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宗商品市场利好因素在逐步增加(2)

  与此同时,国内流动性增加也很迅速。据统计,2008年12月末,M2同比增幅在连续6个月回落之后强劲反弹,比11月末高出3个百分点。M1也终止了连续7个月的回落态势,比11月末加快2.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12月当月为7718亿,同比多增7233亿。今年1月份,全国银行新增贷款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速将明显超过去年12月份的18.8%,将达到历史之最。巨量资金的陆续投放,一方面有利于现阶段需求启动和行情的扬升;另一方面,也会刺激价格上涨,尤其是供应偏紧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不仅如此,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解决这个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中央政府有可能发行更大规模的国债。有观点认为,今年国债发行规模将会达到1.4万亿。

  可以说,现在全世界是流动性 “干柴遍布”,只不过在金融海啸之下,被投资和消费恐惧暂时所掩盖了。一旦条件具备,消费需求回到正常状况,这个“钱比货多”的大环境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大宗商品的“井喷”行情,导致严重结构性通货膨胀重现,大宗商品价格势必首当其冲。

  第四,下游需求透出暖意。虽然整体需求在短时期内难以迅速好转,还有可能发生新的“需求地震”,尤其是今年中国出口情况很可能会不理想,但在国家陆续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效应下,国内下游行业原材料材料需求却在悄悄好转,“寒冬中透出了丝丝暖意”。

  迹象之一是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开始改善。去年12月份一些企业销售开始回升,库存开始减少,用电量开始上升,工业生产增速小幅回升,经济运行显现回暖迹象。

  迹象之二是企业库存调整活动大体结束,开始新一轮的备料行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期发布的PMI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5.3%,在去年11月的历史低位上连续第二个月攀升。

  迹象之三是住宅市场有所启动。随着销售价格的持续环比跌落,北京商品房12月份(2008年)销售也连续4个月增长。

  迹象之四是汽车销售逐步转暖。2008年12月,全国乘用车销售64.4万辆,创月度销量之最。

  迹象之五是建筑机械、工程机械等设备制造行业率先启动,相关原材料需求改善。所有这些情况均表明,中央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已经初步显示出成效,中国大宗商品行情低谷逐步回升的态势正在形成。

  继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之后,今年伊始,国家又启动部署了1300亿元新一轮中央投资计划。随着国家汽车、机械、船舶、轻工等行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各项刺激需求措施的继续出台和发挥效应,预计今年下半年后投资品需求订单逐步向加工行业传递,将进一步确立下游行业材料需求的复苏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重要物资的战略和市场储备开始付诸实施。据有关资料,中国一期石油储备基地可容纳1.02亿桶原油,而目前正在推进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可以储存1.7亿桶原油。有色金属方面,也有数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的收储计划。年前已经收储29万吨铝。不仅如此,其他一些国家也陆续启动了初步机制。这些也构成了社会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使得低迷的大宗商品价格受到支撑。比如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与此有着密切关系。

  在需求逐步转暖的同时,生产企业也在减产。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钢铁产量连续4个月减少。其他煤炭、水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也开始限产,主要产品产量增速显著回落。国内一些行业的大规模限产,对于改善供求关系,推动价格回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北方地区持续大旱,对于小麦等农作物影响很大,进而可能推动粮价及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第五,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与其他深陷财政、金融危机,借贷无门,根本“无钱可花”的国家显著不同,中国具有深厚的需求潜力和庞大的储蓄存款(包括外汇储备),如何较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经济高速增长还能重获动力,因此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很大,从而也奠定了中国信心的最坚实基础。

  从2008年4季度开始,国内大宗商品行情相继完成了震荡筑底,主要市场交易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止跌反弹,一些下游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开始备料进货,显示了前期悲观气氛有所降低,市场信心开始恢复。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国内一些厂家积极清理库存,产品销售有所起色,原材料消费开始好转。随着今后国家各项刺激需求措施效应的逐步见效,市场信心还将进一步增强。

  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周边环境就可发现,目前不仅是大宗商品市场,而且是证券市场、黄金市场、商品房市场和海运市场等,几乎所有市场(包括大多数的大宗商品)行情都在震荡筑底后出现了回暖。所有这些均标明,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这对于大宗商品需求的启动是十分重要的。

  第六,美元长期贬值趋势。前一段时期,多种因素影响了美元汇率出现了阶段性反弹升值,这一因素也成为影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主要是美国政府巨额赤字,越来越多的举债,以及迫不得已的超量印钞,导致今后一段时期内美元币值缩水将成为主调,美元将呈现长期的贬值趋势。

  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势必导致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缩水,进而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很大拖累。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在今年6月份会贬值到7.1水平,之后将会继续回到升值通道上,但仍低于前期高位6.3水平。这样,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势必相应上涨,从而推高国内商品市场行情。

  第七,投机基金卷土重来。2008年,国际投机基金遭受重创,但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撤离大宗商品市场。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暴跌凸现了投资价值,随着上述利多因素的逐步增加,在各项条件具备后,大量处于观望状态的国内外投机资金还将会卷土重来,再次推波助澜,将相关产品价格推向极致。

  由此可见,近期来宏观政策的调整已初见成效,大宗商品市场利多因素在逐步增加。随着世界各国刺激需求措施的继续出台,各项“救市”措施效应继续显现,预计上述大宗商品市场利多因素还将增强。在这些利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尽管近期全国大宗商品价格行情依然弱势运行,但今年下半年内有可能开始复苏,即使悲观一些,也会在2010年出现好转,完全可以避免L型局面的出现,陷入所谓“漫漫寒冬”。对此,我们一直具有这样的乐观信心。

  (本文作者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