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乱局下的油价方程式 各方势力角逐

2014年06月21日 02:21  中国经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孟秋

  伊拉克的恐怖组织“伊拉克和黎帆特伊斯兰国”(简称为ISIS)的武装最近连续进攻得手,不但一度占领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甚至还攻占了中部城市提克里特,几乎兵临首都巴格达城下。面对恐怖武装的进攻,伊拉克政府军一溃千里。有意思的是,曾经出兵入侵伊拉克的美国选择置身事外,到本文发稿之前为止只是含糊地暗示可能使用空中力量对恐怖武装进行打击。国务卿克里甚至公开声称:“和伊朗就伊拉克问题进行公开对话”。这一表态显示了中东问题在世界地缘政治当中无可比拟的复杂性。

  中东国家从狭义上来说,包含了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沙特、埃及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人种是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以及犹太人,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伊斯兰教的教派当中又分出什叶派和逊尼派,以及其他各种小教派。巨量的石油输出、沟通三大洲的地理条件以及多样的宗教种族关系造成了这个地区的政治环境异常复杂。

  各方势力角逐

  中东地区的主要政治派别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主流的逊尼派穆斯林当政国家,包括埃及、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和约旦等。在这些国家当中又分为军方掌权的埃及、相对中立的约旦和君主制国家如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三种。

  君主制逊尼派穆斯林国家组成了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为中东除阿盟外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组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影响力可能还在阿盟之上;第二种派别则是以伊朗牵头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与同为什叶派穆斯林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结盟;第三种派别则是受到美国支持的以色列;第四种力量则是土耳其;第五种力量则是外来力量,主体是美国为首的北约盟国。

  此外还有各种散兵游勇夹杂其间,如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和法塔赫,黎巴嫩真主党,库尔德人武装,在边缘地带的也门等地的极端武装和最近兴起的阿拉伯逊尼派极端武装(ISIS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派别的力量在中东纵横捭阖,现在的主要战场已经由原来的巴勒斯坦地区,逐渐转移到了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它们之间的主要矛盾,也逐渐集中在了伊朗-叙利亚和美国-以色列-GCC国家这两派的对立之上。

  从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到今天伊拉克局势动荡不安,两派在这两个国家的热战经历了一番拉锯。叙利亚内战爆发时看起来美国-以色列-GCC国家占了先手,阿萨德政权岌岌可危。但是经过3年的战争,阿萨德政权仍旧屹立不倒,而在内战中发酵的恐怖组织如ISIS却已经开始反噬美国扶植的伊拉克政权。美国最需要一个稳定的伊拉克以便使自己能够在中东从容布局,但是现在ISIS连续在伊拉克攻城略地,迫使美国人不得不寻求合作伙伴,以便保持伊拉克现政权能够继续控制局面。

  有趣的是,伊拉克现在的政府总理马利基是一个什叶派穆斯林,跟伊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过去10年当中,美国对中东的绝对影响力看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军事实力也无法像从前那样长期支持美国在中东的既有战略。美国人亲自出兵清剿ISIS等恐怖组织武装已经不现实。因此,美国如果想要避免直接再度介入中东乱局而大幅消耗自己的实力,最佳方案就是跟自己在中东的敌对势力伊朗取得谅解。这正是国务卿克里宣布可以和伊朗就伊拉克问题进行公开对话的原因。

  但是美国和伊朗之间能够达成谅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面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叙利亚内战如何收场,其次是伊朗和以色列互信问题,第三是伊朗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又是处理伊朗和以色列敌对关系的重要因素,也影响到伊朗和GCC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能够暂缓中东乱局的关键性因素,其实并不在伊拉克政府如何收复提克里特和摩苏尔,而是此刻正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第五轮伊核问题六国谈判。如果谈判能够在7月20日的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形成实质性的突破,虽然不至于能够全面稳定中东局势,但是绝对会改写中东存在已久的政治态势。

  对国际原油市场影响大不如前

  有趣的是,当ISIS在伊拉克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国际油价的涨跌幅度却很小。6月16日ISIS武装兵临巴格达城下,而当天的国际油价却以下跌收盘。即便后来ISIS攻占了北部拜济镇的伊拉克最大炼油厂,国际油价才有轻微上扬。

  这其中有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是国际原油供应充足,而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原油的需求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扬;其次是中东主要产油国如沙特、科威特未受到安全威胁,伊拉克东南的产油区域如巴士拉等受到安全威胁也很小;第三则是伊朗核问题可能出现突破,对伊朗石油出口解禁成为可能,这样实际上能够对冲伊拉克危机可能造成的油价上涨局面;第四,ISIS这些恐怖组织也通过走私原油进行敛财。

  在叙利亚内战当中,ISIS秉持完全实用主义立场,其占领的叙利亚东部产油区不但向土耳其走私成品油,甚至还向叙利亚政府出售原油。因此,即便ISIS能够攻占伊拉克基尔库克这样的主要油田区域,国际油价的波动也不会很大,最多不过是影响到伊拉克石油出口总额而已。而自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拉克出口石油的总量尚未恢复到战前最高值,对于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已经不如从前。

  如果将中东乱局放在全球语境当中观察,它尚未能够出现可以改变全球政治格局的特征,但是反映了全球各大国家,尤其是美国和伊朗对于中东影响力的此消彼长。国际油价的变化,即使出现了涨跌,对于中国和欧盟来说影响最大,而对于基本能够实现能源自给的美国影响较小。这或许是美国在伊拉克危机当中采取的相对超然态度的原因。然而无论美国能够和伊朗联手也好,和自己的北约盟友发动对ISIS武装空中打击也好,恐怖组织已经坐大,难以彻底根除。伊拉克的动荡将会像叙利亚内战一样,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狗肉店主:半夜受电话质问 安全遭威胁
  • 体育意大利负哥斯达黎加 英格兰正式出局
  • 娱乐黄毅清被曝偷腥 趁黄奕怀孕约会有夫之妇
  • 财经北京房租熄火:5月环比涨幅为零整体停涨
  • 科技工信部:手机用户月均发送短信不到40条
  • 博客毛泽东缺席周恩来葬礼的两种解释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发起集体裸跑要求校方装空调(图)
  • 谢作诗:高房价已成经济社会绞肉机
  • 谢百三:经济下行致本周股市下跌
  • 钮文新:致肖钢 新股发行有严重错误
  • 沙黾农:中国股票变成了彩票
  • 叶檀:中小板成立十年带来了什么?
  • 王小广:房地产调整是长期拐点
  • 社科院张明:近期人民币缘何贬值
  • 吴国平:在山脚位置更多的是机会
  • 张化桥:如何挽救中国的股市
  • 后知后觉:4大利空致A股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