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丰田召回门引发担忧 沪胶大幅上涨存多重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3日 02:42  第一财经日报

  施海

  近阶段,受全球主要产区普遍干旱及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等供需面利多因素推动,在东京胶高位波动配合下,沪胶维持高位强势震荡格局,市场看涨预期正逐渐升温。

  笔者分析认为,尽管沪胶后市仍可能继续上涨,但天胶市场及橡胶、轮胎、汽车构成的上下产业链关系中,仍存在诸多方面利空因素,均可能对沪胶中长期涨势产生严重制约作用。

  国内汽车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中国已演变成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发展前景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一,社会环境承受力挑战。去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6000万辆左右,环境压力日趋严峻,如尾气污染、噪音污染、温室效应、碳排放。目前汽车普及率尚不到5%,未来中国车市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其二,城市交通承受力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遭遇塞车、停车难,城市道路建设、停车场规划缓慢,限制城市居民买车。其三,用车环境恶化,也限制消费者买车。其四,油价坚挺和加油困难。中国已进入高油价时代,国内油价调整都会引起汽车市场震荡,除了高油价打击消费者购车积极性外,加油困难也限制消费者买车欲望。其五,车主负担加重,停车贵、修车贵、用车贵等加重车主支出负担。其六,城市公交网络完善,冲击汽车市场,将减弱消费者买车愿望。其七,新能源车技术尚未有效突破。其八,政策风向难测,政策将成为决定车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上述诸多挑战令国内汽车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也使天胶需求消费前景不容乐观。

  国内汽车企业面临兼并重组

  鼓励兼并重组也将是新版汽车产业政策中的重要一项,其目标是令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14家减少到不足10家。分析认为,与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存在明显差距。首先表现为: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不符合汽车产业发展规律。中国有118家整车生产企业,数量几乎等于美、日、欧所有汽车厂家数之和,但国内年产量不及一个外国大汽车公司的产量,年产量万辆以上的仅21家。其次,中国生产的汽车在成本和价格上都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即使国内较好的轿车生产厂家,出厂价格也高于国际市场20%~30%。其原因是,企业生产规模小,规模产业经济效益低下,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和固定费用高,国产化水平低,部分零部件依赖进口。同时,市场竞争不充分、产量达不到设计规模以及企业管理落后。再次,国内汽车产品开发能力弱,技术水平落后国外达10~15年。而上述兼并重组计划将使国内汽车生产趋于集约化经营,但可能显著缩减国内汽车增长幅度,从而缩减天胶市场需求增长幅度。

  汽车产业面临诸多制约

  丰田汽车召回事件暴露了汽车零部件行业质量缺失,并可能造成车祸等严重后果,引发消费者对汽车使用的担忧。国内方面,尽管国家多项优惠政策仍将持续,消费者购车热情将持续,一季度将延续去年良好趋势,但增速将放缓,预警指数已到达黄灯区边界,车市面临产量增长过快、库存量增加等风险。车市热引发质量投诉,去年汽车质量投诉依然是重点,而其中针对产品质量的投诉比例已占到88.69%。

  外贸内销存在诸多隐忧

  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危机余波未平,全球车市萎缩,轮胎消费需求减少。另外美欧在实体经济下滑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外来的轮胎检测标准更为严格。美欧分别开始执行《FMVSS139轮胎测试标准》和《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新标准显著提高中国轮胎出口门槛,并引发贸易争端,国内紧固件、钢轮毂、轮胎等产品频繁受到反倾销调查。

  轮胎涨价对制造商是双刃剑

  受主要原材料橡胶价格暴涨影响,国内轮胎行业盈利拐点已现,较多企业微利或濒临亏损。为应对成本上涨,轮胎企业已酝酿提价。但由于轮胎业竞争激烈,提价不足以抵消成本上涨压力。在中国整车企业产销规模扩张背景下,国内轮胎行业却提前陷入经营困境。最新统计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国内轮胎企业利润环比大幅下降,部分企业税前利润环比跌幅超过20%。卡车胎及工程机械轮胎生产企业成为最大受害者之一。1月份,轮胎业利润将延续跌势。分析认为,轮胎业利润下降主要是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原材料价格暴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飙升,二是企业不能通过提价全面消化成本压力。国内轮胎业为高度竞争行业,国内企业多数并不具备定价权,因此均不敢大幅提价,无法全面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上游原料潜在供应压力沉重

  由于天胶价格高位波动,东南亚产胶国一改去年缩减产量和出口量的做法,代之以积极扩张产量和出口量。分析认为,产胶国在天胶供应方面既存在联合垄断天胶资源的意愿,但同时也存在相互竞争、争夺市场的意愿,种植效益丰厚,令产胶国积极扩展种植规模,种植技术提高也使产胶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天胶供应稳步增长应是大势所趋。国内方面,由于期价升水现价,远期升水近期,使沪胶库存压力在淡季背景下持续加重,对多方追捧期价构成沉重压制作用,而期市则已成为空方期现套利的理想场所,而在目前中长期较高价位区域,多方做多远远比空方做空来得困难。

  综上所述,由于上下游产业链隐含诸多利空题材,对沪胶中长期走势将构成严重考验,投资者对此需持有高度谨慎态度。

  (作者为通联期货高级分析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