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交易申请遭否决 央企参与境外期货陷两难

2013年08月07日 09:04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08月07日讯

  从“大粮仓”向“大粮商”发展,中储粮的转型之路近日再起波澜。据报道,国资委已否决中储粮集团早在2011年就提出的境外大豆期货交易申请。近年来央企境外期货交易频现亏损,使国资委不得不对央企境外期货交易从严管理。

  境外期货交易需求迫切

  随着国内粮油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肩负着中国粮油储备职责的中储粮,需要期货工具对冲中央储备粮购销风险。此外,中储粮从单纯的政策性粮油储备向粮油加工、贸易全产业链拓展的转型战略,也需要利用期货市场“熨平”进出口价格风险。

  此前,中储粮曾对国际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开展多方面调研。掌控整条产业链和用好金融衍生工具,是上述外资粮油巨头控制全球80%粮食交易量的“法宝”。在中粮、中纺粮油、九三油脂等国内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都已涉足境外期货交易,并初步起到稳定经营效果的情况下,获取境外期货交易资格,成为中储粮转型的重要一环。

  “通过旗下控股的万达期货,中储粮在国内期货市场积累了人才和经验,参与境外期货交易就差一张通行证。”国内某粮油企业期货部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中储粮每年大豆进口量约为100万吨,远低于其玉米豆粕的进口量,中储粮对境外粮油期货交易有多品种的需求。

  缺乏安全通道

  此次中储粮境外大豆期货交易申请被否,也与央企境外期货交易通道“不安全”有关。按照现有模式,央企参与境外期货市场要直接与境外中介机构“打交道”,很容易暴露头寸,引发境外资金的“围剿”。

  在境外市场,中国企业一有采购意图,就会引发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提前暴涨,在中国企业采购之后,价格则快速回落。中国企业在境外的采购,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中国因素”,甚至成为“热钱”推高相关大宗商品价格的信号。

  与其他企业不同,中储粮的业务具有国家储备性质,其“动作”若暴露,会引来“热钱”跟风。这既会给中国进口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会使中国蒙受“推高全球粮价”的不白之冤。2011年,中储粮曾向国际粮商询价大豆,导致CBOT大豆期价单日暴涨4.9%,中储粮只能无奈接受高价。

  积极推进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

  为了满足中国企业境外期货交易需求,证监会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去年年底,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深圳)期货大会”上曾表示,正积极研究推进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这有望为央企参与境外期货市场提供“安全通道”。

  通过境内期货公司的代理,境外机构只能获得中国企业综合账户的资金情况和头寸,“隐藏”了央企的真实身份和持仓。更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能够对央企境外期货交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回顾央企境外期货交易的几次巨额亏损,不论是国储铜还是中航油,都存在抛空投机和通道不安全的共性。”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微博]认为,中国企业通过境内期货公司参与境外期货交易,能够减少类似风险事件的发生。在安全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境内期货公司还可以根据自身交易和风险控制经验为国内企业把关。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外长访东南亚绕开菲律宾 菲让越捎话
  • 体育亚锦赛男篮胜印度 王哲林18+9郭艾伦16分
  • 娱乐李天一案细节:李首个施暴 女方夜场兼职
  • 财经恒天然确认雅培是要求隐瞒的涉毒奶企
  • 科技首个人造牛肉汉堡问世:口感偏硬少汁
  • 博客杨俊锋:法官嫖娼在我国并不鲜见
  • 读书日渐疏离:亚洲国家爱美国还是爱中国
  • 教育福建“被调包”试卷作文空白 考号有涂改
  • 易鹏:中国地方眼中的城镇化
  • 沈建光:应告别稳健的货币政策
  • 姜汝祥: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关心宪政
  • 何亚福:精神分裂的计划生育
  • 黄鸣:职场如情场
  • 刘杉:存款利率市场化图景
  • 石建勋:全球如何走出增长乏力困境
  • 张五常:谁是供给学派开山鼻祖
  • 叶檀:土地卖完才有真正的房产税
  • 冉学东:此轮刺激将效果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