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期货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谷物及软商品事业部首席研投顾问刘学军为新浪财经“百位投资人展望2014”撰文,展望2014年,他认为软商品主要品种棉花、白糖将失去收储政策的保护,近年来收储造成的巨大库存面临去库存化,软商品回归市场将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放开了农产品市场和价格,但随着粮食的连年丰收,引发政府对“谷贱伤农”的担忧,因此在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对我国粮食实行最低保护价收储的政策。随后,国家首先针对主粮进行丰年收储保护农民、欠年抛储稳定供应,以及定期不定期的轮库以新粮换陈粮,保证国库仓廪殷实。
毋庸置疑,以人均较低的耕地水平要保障人口第一大国的粮食供应,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因此,收储制度的推出及实行,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市场稳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收储品种从主粮向其它经济作物的不断扩大,以及在收储价格上出现严重偏离市场供求关系、忽视了中国市场向全球开放的客观实际,僵硬的收储制度也不断暴露出其弊端和不合理之处。尤其是在近年来实行的棉花、食糖等软商品临储机制导致国产棉花、食糖库存高企,进口剧增的不利局面,临储机制倍受市场人士的诟病,政策主导无视市场规律,使制定收储制度的初衷难以体现,市场价格被严重扭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国实行数年的农产品收储制度已走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展望2014年,软商品主要品种棉花、白糖将失去收储政策的保护,近年来收储造成的巨大库存面临去库存化,软商品回归市场将势在必行。
纺织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我国出口创汇的贡献功不可没、对保障就业居功至伟,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纺织业的“夕阳产业”特点也逐渐显露出来,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由经济发达向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的市场规律作用显性增强,而棉花作为纺织业的主要原料也将逐渐的失去其战略和战备特性。因此,过度的保护使国内收储棉价高企、与市场的脱节越来越远。重归市场后,棉花价格何去何从?个人认为,内外差、期现差、月际差的合理回归才是根本,新年伊始,CF1411价格暴跌不是市场恐慌,而是理性回归,只有不断的提高棉花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使纺织企业愿意并能够接受的棉价,才能形成供求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合理的市场价格,也才能形成适应新形势下的粮棉比价关系。
白糖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中国甘蔗产地较为集中,在前些年全球及国内白糖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源头垄断的定价机制起主导作用。但是随着南北半球共振进入丰产周期、全球生产过剩的不断加大,白糖的供求关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因此价格的下跌也是极为正常的市场反应。而我们的有关政策制定无视市场规律,以远高于市场价格收储白糖,也形成了与棉花极为相似的情况,即国产糖束之库中、进口糖不断涌入,政策的初衷不仅没有起到作用,相反,由于大量原糖加工项目的上马更加速了对传统制糖行业及蔗农的冲击。一般情况下,甘蔗的生产环节的丰歉周期大致为3-4年,自10/11榨季以来全球已连续四个榨季供应过剩,而下一榨季有望出现供求平衡或供不应求。因此,下榨季巴西因素至关重要,明年四月份之后巴西如不出现市场预期的减产,则期价寻底路漫漫,即使其减产,如果减产量不足以大幅消化现有库存,即使期价反弹也高度有限。
2014年,对软商品来说,既看到了希望,也将面临市场考验,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走过了软商品交投萎缩、持仓低迷的寒冬,春天还会远吗?
(本文作者介绍:中粮期货执行董事、谷物及软商品事业部首席研投顾问 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