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债期货或于9月上市 期货新品种全面破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1日 08:12  华夏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2012年2月9日,一则“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有望近期推出”的消息,再一次激起市场对于国债期货的憧憬,同时也意味着时隔17年,国债期货或将再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

  据了解,此次参与仿真交易的试点机构在10家以内,参与仿真交易的机构类型拟包括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及商业银行三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与此前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上,要积极研究开发股票、债券、基金相关新品种,稳妥推出国债、白银等期货以及期权等金融工具有所关联。

  截至发稿前,记者联系数家期货公司得知,预计二季度最先上市的期货品种为白银、焦煤、玻璃。上海期货交易所或将于4月初推出白银,大商所或将于6月推出焦煤,而万众瞩目的国债期货或将于9月上市,原油年底上市。

  原油、白银

  或将引发交易模式的改变

  2月8日,在有色金属协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色金属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向与会媒体证实称,如果不出意外,2012年肯定会推出白银期货。但现在市场除了关注推出时间以外,最为关注的是合约交易单位。

  不过据记者了解,白银期货还会延续甲醇、铅等大合约的趋势。虽然具体的合约数还未公布,但从管理层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抑制投机,控制风险的一种表现。不过相对来说,大合约必然会抑制交易的活跃度。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微博)认为,白银现货及T+D交易相对来讲在国内比较成熟,投资者参与度和热情相对比较高,但应该充分地吸收黄金期货产生的一些问题,合约设计不应过大,使之适合投资者的参与,活跃市场。同时,应该充分利用此次白银上市的机会,尽快推出白银连续交易。由于目前T+D在交易上采取了三节交易,覆盖了夜盘的主要交易时段,贵金属期货应该积极寻求创新,对夜盘甚至连续24小时交易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改革。

  他同时认为,此次对于贵金属期货来讲是一次非常好的契机,年初人民银行联合各大部委对于场外市场以及一些变相型的贵金属交易市场进行清除和监管,更加规范了市场的准则。同时在过去几年中,国内投资者对于贵金属投资的需求相对来讲比较高。因此,白银期货的推出除了完善了当前贵金属品种的范围以外,更应该主动地寻求创新改革。

  不过对于夜盘交易,记者走访几家大型期货公司得出的结论是成本太高难以推行。据记者了解,若推行夜盘交易,那相关的技术、风控以及相应的分析人员都得配备,实行日班与夜班的轮流切换,这其中必然会增加期货公司的运营成本。在目前期货公司只能靠手续费支撑的运营模式下,成本开支过高是期货公司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各期货公司老总并不对此感兴趣。

  “众所周知,原油期货品种的推出,对于完善我国能源体系的建立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自郭树清主席明确原油期货上市进入议事日程,我们便开始对原油期货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参与原油期货品种研究的专家向《华夏时报(微博)》记者透露,原油期货的上市其根本目的和现实意义并非为了争夺世界原油价格的定价权,而是在于建立新的原油输入渠道,即通过创造一个原油期货式的现货市场,通过市场实际交割来达到储油以及用油的目的。

  他认为,通过原油期货市场引入国际能源贸易商交割既可以保证原油输入海运通道的安全,又可以将中国过剩的美元外汇储备消费出去,不过唯一的缺点是中国可能将牺牲原油价格的选择,但是正如之前所说的,获得稳定供应的原油是最重要的考虑。设立原油期货的主要目的是原油输入,如何完善市场交割才是设立原油期货市场的根本目的,那么就需要着重考虑计价结算货币、交割和参与者、准入规则三个问题。

  因此,原油期货应以美元来计价。从方便国际投资者直接投资的角度来看,如果采用人民币,就存在一个汇率兑换的问题,考虑到目前尚未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这样不方便投资者直接参与。

  国债期货王者归来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债期货标的物可能不会是以单一券种作为标的物,国债现货由于都是单一券种模式,这给国债期货标的物的选择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从现在来看可能会通过国债指数合约的模式,将标的物的范围扩大,同时在具体交割中对于交割的券种设立一个综合期限范围,以方便现券的交割。

  对此,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认为,国债的期限究竟是选择5年期还是10年期?从现在银行间市场来看,10年期的交投是最为活跃,同时10年期国债在市场上更具有宏观属性,但由于10年期国债现货市场活跃,波动水平相对来讲较大。因此,如果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上来看,国债期限5年期相对的波动率较低,风险性相对来说可控。

  另外,国债期货的历史性风险事件依旧历历在目,所以国债期货推出的第一首要任务就是控制风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合约的设置就显得非常必要了,100万的标的规模相对来讲是比较合适的。

  从上述观点来看,监管层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今年即将上市的新品种将无一例外地延续去年上市合约的一大特点,即合约规格比较大,相信这也是出于对投资者爱护的初衷。不过就去年大合约品种上市后的表现看,似乎与设计者的理想初衷距离较大。

  南华期货北京营业部总经理王勇认为,合约变大后,一张合约的价值翻了几倍。无疑其杠杆作用也更加有效,但风险也随之加大。因为合约变大后,小投机者的确会离场,但由于制度限制,大的机构投资者还不能进场,使得流动性减少,价格运行并不顺畅,市场上价格偏离及价格的快速、大幅度地突变的风险加大。

  另外,流动性减弱后,产业客户的套保成本加大,使企业使用期货市场的意愿下降,纷纷到现货电子盘市场交易,这也是各地现货电子盘林立的原因之一。虽然国际大宗商品合约规格也很大,但是近几年小合约也越来越多。国际上大合约得以正常交易的基础是建立在有期权及场外交易对价格给予约束的基础上。而且国际上大宗商品有大量的迷你合约在交易,这些都保证了大合约的交易中价格不致于过度偏离。

  同时,在交割上没有个人与法人的限制,多数品种实行现金交割。这些大合约交易的基础国内并没有,大量的大规格合约面市不仅会减少流动性,而且易于促成价格风险。其实,解决投机过度问题并不是大合约可以承担的,解决投机过度的最根本的途径只有放弃对交割的限制,放弃对个人投资者的交割歧视,允许个人以现金交割。如此,才能使主力合约转到近月,其与现货价格保持合理水平,而这些也是套保企业所需要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