甲”,展望今年中信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的影响,中信银行和中国银行业在今年将如何演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金融行业总监杨青丽将做出解答。

  

    三大优势造就中信高增长

  

    记者:如何评价中信银行的表现?怎样看待近期金融股的表现?

  

    郭田勇:在整个行业内,中信银行综合竞争力很强,属于增速非常快、业绩很抢眼的银行。中信银行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中信银行非常重视零售业务,包括成立私人银行部,管理层比较重视,并且实际操作层面做得也很好,发展非常快。这种向零售等中间业务的成功转型是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第二,中信银行背靠中信集团,有综合化经营的优势。第三,中信银行的公司业务是其传统强项,传统业务对其发展贡献也非常大。

  

    以目前的股价来看,银行股估值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从银行业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国内经济强劲增长的势头看,银行盈利能力较强,业绩增长很快,属于蓝筹股。但在最近整个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银行股难免受到牵连,出现很大程度的下跌,一定程度上存在超跌。

  

    银行业仍将保持

  

    30%—40%的增长

  

    记者:您认为,今年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相应的宏观调控将给银行业2008年经营带来哪些影响?

  

    郭田勇: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会对银行业总体经营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央行可能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发行央行票据,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紧缩,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贷款数量不可能像前几年那样大幅增长,在商业银行收入主要靠利差收入为主的格局下,商业银行业务收入增幅会变缓。

  

    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会对贷款有保有压,但可能会与监管层要求的有保有压在内容上产生矛盾,比如商业银行在货币从紧的情况下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但监管层希望能给中小企业贷款。这样会造成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无所适从,要关注由此可能带来的不良贷款率升高。从以往的经验看,在银行资金总体收得比较紧的情况下,在经济的多次大起大落中,最后“背黑锅”的还是商业银行,如1994年的经济调控,泡沫一破灭,银行贷款消失,银行成为受害者。这次采取从紧政策,希望经济适度的回落,但也不能出现急刹车,如果经济回落得太厉害,银行的不良贷款可能又会有一个集中暴露。因为企业一断粮,后续可能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在控制经济过热,进行从紧政策调控中,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从紧的货币政策从去年年底才提出,所以对去年银行经营影响不大。但2008年一方面面临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也会面临市场需求结构性变化,市场可能出现贷款需求不足。因此,2008年银行盈利应该不会出现07年这样的大幅增长。

  

    杨青丽:应该说,银行的盈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宏观调控的力度,从今年的宏观形势看,经济可能会出现适度的下调,而政府的紧缩力度也会对此有所考虑,可能不会采取过度紧缩的政策。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的总体研究,我们认为,银行业利润的峰值可能已经出现在过去的两年,今年银行业利润的增速会在30%—40%。

  

    辩证看待分红和次贷危机

  

    记者:作为蓝筹股,中信银行将在今年进行分红,而国内金融机构的分红方案也不少见,您认为,分红对市场的影响何在?

  

    郭田勇:从国外来看,金融机构对分红都比较重视。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目的就是要获取回报,如果上市公司不分红,那么会引起投资者短线炒作股票博取价差。而通过分红,可以稳定投资者的预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同时也使得上市公司自身被投资者认可,从而在资本市场上站稳脚跟。

  

    杨青丽:对于分红,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一方面,分红将给投资者一个稳定的预期,另一方面,分红也意味着公司已经进入稳定期,业务扩张能力不强,因此,不应把是否分红看作判断一个公司优劣的唯一标准。

  

    记者:如何看待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对当前金融创新浪潮带来的影响?

  

    郭田勇: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在金融创新方面并不能因噎废食。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并不在于金融创新,而是因为金融机构内的基础资产有问题;但金融创新把这种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破坏性放大化了。今后在进一步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要保证基础资产质量的提高,同时要加强监管协调,重视对风险的防范。

  

    杨青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提升中间业务期待综合经营

  

    记者:近年来,国内银行纷纷把中间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之一,您认为,这对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会有什么影响?

  

    郭田勇: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大自身转型力度,可能会引起银行业市场占有率分化。在传统业务占有优势的银行如果转型慢的话,市场份额也会下降;而那些转型比较好的银行则在未来市场占有率会提高。

  

    如果要给2008年银行业写一个“寄语”的话,我认为应该是“银行业战略转型的一年”。在贷款控制非常严的情况下,依靠传统利差收入维持增长和业绩的模式,虽然在总量上还要占有银行盈利中较大部分,但在200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利润被挤压了,银行必须要推动业务转型,同时也可以向海外扩张,2008年应该是银行业战略转型很重要的开端。

  

    另外,紧缩对资本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契机,资本市场可能容量会扩大,银行的理财和投资业务也面临重大机遇。前几年就开始说战略转型,但不到赶鸭子上架的时候,谁都不着急。所以要扩大中间业务等都没用,因为放贷款可以轻易地赚很多钱,银行没有动力变革。2008年贷款增长受到抑制,银行业出现全行业业绩下滑,银行管理层面临来自董事会和股东非常大的压力,要保持前两年的业绩增长,就需要挖掘新的盈利点。只有在这样“不得不”的情况下,银行的战略转型才能够真正地很有效地推动。

  

    杨青丽:目前,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增长主要体现在基金业务上。应该说,目前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发展受制于银行分业经营,这样会限制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空间。只有到银行综合经营以后,中间业务的发展才会呈现出巨大的空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