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良群:2013年我国螺纹钢市场的价格分析

2013年05月29日 14:42  新浪财经 微博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良群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良群

  新浪财经讯 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第十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于5月28-29日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期货市场的创新与转型”。新浪财经全程图文直播本次论坛。以下为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良群发言实录。

  贾良群:今天我是最后一个做演讲的,因为我是研究现货的,但是也非常关注期货,所以今天我更多还是从现货角度谈一点我的看法。春节之后钢材市场振荡下行,我们看看当下到中国各地走一走,中国当下的建设规模到今年的年底,我估计会到80万亿。我感觉中国经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5月份的数据公布出来之后你会发现7.5也好,7.6也好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差,所以是不是需求会差?比去年好多了。价格下降是因为钢产量和库存水平太高,并且库存太高也是钢产量的结果,但钢厂不赚钱也是事实啊。高负债,不赚钱它在平民生产,为什么会这样?大势在变。这么多过剩产能,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多市场,没有这么多的国际市场,你经济调整怎么调整,经济如果不增长,怎么会有牛市,更麻烦的是新的产业在形成中。

  2013年到现在还有一千八百万吨的螺纹钢。去年年底在陕西的某个集团我说,你等着吧,煤炭比钢铁还要难受,你看煤炭价格,动力煤价格到现在六百零几起不来。如果去年四季度和今年春节前,今年开出之后,良好预期的结果,那么四月份以来,高产量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去年9月份之前,钢材率先完成了去库存,9月份之后矿石才开始去库存。同时高的生产产量与矿石的长期低库存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这是与去年钢材价格下同时又一个不同的鲜明特点,由于矿石没有再库存,加上生产产量的高位,矿石价格本崩盘的风险得以释放,且死死地咬着钢材价格趋于平衡。宏观大势把市场矛盾空前地集中到了钢厂身上,钢厂明白了大势在,已有产能不减产,新增产能加快投产,这种个体理性结果是集体非理性,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供过于求。同去年的市场相比,今年以来市场下行速度基本一致。后期如何走,本质上取决于供求矛盾的环节,这分为两个方面,一个供应方面如何来调整生产,地区是减产不会太快,第二需求方如何增加需求,这包括实际消费需求和金融支持需求,从历史经验来看,看09年二季度与目前的对比还有一些可比性。09年二季度经济最低达到26%,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从26%左右快速到30%以上,同时货币M1迅速增长。今天的格局不同,去年三季度GDP增长7.4%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M1增长低速增速,但高的钢产量和高库存出现了,09年上半年推出来的高库存是货币对需求的良好预期,现在的库存是春节后的预期加上产能过剩下的无奈训练。因此宏观大势再度决定了去库存成为必然,并且由于这次库存的形势激励发生了变化,去库存时间上更长。今年的期货市场走势不流畅,打出个低点就出现反弹,原因就是螺纹现货价格难以出现加速下跌,期货价格以逐步下台阶的方式来反映现货价格的持续平稳阴跌。后期最可能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如果说期货是向上反映前期的预期,09年3月份27日以来,目前在期货价格已经到了四年来的底部位置,如果还有更大下跌空间的话,要求原料价格必须再下一个大台阶。随着焦炭企业开工率下降和港口库存下降,焦炭期货价格同期有回升的迹象,这似乎意味着焦炭价格短时间内也没有太大的下降余地了呢?股市和螺纹钢是高度关联的,在当下,螺纹钢价格反应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反应了金融政策的变化,随着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股市和螺纹钢的市场有可能分化,短期内以投资增长不可或缺,决定了短期内也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密切。

  基于对基本面的分析修矿石生产外,产业链其他端点都开始亏损,价格下行的阻力变大,随着减产出现。我们5月中旬的数据已经说明了,钢厂开在减产,只不过力度没有你想想的那么大。所以说加上一些政策性因素,淘汰落后和环保,在阴跌去库存甚至走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总体上看由于大趋势一变化,螺纹钢即便有反弹也是熊市反弹。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以极度的耐心对待市场的调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要日更正官房长官相关言论
  • 体育欧冠官方颁奖:拜仁称霸克洛普最佳
  • 娱乐黄贯中轰黄家强 港媒曝因朱茵兄弟反目
  • 财经传房产税确定向增量开刀 杭州或纳入试点
  • 科技亚马逊Kindle入华落定:6月7日国内上市
  • 博客哪些国家给了中国差评 鲁迅是否偷看弟媳
  • 读书八角楼见证慰安妇屈辱史:旗袍(全)
  • 教育大学生拍奇葩毕业照纪念逝去青春(组图)
  • 育儿孕妇当街上演一分钟产女(组图)
  • 苏鑫:现在怎么买房能保值
  • 白明:中国石油进口超美国意味什么
  • 李山泉:互联网摧毁中产阶级
  • 易鹏:城镇化40万亿投资是个谬误
  • 叶檀:中投成了烫手山芋
  • 钮文新:中国进口10万亿美元?
  • 黄鸣:中国为何没能诞生乔布斯
  • 罗天昊:产业协同 长三角更胜珠三角
  • 冉学东:中投公司的尴尬
  • 张五常:30年前我为何推断中国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