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管金生阴影下:国债期货的前世今生

2013年10月11日 08:09  中国企业家网 

  国债期货在中国的证券往事中,曾上演过花果山称王、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等一幕幕玄幻剧,18年后,该产品在万千期待中出场

  文_本刊记者 林默编辑_吴金勇

  7月18日,66岁的管金生在上海与120多个原万国证券的老员工欢聚。管的再次露面勾起了人们对18年前“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回顾和对“英雄”管金生的扼腕叹息。

  

  现实世界中命运安排有时比电影更精彩。管金生露面时间与证监会着手推出新国债期货几乎同步,7月8日至7月14日,中金所就《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9月6日,新的国债期货正式交易。然而自重启交易至今,肩负着利率市场化重任的国债期货运行已接近满月,可交易行情一直徘徊在冰点。国债期货上市首日,三个合约总成交量仅为3.6万手,与股指期货及其它期货品种上市首日的成交量相去甚远。而此后的日成交则日益惨淡,业绩最差的一天当日成交量仅有5000余手。9月23日,中秋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国债期货三张合约总成交7674手,较节前进一步萎缩。

  监管层为防止“327”事件重演,从产品设计、硬件技术、交易和监管上所做的更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的冷清。

  “国债期货交易不活跃,与交易规则、参与对象都有密切的关系。目前银行与保险公司都不能进入国债期货交易,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鲜有能够或愿意参与到交易中的,交易主体以散户和私募基金为主。加之眼下国债期货的保证金比例是3%,国际上常见的保证金比率为1%左右,而低保证金率是国债期货这一投资工具的魅力所在,目前3%的保证金比率让国债期货的吸金能力下滑。”国泰基金[微博]固定收益部总监裴晓辉告诉《中国企业家》。

  国债期货被监管规则密集束缚的今生,源于它有一个格外疯狂的前世,与之相关的1995年2月23日,被外媒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在关于国债期货前世的记载中,舆论最愿意接受的327版本是“权贵资本中经开内幕交易、管金生遵循市场规律却英雄气短”。

  其实,人们只是选择性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部分事实。国债期货的前世,并非江湖传说中那样黑白分明。

  把镜头推回到1995年,推回到国债期货前世最疯狂与悲壮的一年,亦是中国资本市场萌芽与混沌的时日。

  1995年1月,即将于当年7月1日到期兑付的923国债现券,是否会得到财政部更高的保值贴息,成了国债期货博弈的焦点,327国债期货合约对应的即是923国债现券。期货市场分化出了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下称“中经开”)为代表的多方,以及以万国证券、辽国发为主力的空方。

  中经开是财政部的独资子公司,有一套耀眼的班底,董事长田一农系原财政部副部长;总经理朱扶林曾是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司长,而主管证券、期货业务的戴学民亦出自财政部综合计划司。

  而管金生挂帅的万国证券则在彼时的国内证券业中独步江湖,万国是国内第一家与银行脱离、第一家股份化的证券公司,一度持有中国七成的A股和几乎所有的B股,承销业务占全国的六成。

  对于多空双方立场划分的依据,通常的解释是作为财政部嫡子的中经开早已从财政部获悉保值贴补率将上调,923国债会以148元兑付,因而全力做多327。而管金生则依据市场规律推测,彼时的宏观调控导向要在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923国债的保值贴补率不可能上调,最高会维持在8%的水平,因而站在了空方阵营。

  在这个流传了18年的版本中,坚守市场原则的管金生壮烈而悲情。但这也许只是舆论又一次美化了英雄,为管披上了市场的外衣。

  万国证券前高管告诉《中国企业家》,管金生一力做空,最根本的原因并非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判断,而是与其对手中经开一样,在豪赌来自财政部的消息。斯时,万国证券国债期货的负责人亦出身于财政部,管金生相信这位负责人能够摸准财政部的脉搏,坚信不仅不会贴息,保值贴补率还会下降,才坚持了做空的策略建议。

  亲历了327事件的上交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曾如此总结当年的多空双方,“两者的消息渠道可能不一样,但双方都很自信。”

  虽然相信了错误的消息,但在2月23日多空双方全面开战前,万国证券也曾经有过一线生机。由于1995年2月,市场中关于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率的消息盛行,2月18日,万国证券的一众高管层共同向管金生建言,是否应改向多头。但管金生在香港并购时结识的一位女性朋友力荐管金生看空。最终,英雄难过美人关。万国证券也因此错过了最后的逃生机会。

  5天后,就有了惊心动魄的8分钟,有了A股市场中最黑暗的一天。陷入孤立无援的管金生在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相当于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而所有的923国债总额只有240亿元,场内的多方全部爆仓。万国证券与管金生的人生从此被打乱。

  多年后,尉文渊被问及管金生在327事件中是否清醒,尉果断回应称“不清醒,他在那之前一年就没清醒过”。

  而上述万国证券原高管也告诉《中国企业家》,“在327前,万国证券的另外一单期货交易也与中经开对上了,我去找管金生问怎么办,他竟然告诉我没关系,不要理中经开。我当时就懵了,这是期货交易,与大庄家对上了怎么能不理。以管老板当年的状态,即使没有327,也一定会有427、527。”

  曾有人评价管金生挂帅万国证券的8年,唯一犯错的最后8分钟断送了万国的基业和自己的前程。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审视,至少在327事件中,管金生的错误在前端早已种下,最后8分钟也许是他最正确的决策,因为这8分钟终结了那个野蛮而疯狂的交易时代,直接导致了国内两大交易所管理体制的改变,也结束了期货多头管理的局面。

  2013年7月18日,在国债期货交易重启前50天,管金生与大家一起庆祝“英年早逝”的万国证券25岁的生日。

  这个悲壮又微妙的时间点,避世多年的管老板再度露面。4个多小时的聚会中,管金生告诉他的旧部,“七八个读书人当初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没有用国家一个用工编制指标,办起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万国证券)。而327这样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我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万国人的命运。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会有人去客观公正地评说这段历史,这肯定将是一个具指标意义的历史性进步。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只能祈求但不能奢求,更不能强求。因为追求拼搏乃人性,舍得放下是禅心。”

  当年统帅万国证券叱咤风云的豪迈、提篮桥监狱8年铁窗生涯的不甘与不平、以及出狱后希望从禅意中找寻平静,都在管金生的短短数语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3年出狱后的管金生曾试图转做投资,也有过几次不错的机会,但均未能成功,后来索性金盆洗手。英雄迟暮,总让人唏嘘感伤。但听者中也有人不认同管老板的态度。

  “时至今日管金生还在公开讲这些话,那只能说明他并未真正地反思。管老板说万国证券没有花国家一分钱,万国证券的十个大股东中,有九个是上海国资背景,筹建公司期间花的钱是不是国家的钱?管说没有用国家一个用工编制指标,公司建立初期的几位高管编制都挂在大股东上国投那里,我还有上国投的工号,当时如果没有上国投的人事编制我是不同意去万国证券的,这是不是国家的用工编制指标?还有管老板说‘终究有一天会有人去客观公正地评说这段历史’,潜台词就是希望大家说他是对的,可他当年明知对手是流氓,却非要与流氓打一架,难道他就没有错吗?”上述万国证券高管向《中国企业家》坦陈。

  无论管金生是否反思,担负着重启国债期货之责的监管者,对国债期货的前世反思甚为深刻。

  2011年,曾负责调查处理327事件的原证监会副主席李剑阁,条分缕析地反思了327。“当时的市场真的不行,比如交易所的基础设施,过去连个电脑都没有,也没有限仓制度,一个人可以无穷下单。而且当时只有2%的保证金,证券公司收1%,交易所收1%,但是为了扩大交易,证券商也不好好收,交易所也不好好收,就变成两个人在赌,不动用真金白银就在那喊,风险很大。如果真的往里放钱,因为涉及利益,大家可能反而会小心一点。另外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和法规监管等方面政策不健全。”李剑阁表示。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将327国债期货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327国债期货的标的不是国债利率,他们赌的是国家的保值贴补率,炒作的标的错误;当时国债总量较少,钱比货多,容易出现逼仓现象;当时风险管理保证金太低,在交易前无前置性审查。

  监管者为国债期货制定的新规延续了他们的反思。

  尽管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国债期货交易是为了促进国库券销售,进而筹措财政资金。今日归来的国债期货交易是为了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提供一个套保的工具,定位一个利率锚。两者出生的背景迥异,今日的期货市场比之往昔亦判若云泥。

  7月初,证监会批准中金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国债期货在中金所的交易将通过高端大气上档次的NGES1.5技术系统进行,这套素以性能稳、容量大闻名的系统每天可处理2000万笔交易,平均每秒1.7万笔,与18年前没有电脑的上交所天壤之别。随后,中金所就国债期货合约及规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5年期国债期货将最低交易保证金设为2%,涨跌停板设为±2%。

  不同于327事件中以单一债券作为国债期货交易标的,中金所推出新规中,5年期国债期货对应的可交割券范围为剩余期限4至7年的国债,此类现券目前其存量达1.9万亿,且流动性较好。这种以名义标准券交割的设计不仅可以扩大可交割国债的范围,增强价格的抗操纵性,还可以减小交割时的逼仓风险。

  尽管征求意见稿中2%的保证金率已超过了1%的国际标准,但9月3日,中金所发布《关于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又进一步将保证金比率从2%提高到3%。

  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保证金比例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8月16日的光大乌龙指事件,让监管者趋向于更加谨慎,因而在国债期货上市初期提高了保证金比例。由于期货公司为降低风险,实际操作中会在既有保证金比例上加收1%-2%,这让交易者承担的真实保证金比例上升到了4%-5%。

  监管者的审慎还体现在其对入场者的谨慎挑选。

  9月3日,国债期货开盘前3天,证监会公布了《公募基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指引》。在与国债相关业务的监管机构中,证监会是唯一明确了交易规则的监管者。对于银行与保险公司能否投资国债期货、投资比例等等,银监会与保监会至今保持了沉默。

  即使是证监会公布的交易指引,在业界看来也偏于保守。

  “比如证监会规定基金在任何交易日日终,持有的卖出国债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持有的债券总市值的30%。这也就意味着债券基金在国债期货中能够套保的比例只有30%,这对于基金整体的套保意义不大。”一位市场人士告诉本刊。

  除却主观上对国债期货兴趣不大,基金公司进场国债期货还面临着现实的门槛。由于只有基金合同规定投资范围里包含国债期货一项,基金才可以从事这一业 务,而众多老牌基金的合同里并没有相关条款。而要修改基金合同,基金公司需将相关投资决策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等报公司董事会批准,并在公司内部建立国债期 货交易决策部门或小组,并授权特定的管理人员负责国债期货的投资审批事项,涉及交易运保等多个后台部门。此外,还需要召集基金持有人大会,才能修改基金合 同。昂贵的时间成本与繁琐的工作,挡住了基金公司申请开通此项业务的热情。

  管金生3

  而在证监会划入的准入者中,以没有包含外国投资者同样尚未获准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机制投资国债期货等潜在的大鳄。

  而对于希望进入国债期货的投资者,监管者定下的门槛是:账户上必须有50万元资金,要有金融期货知识和相关的投资经历。且在做国债期货之前,必须具 备在大连、上海、郑州三大交易所中任何一个有投资10笔业务经历或20笔的仿真交易记录。此外还要通过中金所关于投资准入的相关知识考试。

  国债期货如同深似海的豪门,把大部分资本巨鳄与热情的小散户都拦在门外。

  “此次推出的国债期货制度下再也不会出现327,也不会出现两家机构对决的一幕。因为制度推出前监管层已经充分吸取了此前的教训,只是目前监管者的态度过于谨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样同样不利于市场的发展。”一位期货交易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

  监管者如履薄冰,小心前行。而配上了每秒处理1.7万笔交易的NGES1.5技术系统的国债期货,每日的交易量却只有几千手。其实327国债期货之 所以会成为多空双方的角力点,症结在于国债期货的标的利率为固定票面利率加上保值贴补率,每月公布一次的保值贴补率推动了多空双方的豪赌,而这一变量在今 日已不复存在,可监管层把所有国债期货前世的教训都加倍束缚到了它的今生。

  过犹不及,生长在乱世又涅槃于牢笼中,国债期货前世今生的关键词依然是扭曲。

  7月18日,66岁的管金生在上海与120多个原万国证券的老员工欢聚。管的再次露面勾起了人们对18年前“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回顾和对“英雄”管金生的扼腕叹息。 

  现实世界中命运安排有时比电影更精彩。管金生露面时间与证监会着手推出新国债期货几乎同步,7月8日至7月14日,中金所就《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9月6日,新的国债期货正式交易。然而自重启交易至今,肩负着利率市场化重任的国债期货运行已接近满月,可交易行情一直徘徊在冰点。国债期货上市首 日,三个合约总成交量仅为3.6万手,与股指期货及其它期货品种上市首日的成交量相去甚远。而此后的日成交则日益惨淡,业绩最差的一天当日成交量仅有 5000余手。9月23日,中秋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国债期货三张合约总成交7674手,较节前进一步萎缩。

  监管层为防止“327”事件重演,从产品设计、硬件技术、交易和监管上所做的更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的冷清。

  “国债期货交易不活跃,与交易规则、参与对象都有密切的关系。目前银行与保险公司都不能进入国债期货交易,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鲜有能够或愿意参 与到交易中的,交易主体以散户和私募基金为主。加之眼下国债期货的保证金比例是3%,国际上常见的保证金比率为1%左右,而低保证金率是国债期货这一投资 工具的魅力所在,目前3%的保证金比率让国债期货的吸金能力下滑。”国泰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裴晓辉告诉《中国企业家》。

  国债期货被监管规则密集束缚的今生,源于它有一个格外疯狂的前世,与之相关的1995年2月23日,被外媒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在关于国债期货前世的记载中,舆论最愿意接受的327版本是“权贵资本中经开内幕交易、管金生遵循市场规律却英雄气短”。

  其实,人们只是选择性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部分事实。国债期货的前世,并非江湖传说中那样黑白分明。

  把镜头推回到1995年,推回到国债期货前世最疯狂与悲壮的一年,亦是中国资本市场萌芽与混沌的时日。

  1995年1月,即将于当年7月1日到期兑付的923国债现券,是否会得到财政部更高的保值贴息,成了国债期货博弈的焦点,327国债期货合约对应 的即是923国债现券。期货市场分化出了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下称“中经开”)为代表的多方,以及以万国证券、辽国发为主力的空方。

  中经开是财政部的独资子公司,有一套耀眼的班底,董事长田一农系原财政部副部长;总经理朱扶林曾是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司长,而主管证券、期货业务的戴学民亦出自财政部综合计划司。

  而管金生挂帅的万国证券则在彼时的国内证券业中独步江湖,万国是国内第一家与银行脱离、第一家股份化的证券公司,一度持有中国七成的A股和几乎所有的B股,承销业务占全国的六成。

  对于多空双方立场划分的依据,通常的解释是作为财政部嫡子的中经开早已从财政部获悉保值贴补率将上调,923国债会以148元兑付,因而全力做多 327。而管金生则依据市场规律推测,彼时的宏观调控导向要在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923国债的保值贴补率不可能上调,最高会维持在8%的水平,因 而站在了空方阵营。

  在这个流传了18年的版本中,坚守市场原则的管金生壮烈而悲情。但这也许只是舆论又一次美化了英雄,为管披上了市场的外衣。

  万国证券前高管告诉《中国企业家》,管金生一力做空,最根本的原因并非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判断,而是与其对手中经开一样,在豪赌来自财政部的消息。斯时,万国证券国债期货的负责人亦出身于财政部,管金生相信这位负责人能够摸准财政部的脉搏,坚信不仅不会贴息,保值贴补率还会下降,才坚持了做空的策略建议。

  亲历了327事件的上交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曾如此总结当年的多空双方,“两者的消息渠道可能不一样,但双方都很自信。”

  虽然相信了错误的消息,但在2月23日多空双方全面开战前,万国证券也曾经有过一线生机。由于1995年2月,市场中关于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率的消息盛行,2月18日,万国证券的一众高管层共同向管金生建言,是否应改向多头。但管金生在香港并购时结识的一位女性朋友力荐管金生看空。最终,英雄难过美人关。万国证券也因此错过了最后的逃生机会。

  5天后,就有了惊心动魄的8分钟,有了A股市场中最黑暗的一天。陷入孤立无援的管金生在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相当于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而所有的923国债总额只有240亿元,场内的多方全部爆仓。万国证券与管金生的人生从此被打乱。

  多年后,尉文渊被问及管金生在327事件中是否清醒,尉果断回应称“不清醒,他在那之前一年就没清醒过”。

  而上述万国证券原高管也告诉《中国企业家》,“在327前,万国证券的另外一单期货交易也与中经开对上了,我去找管金生问怎么办,他竟然告诉我没关系,不要理中经开。我当时就懵了,这是期货交易,与大庄家对上了怎么能不理。以管老板当年的状态,即使没有327,也一定会有427、527。”

  曾有人评价管金生挂帅万国证券的8年,唯一犯错的最后8分钟断送了万国的基业和自己的前程。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审视,至少在327事件中,管金生的错误在前端早已种下,最后8分钟也许是他最正确的决策,因为这8分钟终结了那个野蛮而疯狂的交易时代,直接导致了国内两大交易所管理体制的改变,也结束了期货多头管理的局面。

  2013年7月18日,在国债期货交易重启前50天,管金生与大家一起庆祝“英年早逝”的万国证券25岁的生日。

  这个悲壮又微妙的时间点,避世多年的管老板再度露面。4个多小时的聚会中,管金生告诉他的旧部,“七八个读书人当初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没有用国家一个用工编制指标,办起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万国证券)。而327这样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我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万国人的命运。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会有人去客观公正地评说这段历史,这肯定将是一个具指标意义的历史性进步。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只能祈求但不能奢求,更不能强求。因为追求拼搏乃人性,舍得放下是禅心。”

  当年统帅万国证券叱咤风云的豪迈、提篮桥监狱8年铁窗生涯的不甘与不平、以及出狱后希望从禅意中找寻平静,都在管金生的短短数语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3年出狱后的管金生曾试图转做投资,也有过几次不错的机会,但均未能成功,后来索性金盆洗手。英雄迟暮,总让人唏嘘感伤。但听者中也有人不认同管老板的态度。

  “时至今日管金生还在公开讲这些话,那只能说明他并未真正地反思。管老板说万国证券没有花国家一分钱,万国证券的十个大股东中,有九个是上海国资背景,筹建公司期间花的钱是不是国家的钱?管说没有用国家一个用工编制指标,公司建立初期的几位高管编制都挂在大股东上国投那里,我还有上国投的工号,当时如果没有上国投的人事编制我是不同意去万国证券的,这是不是国家的用工编制指标?还有管老板说‘终究有一天会有人去客观公正地评说这段历史’,潜台词就是希望大家说他是对的,可他当年明知对手是流氓,却非要与流氓打一架,难道他就没有错吗?”上述万国证券高管向《中国企业家》坦陈。

  无论管金生是否反思,担负着重启国债期货之责的监管者,对国债期货的前世反思甚为深刻。

  2011年,曾负责调查处理327事件的原证监会副主席李剑阁,条分缕析地反思了327。“当时的市场真的不行,比如交易所的基础设施,过去连个电脑都没有,也没有限仓制度,一个人可以无穷下单。而且当时只有2%的保证金,证券公司收1%,交易所收1%,但是为了扩大交易,证券商也不好好收,交易所也不好好收,就变成两个人在赌,不动用真金白银就在那喊,风险很大。如果真的往里放钱,因为涉及利益,大家可能反而会小心一点。另外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和法规监管等方面政策不健全。”李剑阁表示。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将327国债期货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327国债期货的标的不是国债利率,他们赌的是国家的保值贴补率,炒作的标的错误;当时国债总量较少,钱比货多,容易出现逼仓现象;当时风险管理保证金太低,在交易前无前置性审查。

  监管者为国债期货制定的新规延续了他们的反思。

  尽管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国债期货交易是为了促进国库券销售,进而筹措财政资金。今日归来的国债期货交易是为了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提供一个套保的工具,定位一个利率锚。两者出生的背景迥异,今日的期货市场比之往昔亦判若云泥。

  7月初,证监会批准中金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国债期货在中金所的交易将通过高端大气上档次的NGES1.5技术系统进行,这套素以性能稳、容量大闻名的系统每天可处理2000万笔交易,平均每秒1.7万笔,与18年前没有电脑的上交所天壤之别。随后,中金所就国债期货合约及规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5年期国债期货将最低交易保证金设为2%,涨跌停板设为±2%。

  不同于327事件中以单一债券作为国债期货交易标的,中金所推出新规中,5年期国债期货对应的可交割券范围为剩余期限4至7年的国债,此类现券目前其存量达1.9万亿,且流动性较好。这种以名义标准券交割的设计不仅可以扩大可交割国债的范围,增强价格的抗操纵性,还可以减小交割时的逼仓风险。

  尽管征求意见稿中2%的保证金率已超过了1%的国际标准,但9月3日,中金所发布《关于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又进一步将保证金比率从2%提高到3%。

  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保证金比例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8月16日的光大乌龙指事件,让监管者趋向于更加谨慎,因而在国债期货上市初期提高了保证金比例。由于期货公司为降低风险,实际操作中会在既有保证金比例上加收1%-2%,这让交易者承担的真实保证金比例上升到了4%-5%。

  监管者的审慎还体现在其对入场者的谨慎挑选。

  9月3日,国债期货开盘前3天,证监会公布了《公募基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指引》。在与国债相关业务的监管机构中,证监会是唯一明确了交易规则的监管者。对于银行与保险公司能否投资国债期货、投资比例等等,银监会与保监会至今保持了沉默。

  即使是证监会公布的交易指引,在业界看来也偏于保守。

  “比如证监会规定基金在任何交易日日终,持有的卖出国债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持有的债券总市值的30%。这也就意味着债券基金在国债期货中能够套保的比例只有30%,这对于基金整体的套保意义不大。”一位市场人士告诉本刊。

  除却主观上对国债期货兴趣不大,基金公司进场国债期货还面临着现实的门槛。由于只有基金合同规定投资范围里包含国债期货一项,基金才可以从事这一业务,而众多老牌基金的合同里并没有相关条款。而要修改基金合同,基金公司需将相关投资决策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等报公司董事会批准,并在公司内部建立国债期货交易决策部门或小组,并授权特定的管理人员负责国债期货的投资审批事项,涉及交易运保等多个后台部门。此外,还需要召集基金持有人大会,才能修改基金合同。昂贵的时间成本与繁琐的工作,挡住了基金公司申请开通此项业务的热情。

  而在证监会划入的准入者中,以没有包含外国投资者同样尚未获准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机制投资国债期货等潜在的大鳄。

  而对于希望进入国债期货的投资者,监管者定下的门槛是:账户上必须有50万元资金,要有金融期货知识和相关的投资经历。且在做国债期货之前,必须具备在大连、上海、郑州三大交易所中任何一个有投资10笔业务经历或20笔的仿真交易记录。此外还要通过中金所关于投资准入的相关知识考试。

  国债期货如同深似海的豪门,把大部分资本巨鳄与热情的小散户都拦在门外。

  “此次推出的国债期货制度下再也不会出现327,也不会出现两家机构对决的一幕。因为制度推出前监管层已经充分吸取了此前的教训,只是目前监管者的态度过于谨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样同样不利于市场的发展。”一位期货交易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

  监管者如履薄冰,小心前行。而配上了每秒处理1.7万笔交易的NGES1.5技术系统的国债期货,每日的交易量却只有几千手。其实327国债期货之所以会成为多空双方的角力点,症结在于国债期货的标的利率为固定票面利率加上保值贴补率,每月公布一次的保值贴补率推动了多空双方的豪赌,而这一变量在今日已不复存在,可监管层把所有国债期货前世的教训都加倍束缚到了它的今生。

  过犹不及,生长在乱世又涅槃于牢笼中,国债期货前世今生的关键词依然是扭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调查:超七成网友不满意现行放假安排
  • 体育NBA-林书豪替补14+7火箭大胜 视频
  • 娱乐汪峰章子怡被拍海外度假 牵手喂饭同盖毯
  • 财经报告称城镇职工5年涨薪七成 人均46769元
  • 科技手机预装软件不能卸:预装一个挣五元
  • 博客好囧:颐和园大黄鸭放气低头(组图)
  • 读书加拿大作家爱门罗获2013诺贝尔文学奖
  • 教育辽宁文科状元放弃港大复读 称适合北大
  • 谢百三:征收遗产税会害苦有房族
  • 吕随启:为何不能期待免费医疗
  • 张明:美联储退出量宽的新变数
  • 春根之言:遗产税或使香港房价暴涨
  • 龚蕾:美联储女主席你不知道的五方面
  • 永新人:我们的收入咋赶不上GDP增长
  • 刘杉:中国打东盟牌制衡美国
  • 张庭宾:美国两党顶牛到何时
  • 陶冬:新兴市场必有一劫
  • 曹凤岐: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