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期待期货公司境外经纪业务早日“开闸”
7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一票否决中储粮集团于2011年提出的大豆海外期货交易权的申请。虽然国资委尚未公开上述消息,但中储粮内部人士已经知晓这一结果。对于国资委做出的这一决定,很多业内人士表示不理解。而据记者了解,遭否决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央企参与境外期货交易“不安全”。
中储粮急需开展境外交易
据悉,中储粮集团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境外大豆期货交易申请。之所以提出境外申请是缘于其急需期货工具对冲风险。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粮油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肩负着中国粮油储备职责的中储粮,需要期货工具对冲中央储备粮购销风险。此外,中储粮从单纯的政策性粮油储备向粮油加工、贸易全产业链拓展的转型战略,也需要利用期货市场“熨平”进出口价格风险。
此前,中储粮曾对国际四大粮商 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 开展多方面调研。掌控整条产业链和用好金融衍生工具,是上述外资粮油巨头控制全球80%粮食交易量的“法宝”。在中粮、中纺粮油、九三油脂等国内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都已涉足境外期货交易,并初步起到稳定经营效果的情况下,获取境外期货交易资格,成为中储粮转型的重要一环。
两年后遭国资委一票否决
但是,中储粮的这项申请最终在2013年的7月29日被国资委一票否决。农业信息门户网站吾谷网认为,国资委对中储粮海外期货交易权申请投否决票主要出于两点考虑。其一是因为之前有过国有企业海外期货投资造成巨额亏损的前车之鉴。其二是因为参与境外期货交易的通道“不安全”。
2003年,同样是受到国资委直接进行管理的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在获得海外期货交易权后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最后因决策不当,最终造成了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自从此次期权交易巨亏案例发生之后,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对国有企业获得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发放从严。因此中储粮的此次海外期货交易权申请失败,也可以被看作为国资委对于下属企业在境外进行期货交易缺乏信心的表现。
此外,中储粮境外大豆期货交易申请被否,也与央企境外期货交易通道“不安全”有关。按照现有模式,央企参与境外期货市场要直接与境外中介机构“打交道”,很容易暴露头寸,引发境外资金的“围剿”。
期待境外经纪业务“开闸”
中储粮境外期货交易申请遭否的背后,实际上亦说明市场期待国内期货公司境外经纪业务早日“开闸”。
为了满足中国企业境外期货交易需求,证监会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去年年底,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第八届中国国际 深圳 期货大会”上曾表示,正积极研究推进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这有望为央企参与境外期货市场提供“安全通道”。
通过境内期货公司的代理,境外机构只能获得中国企业综合账户的资金情况和头寸,“隐藏”了央企的真实身份和持仓。更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能够对央企境外期货交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早在2011年,永安、中粮、国际期货三家公司曾被证监会获准参与期货公司境外经纪业务试点的筹备工作,但是,时至今日期货公司境外经纪业务仍然没有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