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伦敦国际油价冲破76美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08: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油价上涨,英国伦敦石油交易所内一片忙碌 本报传真图
加油站 资料图

  ●短期内仍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继2日纽约油价突破每桶72美元创下10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后,又于10日创出新高,逼近每桶73美元。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低硫原油价格上涨62美分,收市报每桶72.81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8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也上涨62美分,收盘时攀升至每桶76.40美元。两者价格接近去年高点。

  对于油价持续上涨原因,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地缘政治紧张和炼油产能不足导致的供需矛盾是此番涨价的重要因素。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内石油价格仍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本报记者 李雁争 见习记者 马婧妤

  攀高

  国际油价接近去年高点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再度攀高。1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低硫原油价格上涨62美分,收市报每桶72.81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8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62美分,收盘升至每桶76.40美元。这几乎达到去年夏季峰值的78.40和78.64美元。

  同日,纽约商交所8月份交货的汽油价格上升2.48美分,至每加仑2.3694美元。8月份交货的天然气期价为每1000立方英尺6.699美元,比前一交易日涨28.9美分。

  国际油价从今年3月开始爬升,进入7月以来上升势头凶猛。自7月2日突破每桶72美元,创下10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之后,一直维持在72美元以上的高位。

  有分析认为,交易商担心美国油品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将持续是推动近来油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上周公布的数字,美国全国汽油库存水平比去年同期低4.2%。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美国的成品油库存仍难以满足供应需求,市场仍处于看涨趋势,油价走高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原因

  两大因素导致油价上涨

  有关此次油价上涨的原因,银建期货石油专家赵玉成认为,7月份是北半球夏季需求高峰季节,也是大西洋飓风活跃的季节,地缘政治影响、基本面紧缺以及气候变化都将让交易商感到紧张。

  除了产油国地缘政治紧张之外,全球市场基本面也将趋紧。尼日利亚暴力事件使得该国原油日产量中断了60多万桶,武装集团对外籍员工以及家属的绑架迫使一些外资撤出这个非洲第一大产油国。此外中东关键产油国伊朗核问题悬而未决,南美石油大国委内瑞拉石油业重组都让市场供应有着潜在的威胁。

  在欧佩克坚持减产政策的同时,北海油田检修将导致非欧佩克原油产量也同步下降。巴黎银行高级市场分析师Tchilinguirian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相当紧缺而需求在增长。上述一系列因素对油价形成强劲的支撑。

  分析师认为,对尼日利亚局势信心丧失是当前支撑市场的重要因素。尼日利亚新一轮暴力事件出现不仅延迟该国计划中的原油生产和出口恢复过程,同时也可能导致该国原油生产和供应形势进一步恶化。

  此外,炼油产能不足而导致的成品油价格上涨,进一步导致了原油价格攀升。据路透社报道说,西北欧库存水平已经下降到了2个月最低,中国7月份出口量下降到10个月最低水平,本周日本汽油库存为今年以来第一次下降到去年同期水平以下。

  巴尔克莱资本银行分析师认为,一旦炼油厂检修后恢复正常运转,开工率应该上升。不过,非计划故障和重启失败持续影响市场,给成品油价格上涨带来风险。巴尔克莱分析师诺里斯在研究报告中称:随着汽油需求进入高峰时期,我们将看到汽油价格上涨的风险。上周汽油进口量缩减,需求保持强劲,且炼油厂难以提高开工率,当进入第三季度时,汽油价格有机会再次反弹。

  预测

  油价进新一轮上涨周期

  有关下一阶段的趋势,科威特国家最高石油委员会成员、石油专家阿迈德·欧提戈日前预测,受中东局势和市场心理波动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欧提戈说,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油价一直在低谷徘徊。从2003年开始,国际油价在每桶20美元的基础上开始上涨,到最高时超过每桶78美元。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油价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但从现在开始,国际油价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欧提戈认为,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伊拉克石油生产没有改观、除安哥拉以外的主要产油国产量没有增加、对产油国石油设施的投资依然不足等因素是导致油价进入新一轮上涨的主要原因。他还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对石油等能源产品的需求将只增不减。

  他预测,今年夏季,国际油价将在每桶80美元以下徘徊。到冬季,油价将上涨到80-85美元。如果地区局势恶化而引发剧烈市场心理波动,油价可能涨幅更大。

  昨日,记者另外从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了解到,由于目前美国夏季原油供应进入高峰期,并仍将持续至9月左右,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供需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因此,7月到8月国际油价将继续看涨,下半年会在波动中继续高位运行。

  赵玉成则认为,油价上涨的趋势一直会维持到今年9月份左右,价格高点可能同去年持平,至78美元左右;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师谭雅玲接受采访表示,受到美国飓风、地缘政治紧张,以及金融投机因素的刺激,本轮油价上涨有望突破85美元。

  国际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能源经济师牛犁认为,虽然未来两到三个月期间,油价仍将上涨,但全年均价会维持在65美元左右。

  ■新闻观察

  高油价难挡全球经济高增长

  ⊙本报记者 李雁争

  从2002年开始,油价虽高,但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却不是很大。这个现象开始让传统经济学家大跌眼镜。传统观点认为,如果长期大幅度的油价上升,会导致GDP的下降和高膨胀。例如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全球经济的放缓和萧条就是由高油价导致。

  昨天,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师谭雅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夏天的油价可能上涨到85美元/桶。专家同时表示,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相反,中国公司还应该抓住高油价带来的投资机遇。

  高油价伴随经济高增长

  BP提供的数据显示,本世纪的原油价格上涨从2002年开始启动,当时原油价格是25美元/桶,截止到10日已经涨了近3倍,达到72美元/桶。但是自2003年以来的连续5年里,今年全球GDP增长率均达到或超过4%,为二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增长阶段。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从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受益。

  BP数据还显示,今年前5个月,布伦特石油现货均价为63美元/桶,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但是同期,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1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3%;426户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450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6%。这些成绩均属于历史较高水平。

  世界范围内,总部位于伦敦的全球能源研究中心早在今年3月已经预计,在欧佩克决定不改变原油产量的前提下,2007年夏季原油价格也将进一步上涨。但是世行、IMF近日预测,2007年全球GDP增长率为4.6%,虽低于去年的5.2%,但仍然处于高增长周期。

  对于高油价和高增长并存的现象,谭雅玲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各国应对高油价的能力加强。以中国为例,一期的4个战略储备正在陆续投用。而且国家公司———中石油曾在5月发现了一个10亿吨储量的大型油田。其他国家公司也有勘探发现。此外,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在向低能耗方面过渡。

  BP集团候任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认为,本轮高油价周期与此前三次石油危机不同,前三次是因为供应中断而导致的供需失衡,而近几年的高油价主要是因为需求增长导致的,后者对经济的危害要小得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专家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事实证明,只要油价不超过100美元/桶,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均有能力应对。

  高油价对中国影响有限

  在高油价周期的最初几年里,中国曾经疲于应对。谭雅玲认为,高油价的成因中,不乏主观因素,即一些国家希望抑制中国经济的增长。她说,当时中国的原油战略储备还是空白,而中国对原油的需求几乎全世界都知道,拉高原油的价格必然增加中国进口原油的成本。但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332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倍以上。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为2742亿美元,

  中石化专家认为,这说明,连续4年进口高价原油,并没有使中国的外汇储备降低,而是相反。原因是中国进口原油的成本虽然上升,但是原油消费拉动了制造业的发展,这些产品的出口价格也在提高,因此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原油价格上涨的同时,给政府带来的好处还有税收,因为高油价必然带来更高的进口税。

  高油价还给中国间接带来了融资机会。首先,高油价使沙特、伊朗等石油出口国收入大增,而石油美元的循环利用显然会导致外国资产以加速度方式实现净增长,从在1997年~2002年间的占全球GDP1%到2006年的3.1%。这么巨量的石油美元流动性的注入,也导致了全球资产市场的极大繁荣和全球经济活跃度达到历史巅峰。

  联合国《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中东石油美元投资的重要目标国。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已经收购了中国福建省一家炼油厂25%的股份。

  另据了解,今年,继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的世界最大

房地产股份公司之一Emaar集团宣称启动位于上海外滩的办公机构之后,阿联酋的国营投资集团———迪拜控股旗下的Sama Dubai与Nakheel,以及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的地产公司均在积极寻求中国的地产机会。

  中国应抓住投资机遇

  有关今年夏季油价上涨的原因,阿尔及利亚能源及矿业部长卡利尔周一表示,因全球原油库存充足,在降低油价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所能做的“不多”。他说,价格上涨主要是产能和炼制的问题,因为原油价格也会反向受成品油价格拉动。

  6月底,洪水袭击了美国部分地区的炼油厂,此后,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由于炼化产能不足,因此原油库存上升,而汽油库存下降。国际油价随之上涨。

  对此,谭雅玲认为,按照行业惯例,大部分炼厂的产能通常情况下只使用80%。也就是说,即便部分炼厂停工,其他炼油厂也可能用增加产能的方式保持总体供应量的稳定。中石化专家也表示,美国能源部的数据只显示汽油库存下降,而油价作出这样大的反应不能排除炒作因素。

  专家说,全球的炼化能力虽然总量不缺,但是局部地区仍然有不足,特别是非洲,这炒作给中国公司也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目前,非洲是世界上原油出口最大的地区之一,它也是成品油进口的最大地区。非洲原油产量为每天950万桶,炼油能力为每天310万桶,实际成品油产量每天250万桶,仅占全球总产量的3.3%,其余的每天250万桶的需求量则依赖进口。非洲53个国家中,仅有17个国家有炼油厂。整个非洲地区目前正在运营的炼油厂约有40家。炼油能力最高的为每天30万桶,最低的每天仅7000桶。此外,非洲的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不足,使得该地区对石油的需求巨大。也就是说,非洲一旦“苏醒”,对炼化投资有巨大的需求。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契机。因为高油价,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积攒了巨大的投资能力。此外,中国石油公司的炼化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此前,我国公司仅在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地有少量的炼油厂投资,却已经遭到了发达国家的指责。中石化专家,中国公司有必要利用这次契机,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帮助非洲振兴炼油产业,也同时增长了世界范围内的炼油产能。

  ■相关新闻

  上半年

  中国石油进口近亿吨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石油995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进口金额达426.63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增幅同比均明显下降。

  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8154万吨,同比增长1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金额为349.47亿美元;进口成品油1805万吨,同比下降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7.1个百分点,金额达77.16亿美元。

  由于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回落,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平均单价为每吨428.59美元,比2006年每吨下降了28.85美元。

  作为限制资源类商品出口的举措之一,今年以来中国原油出口继续大幅下降。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国出口了182万吨原油和791万吨成品油,金额分别为6.27亿美元和43.6亿美元。原油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39.3%和48.3%,成品油出口数量和金额则分别上涨了27.6%和30.5%。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14518万吨,成品油进口3638万吨,进口石油依存度为50%左右。

  (据新华社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