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多空观望 郑糖节后颓势难改

2014年01月30日 01:0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王朱莹

  2014年开年,郑糖期价延续了2013年底的下跌趋势,且跌速加大。郑糖主力1405合约最低下探至4355元/吨,创了2009年8月以来新低。目前产区现货报价4600元/吨。据了解,广西主要糖厂成本大致在4700元附近,期现货价格已经跌破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国内外糖市的反弹,更多还是技术层面因素,糖价节后仍有一定下行压力,包括云南糖大量上市、进口量保持高位,都会对市场形成压力。

  白糖期价创阶段新低

  受现货市场表现疲软拖累,白糖期货价格1月以来加速下跌,开年以来累计下跌7.83%。郑糖主力1405合约最低下探至4355元/吨,创了2009年8月以来新低。

  针对白糖近期下跌原因,安信期货分析师刘鹏认为,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国内供应高峰到来而需求不旺是根本原因。从供应端来看,1月份通常是甘蔗的工艺成熟期,糖分达到最高值,因此1月份通常是制糖企业在本榨季的产糖高峰期。而从需求端来看,通常1月份是春节备货高峰时期,但今年的旺季不旺,随着春节的不断临近,下游企业备货已近尾声。目前下游糖果行业已提前结束生产,而饮料行业在不断下调产能后也将结束生产,需求不旺的情况愈发严重。这点从产销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除云南外,其他四大主产区(广西、海南、广东、新疆)均出现了产糖量略降,销糖量大幅下降,产销率下降的情况。这说明需求不旺是近期供应过剩压力显著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大量进口糖到港成为加速下跌的导火索。中国11月食糖进口量为47.6万吨,同比增加272.41%,12月食糖进口量为43.5万吨,同比增加61.97%。而从全年的数据看,中国2013年食糖总进口量为454.6万吨,较上年增加21.31%。这个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是2009年的4倍多。给本来就供应过剩的国内市场雪上加霜。

  第三,全球食糖供应过剩导致糖价进入下行通道。全球主产国在2013年底到2014年初期间纷纷进入产糖高峰期,使得供应过剩。此外,最近新兴市场货币暴跌,刺激这些国家在以美元计价的食糖市场上卖糖,最典型的就是巴西、印度。国际糖价目前跌至15美分,使国内进口糖加工完全成本跌破4000元/吨。这对国内糖市形成巨大压力。

  1月29日,郑糖主力1405合约微弱反弹,全日上涨0.23%或10元/吨,收报4413元/吨。长江期货黄尚海表示,昨日糖价低位反弹,首先是因为临近春节,空方资金获利了结;此外,外糖重回15美分,也导致了市场的小幅反弹。从目前的糖市来看,虽然全球依然供过于求,但供过于求的量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利空程度在减弱;同时,目前的期货价格已经低于我国主要糖企的成本,对市场也形成了心理支撑。

  短线难改颓势

  从反弹的持续性来看,黄尚海并不看好,节后新糖继续大量上市,以及印度等国大量糖待出口,可能继续压制糖价。

  刘鹏也认为反弹延续的可能性较小,原因在于春节过后国内糖市将公布1月产销数据,目前广西等食糖主产区销售进度偏慢,且春节后通常会逐步进入消费淡季,预计1月产销数据利空的可能性偏大。而由于具体的收储政策还未出台,近期收储预期对糖价的支撑力有限,不能从根本动摇供应过剩的基本面。

  万达期货分析师刘永华也表示,糖价节后还有一定的压力,包括云南糖大量上市、进口量保持高位,都会对市场形成压力。近期国内外糖市的反弹,更多还是技术层面因素。预计外糖在14.5-15美分区间,国内在4400元/吨一线震荡的概率较大。

  现货市场的疲弱局面是白糖期价下跌的主要原因,目前产区现货报价4600元/吨,已经跌破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光大期货研究员张笑金表示,今年处于供过于求第三年,尽管供过于求量有所减少,但供应仍较为充裕,且目前处于压榨高峰,供应集中,糖价压力较大,缺乏利好因素,这一过程将持续到4月份榨季即将结束之时。未来夏季消费高峰启动库存压力得以消化,行情也将实现多空转换。

  短期来看外盘持续疲弱、年后即将公布的1月销售数据不容乐观,糖价恐将继续弱势下行,5月期货价格下一关键点位4200元/吨。收储政策的明确也让空头变得较为谨慎,因而糖价大幅下跌的基础也不存在,弱市中筑底,逐渐消化库存压力,在下一年度种植面积减少的预期中有望迎来下半年的反弹行情。

  按照今年的广西甘蔗收购价,广西主要糖厂成本大致在4700元附近,已经高于现货市场价格和期货价格。同时,原糖期货价格也在成本附近徘徊。长江期货黄尚海认为 未来糖价进一步下跌空间不大,成本支撑是一个原因,全球过剩的利空因素经过3年的发酵,已经被市场所体现,而原糖和乙醇的比价平衡对市场也形成了较强的支撑。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为了维护蔗农利益,糖作物将继续实施临时收储政策。但是由于目前国储糖存量较大,近期实施收储的空间有限。黄尚海表示,由于进口糖的压力,即使实施收储政策,对市场的利多也比较有限,未来期价的上涨还是需要供需方面的实质性变化。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东肇庆女子自曝艳照举报官员包二奶
  • 体育李娜谈耳光门直斥无聊 英超-曼城5-1登顶
  • 娱乐春晚节目单发布 语言类缩水引吐槽 调查
  • 财经评论称人民币外升内贬最大受益者是政府
  • 科技联想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 博客刘卫兵:20年前春节街头买花姑娘(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给中学女生的恋爱箴言:别让傻瓜吻你
  • 林采宜:2014信托是否会爆表
  • 连平: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怎么走
  • 董登新:房地产大开发是反城镇化
  • 沈建光:信托警报解除是谁的胜利
  • 徐斌:2014不会是1998的重复
  • 宋建文:浅谈阿里余额宝与微信理财通
  • 钮文新:中国是否存在货币危机
  • 安邦:打破刚性兑付神话宜早不宜迟
  • 木子斫:2020年居民收入倍增能实现吗
  • 朱大鸣:房价坚挺因占地方创收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