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1月22日,由新浪网、《保险赢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金麒麟暨2017保险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上午举行圆桌论坛,论坛主题为“金融科技浪潮下,未来保险之路何在?”
演讲嘉宾为:
张见 阳光信保总裁
单勇 百年人寿拟任总裁
龙泉 国泰产险总经理
张宗韬 华农保险总经理
曹海菁 易安财险CEO
杨臣 明亚保险经纪董事长
马存军 慧择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持人:其实刚刚这个话题,保险姓保,保险回归本源,客串主持人来自民生人寿,他们坚持走保障,他的社区读书会做的有声有色。所以刚刚六位嘉宾都做了非常丰富的介绍,时间不多的原因,是因为这些领导们都有很深邃的思想,很丰富的内涵介绍这个事情。刚才徐总的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到苏总的立足于人民富足的晚年生活,以及农险的李总谈到的保证国家安全,以及李静总的强化保险人的综合能力,最后沈总特别谈到了保险本身就是实业。我想我们六位嘉宾所说的所有内容都在阐述着今天黄主席提出的保险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解决保险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对保险日益需求提升的矛盾。六位嘉宾的分享非常精彩,很有内涵,对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很有启迪,再次感谢六位嘉宾!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金融科技风起云涌,险企如何利用这一波新的科技将其转化为新动力、新模式?从而实现自我的革新,跟上时代的脚步?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有思考,也更加期待我们后面的圆桌讨论。我们这些专家们,这些企业的领导们他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经验给我们分享。
下面进入圆桌论坛的第二阶段,《金融科技浪潮下,未来保险之路何在?》有请圆桌主持客串,来自于阳光信保的总裁张见先生。同时有请六位嘉宾,他们是:百年人寿拟任总裁单勇先生;国泰产险总经理龙泉先生;华农保险中经理张宗韬先生;易安财险CEO曹海菁先生;明亚保险经纪董事长杨臣先生;惠择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存军先生,掌声有请以上嘉宾!
张见:大家早上好,这个时候的论坛是比较有挑战性的,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大家都一直关注。
从早上黄主席的讲课,到各位主题演讲嘉宾,再到刚才的论坛环节,谈到了科技对于金融业和对于保险业未来之路探索的重要性。刚才王和王总一直是站立在行业的最前沿,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观点,也给我们提出来,面对未来保险这么大的一个机遇的成功公式,新动能的公式,叫新科技的创新应用能否孵化或者产生出新的模式。在这个环节,我们想分成两个阶段来讨论。首先就是现在最热的一些科技,刚才大家讲,缩写成BASIC,包括安全技术、物联网、云计算,还有一些生命科学等等。这些新的技术,哪些技术在我们探索未来的保险制度中最有机会被运用?并且能够在哪个环节,哪个领域对保险业产生新的机会?产生创新的爆发点?请大家先发表一下这个方面的观点。
单勇:感谢新浪金麒麟论坛的邀请,我是来自百年人寿的单勇。今天这个课题非常大,科技对于保险这个行业的影响,实际上大家的认识都是有共识的,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大家这个影响有多么巨大?这个时间多久会来临?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我们公司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不断做了一些尝试,尽管有一些小的尝试,就让我们体会到科技的力量给我们整个行业带来的一些变化。
我举一个非常小的例子,我们公司最近一直在关注大数据。大数据给我们所有的管理行为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最近我们公司刚刚做了一个尝试,那就是在我们收取续期保费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每年的续期保费我们不知道哪些客户是会交费的,哪些客户是不会交费的。我们抽取了历史以往的三十多个数据,我们其实是取了上百个数据,最后留下来三十多个。也经过一些大数据分析的原则,发现了这三十几个数据,其实对于客户是否交费的行为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目前我们统计的一个结果,大概准确率会达到85%,就是我们有85%的把握,可以判断这个客户是否会交续期保费。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我们的收费员会提前提醒他,你这个客户交费的可能性如果低的话,他会提前三个月、五个月做很多工作。这样的一个实际的应用,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它预示着,其实未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跟我们会带来非常多的一些变化。
龙泉:我想首先感谢新浪网给了我们这个学习和启发思维的机会。这次参加论坛,我更多的还是抱着想来听听各位嘉宾的观点,抱着学习和开拓思路的目的来的。
刚才主持人说了,最近保险科技是非常热的名词,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个说法不同,可能背后也会带来很多深层次的含义。去年在我们的业内更多说的是科技怎么样对于我们保险行业的颠覆,我记得好像是在这个方面的话题比较多。今年这个话题就变成了科技怎么样与现代金融,与我们的保险相结合。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方面来说,应该说我们这个行业中间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科技会对我们这个行业得到极大的提升和转型发展的驱动,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无论从移动互联还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还是区块链而言,它应该来说对于我们保险这一方面的驱动,我认为这种机会实际上是非常广阔的。哪一款到底是我们的机遇?实际上我自己也没想清楚。但是今天早上我听了主席刚刚讲的保险业的发展,我们到底是以哪个方面作为追求的时候,我实际上有所启发。应该说保险业是把人民的需要,保险的需要作为我们保险公司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来想一想这个问题,什么是我们人民的保险需要?我觉得这个中间带来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周围的人民,我们周围的人是不是了解到底需要什么保险?或者说我对保险了解多少,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有这个保险需要,我们作为保险公司,如何来解决保险的需要?我认为这是两个问题。从保险科技而言,假如说我们的科技能够围绕着这两个方面来做一些尝试的话,我认为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就是怎么样让我们的人民都知道保险,第二个就是怎么样来满足人民所提出的一些保险的需求。从技术而言,我想是随着各家保险公司发展的历史阶段和每家公司所追求的,我们也可以说是他所下达的PKI和追求的目标,可能在应用这一块来说有多有少,我们无法给予评论。
张宗韬:谢谢主办方,也谢谢主持人。刚才主持人其实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哪项技术对保险影响最大。就这个问题,我觉得今年大家一直在说2017是保险科技元年。其实我觉得不在于是某一项技术,而是多种技术在共同进化的一个产物,在今年其实起到了一个协同的作用。这个怎么理解?美国有一个创新史学的作家,叫史蒂芬·约翰,他就说有一个“蜂鸟效应”,比如花粉类植物不断的进化,通过香味和颜色来吸引昆虫。同时另外一端,昆虫也在进化,随着这个植物的进化,它也正好能够进化出能够采花蜜的一些器官,同时来传播花粉。尤其是蜂鸟,它是一个最小的鸟类,进化出了一个其他的鸟类所不具有的翅膀,能够悬浮着吸食花蜜,这个就是生物进化领域的一个共同进化。我觉得保险科技也是这样,现在比较热的大数据而言,刚才说的BASIC,都是构建在互联网体系之下的,都是以云计算为支撑,包括互联网给大数据做了一个挖掘,同时又能促进AI人工智能的应用。其实要把这些技术,究竟你吃最后一口就吃得最好,我觉得未必,其实是一个综合。
刚才主持人第二个问题是说对保险哪个领域现在影响最大。我觉得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目前单一的某一种产品、某一种渠道或者某一个体验,这个理解低了。我觉得更重要的,其实我觉得是对保险整个商业模式,包括运营模式所带来的一个变革。大家知道,尤其像产险行业,包括寿险也是一样,大量的通过机构、人员的投入来粗放式的增长,其实人均产能很低,人员数很大。其实现在这些新技术的运用,让我们通过新的资源要素的投入,能够奠定一个新的客户价值主张,体现新的商业模式,其实奠定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同时,也更有利于保险公司建立一种高效、灵活、敏捷的运营模式,这个对保险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
曹海菁:谢谢大会,谢谢主持人。我想用一个认识、一个观点加一个例子回答主持人的问题。
一个认识,我们现在谈保险科技,它对我们保险业还是一个定位问题。我想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来讲,易安财险是一个创新的保险主体,所谓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所以从经营的角度来讲,我对保险科技的认识是这么理解的,易安在今年5月份,明确提出走科技保险公司的道路。在这个会上,内部也有激烈的讨论。有人说保险科技有可能对于一家保险公司来说是第三个轮子。原来我们说一家保险公司是一个独轮车,就是保险。后来说,它是一个双轮驱动,那就是保险+投资。这次说保险科技,可能把保险公司改造成一个三轮车。后来我说,这个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有可能是对的。但是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保险科技不是第三个轮子,而是未来10年,或者更长时间,有可能是我们这家公司的方向盘,是把的那个概念,是决定这家公司方向的概念。所以从经营的层面,我对保险公司是这么认识的。
一个观点,今天黄主席也提了主要矛盾的问题,王和总也提了主要矛盾的问题。黄主席是代表行业,王和总是行业的老大哥。易安作为互联网保险公司,实际上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来说,层次当然没有前两位前辈说得那么高,实际上也是一回事。就是非常明显的感觉到,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化,所迸发的产品的需求,保险的需求,对于像这种互联网保险的供给之间的矛盾非常明确。易安今年已经成立了第二个年头,第一年刚来的时候,我最担心的问题是业务问题,我说这么一个新的公司,又没有什么分支机构,我们去哪儿找业务?我们突然发现,当我们通过把IT技术跟大量的所谓科技型的或者互联网型的平台对接之后,迸发出的保险需求是挡也挡不住的。这里面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和一百多个保险平台进行了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回答主持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科技的作用发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一个保险的需求来了,互联网上的保险需求往往和传统的需求确实发生了本质的不同,这里面是所谓场景化、碎片化、定制化。这样的需求,你没有快速的对接速度,这种需求稍纵即逝。正在对接系统的,我今年做了主要的事情,就是把这个对接产品的需求速度降到最低,现在由以前的两周变成一周,现在变成五天。但是即便是这样提升效率,大量的产品还是排着队。因为需求变了,所以保险的供给,也就是作为保险公司,一定要改变,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举一个例子,是易安实实在在的例子。我们在和宣武医院推一个脑卒中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脑中风。当和这个产品接触,包括研发的过程当中,发现了科技切切实实改变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或者说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这个和简单的健康险不同,一般的健康险来说,我们是请客户自己去首填保险公司必须要填的问题。这里面实际上给客户问诊的是后面的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叫Watson。这台机器人会随机给你一个问卷,你来按照他的问题进行一个判断。最后又这台机器人对你进行风险判断,大大降低了这个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这只是刚刚开始的一个应用,我同意张总的观点,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系统性的,一个面上的应用。
杨臣:感谢新浪,感谢主持人。我觉得今天的话题非常好,因为之前几年比较热的都是互联网保险,咱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保险科技,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因为过去比较热闹的其实都是集中在渠道、销售、产品层面,但是保险科技本身的发展,应该说是下一个阶段会成为最重要的重头戏,或者说也是真正能够从根上改变保险行业的。
今天早上跟做了多少年中介的资深的做产险的公司老总聊天的时候,我多少年前就在期待,我们说车险什么时候能够分人、分时的做定价?现在科技手段都有了,我一直以为,因为有某种监管政策,在产品上突破不了。今天他跟我讲,在产品层面上也是能够突破的。如果仅仅因为那个硬件设备两千块钱保险公司不愿意出,其他人也不愿意出。在今天这么发达的投资环境下,我相信大家是可以找到出路的。
对于主持人出的题目,很多的保险科技,到底哪个更有潜力,我个人的认识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另外再加一个物联网,对于保险行业来说,一个是未来的渗透速度可能会更快,另外一个对于保险行业整体的改造和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刚才其实几位领导都已经聊到过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实在在的体现。我认为一方面是说它对于产品开发、产品定价肯定会有更精准的认识,包括原来可能不敢保的风险,现在有了相应的积累,有了相应的深度学习,也可以保了。另外就是原来必须要模糊定价的一些产品,现在可以去做相应的细分。如果说真的能够做到细分定价的话,我相信可以激发很大的市场需求,现在有很多人,包括第一个主题是保险回归保障,保障之所以卖不过理财,也是因为可能价格不太合理。如果大家花能够认同的小的成本获得很高的保障,我相信那个市场是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的。包括物联网,对于可穿戴设备,我们在核保和定价、定损,包括风险控制的环节,实际上一方面我们保险公司可以很好的获得风险控制的手段,能够提高效益,获得你想要的客户。另外一个层面,我也相信这种技术手段的进步,也一样可以把我们的产品做得更有吸引力,能够让客户更多的认同。
从这两个层面上来讲,我觉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相应的物联网,可能对于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影响会很大。而且我也期待,未来能够尽快的在这方面能够有突破。我们作为保险中介,其实一定程度上是需要跟保险公司结合的,市场上有很多的点,我也希望能够大家一起保险产业链的上游、下游发展。刚才曹总说有三个轮子,其实我认为第四个轮子可能就是跟保险服务相关的上下游实体经济的,包括健康养老和其他的财产险的服务领域,能够拓展的话,就能够更好的用上这种保险科技的发展,谢谢!
马存军:感谢主办方,我来谈一点我的认知。
慧择是一家一直致力于连接用户和保险产品的平台。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了,在整个变迁过程当中,我有一个深刻的感触,首先从我历年来参加论坛题目的改变,我们能看到整个行业的变化。过去我们最早做的时候,我们叫做网上卖保险,接着我们谈互联网保险,今天我们谈科技保险。这整个演化的过程能够看到,保险业一方面变得越来越精彩,让它从原来比较冷的一个金融产品,由于科技的加入,让它变得比较性感,而且整个产业,我也觉得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尤其是刚才,我们无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在实践当中的老大哥王和总谈的其中有一个观点,包括曹总刚才谈的有一个观点,我感觉到科技和保险的结合变得在未来可能有一点不太一样的东西。王和总刚才谈到有一点,叫做保险+科技+服务。我认为在这一点上面,包括曹总刚才谈到的,科技已经是一个方向盘了。我们从科技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应用者,我们本身并不贡献出技术,我们只是把各种技术来选择。对于技术来说,我们选择无非就是三个方向:赚钱、省钱、保护钱。这个技术能给我赚到钱,能给我省到钱还是能保护好我的钱?无非就是这三点。但是今天由于技术,我们看到刚才一连串下来,科技保险的这个科技,已经不仅仅只是所谓的互联网了,而是全方位的科技开始渗透到整个保险行业。这时候保险行业以它自身对风险的管理,以及对不确定的风险因素的认知,它慢慢开始开创出有可能向真正的技术供应方进化,我认为未来我们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应用者,我们更有可能是在这个社会上面从市场到用户,提供科技应用的一个真正的一家科技公司,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技术型的公司。到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所谓的方向盘,我们是一个造车的人,这是我感觉在未来的一点认知。
张见:谢谢大家,各位的发言非常精彩。我们不是说哪一个科技,而是整体的科技可能会对整个行业,整个公司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也正是这种科技和保险的跨界融合,可能会让我们这个行业变得更加精彩,有更多的可能性。从现在整体来看,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大概有两股力量在推动这件事情,或者说推动这个主题。一个就是一些平台型的,本身就是科技公司,他们提出来了金融科技或者保险科技这样的概念,希望用自己积累的科技能力为行业赋能。还有一股重要的力量,就是我们本身就是金融机构,本身我们在用新的视野和新的热情拥抱科技,来把科技应用在我们整个的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刚才马总讲到,科技到底能干什么?科技第一个能不能把非市场变成市场,就是原来不能做的我能做。第二个把高成本变成低成本,把低效率变成高效率,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产业可能都会产生一些新的冲击和影响的。
刚才曹总说了,是一个科技保险公司还是一个保险科技公司,落脚点是不一样的。我看今天有平安的一账通,他们最近有一个发布会,说我是一个保险科技公司,我的产品是科技。最近我看平安的开放日也提出来,未来的平安是资产负债表赚钱和科技赚钱双轮驱动。就是我们到底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在这样一个金融科技的时代,我们这些保险公司向这个方面的转型或者应用,面临着一些主要的挑战是什么,大家怎么应对,我想这个可能对于我们行业也有很大的启发。包括刚才曹总谈到,我们最大的一个可能就是马上感觉到就是慢,我们感觉这是一个机会,但是我们冲不上去。我们是一个创业型的组织架构、计划和人才,我们发现,这个和我们在这个新的时代都有些不匹配,也想听一下各位的高见。
单勇:其实科技对于这个行业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是非常巨大的。我们首先认为,我们也是一个传统型的保险公司。适应未来科技的变化,如何去做,其实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我们整个传统型公司的组织架构,基于我们原来所有设计的理念,都是基于我们线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样来设计的。新的科技实际上突破是非常大的,对于我们整个的突破都很大。我想作为一家传统型的公司,真正要想在科技这么高速发展的时候冲出来,其实最大的是对我们整个观念的颠覆。我们首先就是一个认识,必须要认识到,可能5到10年之后,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再也看不到从前的这种保险公司变成大公司了。所以我觉得主动去拥抱这种变化,主动去改变我们的一些经营策略,是我们传统型的公司必须要做的。在这个中间,其实要做一个颠覆性的变化,最大的是需要勇气,行动的勇气。
龙泉:刚刚主持人说现在是有保险科技公司和科技保险公司,实际上我想无论是哪一类公司,至少保险与科技的结合是大家非常认可的。但是怎么来往后做?还是回到我刚刚所讲的话题,他会根据各家公司目前发展的阶段和他自身的能力,以及他所追求的这种目标来进行定位。我现在是代表国泰财险,国泰在业内而言是一个非常小的公司,但是历史也很有救了,成立有10年时间。如果说我们在现有的市场蛋糕中间与其他的公司来进行竞争市场份额,如果我们把保费、利润等等作为我们的目标的话,那毫无疑问,这个国泰财险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我们的品牌,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的成本等等诸多的一切,注定了我们在这条路上面没办法走了。再把公司与科技怎么样结合,实际上这个目标一定,你根本就无法走下去了。
所以说,我们现在自己给自己确定的这种定位是,至少保费、利润等等,这些至少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不是我们核心的目标。这个做多少,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无所谓,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将现有的,或者说不断发展的一些科技能够运用到我们现在自身的保险上面,来一点一点的解决一个一个的痛点,来提升用户的体验,我们现在实际上是着力在这个方面来做一些相关的工作。
很坦诚的跟大家说,业内大家也都知道,国泰是阿里和蚂蚁控股的财险公司。如果说阿里和蚂蚁把平台上面的保费全部给国泰的话,实际上我们一下子就可以长成非常大,至少有上百亿的保费,我们在收购之前这才几个亿。但是这是不是我们要做的事?不是,现在我们非常简单,我做多少保费跟我们的经营者,包括我们的队伍来说关系根本都不是很大。我们实际上就是如何把阿里和蚂蚁的一些成型的,或者说不断发展的科技的技术能够跟保险结合,来解决一些痛点,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在这上面,我们做一些尝试。
前期大家也都看到了,很多产品到底能不能应用?我们现在在往这上面走。还有智能客服,我们原来这么小的公司,但是我们的客服人员也将近30人,因为要排班。但是现在我们第一次降到了9个人,马上我们只会用3个人就可以解决问题,在这上面,我们在做很多方面的尝试。但是无疑这中间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关于人才融合的问题。原来我们公司更多的人是属于保险业专业的人,但是如果说要做这方面的事情,毫无疑问,你是要大量的招聘这种科技的,包括互联网这方面的人员。这两种人员如何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问题。第二个挑战问题,就是关于我们创新的成本。你在这条路上面到底走多久的问题,这也是时间的问题。现在我们作为公司,都是股东投资的。为什么股东要你每年不断的市场份额增加,利润增加?实际上这是股东的要求,公司没有办法,经营层要朝这方面走。现在我们这么定位,我想任何公司要进行创新,这个创新的成本怎么进行把握?你在这条路上面,允许你走多远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其他的也都会面临这方面的问题。第三个挑战是监管方面的引导问题,我就不展开了。
张宗韬:我们是一家中小财险公司,过来以后,其实就面临着,包括刚才主持人说的保险科技,就面临着很多中小保险公司会面临的相同的问题。我觉得在保险科技领域,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首先你过来以后发现传统的车险现在大公司竞争非常激烈,改了很多。我们带一个“农”,我们也想进入农险领域。传统的农险领域,是5+2,两家大公司,加五家专业的农险公司,通过财政补贴切入的一些农险,基本上把坑也占了。所以过来以后,中小保险公司就被迫需要走一条不同的路。其实我觉得,保险科技给我们,确实包括现在车险领域,包括一些共享、智能、无人驾驶,其实反而是给你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可能对整体行业有些是挑战,但是对于中小公司来说,有一些是机遇。
昨天正好是我们基于跟大北农合作的一个租联网的产品,已经开单了,是跟猪肉价格指数,跟交易相关的。昨天我们一个基于天气指数的,我们是通过一些传感器,包括一些大数据挖掘做了一个天气指数,也正是开始上线了。其实我觉得,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现代农业、互联网+农业找一些机会。其实我觉得机遇和挑战并存,而且今年以来,特别有一个很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大量的其实是大家一些大公司,包括互联网,把一些平台跟行业做一个共享平台。无论是蚂蚁金服也好,平安也好,包括保信。其实在这些技术上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走向共享,其实也给小公司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遇。作为公司内部来说就是跨界和融合,刚才两位说的很对,一个是对于传统的组织模式,怎样来支持和支撑?能够用更少的人力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或者效益。我们的规模,按照以前传统的模式,我需要的人员是现在的三倍。另外一个挑战其实就是一个认错,尤其是跨界的人才,包括内部,其实以前人才在不同的部门之间,他的一个专业技术的隔绝其实是非常厉害的。你现在怎么把一些传统的精算、业务人员,包括一些技术人员能够做一些整合,甚至把一些跨界的人才能够做一些整合,这个我觉得是需要很好的啮合力和规划能力。还有就是文化,我们保险行业本身有自己的文化,但是现在面临一个我们未来保险之路,科技日新月异,怎么有一种更加开放的、协同的文化,其实对每一家公司,对行业都提出了很多的一些挑战。
这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曹海菁:回答主持人两个问题。易安一定是科技保险公司,要反过来第二天监管部门就要找我,因为金融属性是不能变的。但是易安为什么一定是以科技为方向的?就像一个人一样,定方向的是人的大脑,是他的思想。而易安的大脑,我们保险公司的大脑是它的核心系统。易安现在正在打造的这个核心系统,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易安是一个互联网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产品刚才说了场景化、碎片化、定制化。定制化怎么满足?未来易安打造的我们的和系统,终极目标就像刚才张总说的,是对外共享的,客户直接上我们的核心系统,定制自己的保险产品,这是我们是科技保险公司的原因。
对于有什么困难,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钱不够,科技是很费钱的。因为两种行业的模式是不一样的,保险业有保险业的经营模式,有它的经营规律。互联网,包括科技,稍微不是说烧钱模式不好,他的资金运用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两种模式的结合,我觉得是最难的。
杨臣:我们作为保险经纪公司,实际上如果单纯从科技对于保险产品的开发、定价、服务层面的支持来讲,我们是乐观其成的,我们没有赶上这种挑战。因为冲击得越厉害,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会越好,对客户来讲就越好。另外一个层面,刚才我们也听到了,保险公司都感受到科技本身是很费钱的,更何况一个中介公司。现在包括我们自己,我觉得整个基础设施,就是保险行业的技术层面的基础设施还是很落后的,或者说其实是投入产出比非常不匹配的。每一家保险公司、每一个产品都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排期,相信每一家保险公司也能感受得到。科技相当于一个高速公路,我们在用羊肠小道的手段做。这个需要做行业的发展,可能才能把一些不该花的成本节约下来,放到更有用的地方。另外一个层面,从我们自身作为一个渠道来讲,我们真正能够感受到的威胁,恰恰是在于经常我们在团队里面分享现在我们作为一个经纪公司,因为我们是做个人业务的,前有狼后有虎,前面是800万的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后面的虎原来是一大堆的独立创业的,像马总这样的专业的互联网中介公司,现在是支付宝、微信、微网都有了,这个应该说还是会有一定的压力的。
前两天微信圈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有一个小故事,是保险公司一个非常绩优的销售总监,他去住院,分享了一段他买了自己家公司的一个现在市面上非常火的一个住院医疗险。他分享完了之后,结果底下有很多人跟着说,你这个有问题,你的产品本身只覆盖社保范围内的,但是你去的是一个特需病房,搞的大家很逗乐,这是这个行业里面经常发生的现象。我们看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中介公司,其实就没有那么担心了。我认为只要我们保持足够的独立性,能够客户导向,尤其是我们的销售人员能够足够专业,因为保险科技越发达,产品越丰富,对于客户来讲就越难搞清楚。刚才曹总也说,我们当然希望去保险公司定制,我希望客户来找我,再去找到底哪家公司定制的是适合他的。因为不见得有那么多客户都认同你能定制,20家保险公司都能够定制,到底是不是符合你的要求的,是不是切合你的需求的,这个一定程度上需要专业人士帮忙去支持的。我们应对的挑战是用技术、工具武装经纪人,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效率,我相信他们未来,尤其对于复杂产品需求来讲,客户还是需要专业人士去帮他的,就像客户需要医生、律师、会计师的专业人士一样的。我们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有一个理想,是希望能够真正给客户实现定制。从我的角度帮客户去勾画他的需求,最后对接的是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实际的精算模型和各个保险公司不同的服务特色,相关的品牌和吸引力。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定制,前一轮也有领导说保险公司要账户化,如果这个里面只存了一家公司的产品,也不见得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希望能够给客户定制非常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不一样的保单,其实现在产险都已经实现了,我们希望给个人客户也能够实现,谢谢!
马存军:我觉得无论是保险科技还是科技保险,只不过是一个从山的南边,一个是从山的北边向上爬,目标只有一个,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险产品如何能够提供更好的、质优价廉的,需要保险,又得不到保险的人,这是最终的目的,两个目的都是一样的。作为我们这样的一个平台,包括在场的杨总和张总,我们自始至终都是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因为我们就是一家中介,我们的客户所围绕的一切活动准心都是用户,那就是人民群众。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在选择技术,如何能够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的过程当中,又能够满足我们对商业上的诉求,这是必然的。我也可以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我们觉得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技术的一些方法,可能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慧择过去我们是一个平台性的公司,我们大概跟100多家保险公司合作,我们后台连接了80我家保险公司,接近90家保险公司的系统,我们大概有几千款产品,每一款产品的风险和运营的程序都不一样,而且我们要做用户的筛选。所以在技术的开发上面,我们就非常痛苦。我们大概有接近300多的技术人员,对于我们公司来说,都是高成本的技术人员。在过去我们选择一般系统的开发,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当然现在越来越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一方面是不同的用户需求,渠道用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是保险公司不断的这种变革,新的接口。我们去年的时候决定把我们的系统整个全部云化,我们云化完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一个最直观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的速度可以说是非常快的,我们现在给一个渠道去配置一个产品,我们能做到B2B的定制化配置。同时我们的技术人员,一下子节约了接近二分之一。我们重新用云的这种模式来构建,包括用SaaS的方式重新构建完之后,我们现在发现,我们不但能够自己使用它,同时我们还能把它输出出去,把原来的成本单位变成了一个利润单位,展现出这样一个新的商业机会,这就是我回答主持人的问题。
张见:感谢各位精彩的分享,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各位给我们的启发和智慧,也谢谢在座的各位坚持到现在,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几位嘉宾精彩的分享,非常有深度,非常有内涵。我刚才在台下也看了一下我们所有的嘉宾,他们有的来自于传统公司,有的来自于科技保险公司,也有的来自于保险科技公司。不知不觉我们的会议接近尾声了,思想的盛宴让我们受益颇多,过去与未来的交汇,机遇与挑战并存,时代改变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正东风齐盛,变革大潮叠加科技大潮,中国保险业的面貌正在急剧的变化,是改变之路,更是回归之路。
感谢各位嘉宾参与今天的论坛并坚持到现在,下面我宣布,金麒麟暨2017保险高峰论坛到此圆满结束,期待下次再聚,谢谢!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