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未雨绸缪及早应对大宗商品货紧价扬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 06:3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未雨绸缪及早应对大宗商品货紧价扬局面

  如同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一样,也从来没有只跌不涨的商品。受到上述四大因素影响,国际市场远期大宗商品价格迟早重回高位运行,应当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1、国家调控部门积极组织“资源抄底”。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国家,“资源约束”其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金融海啸对世界实体经济的重大冲击,导致了全球资源性产品和生产企业资产价格的暂时性低迷,以及谈判对手低位削弱、吸纳成本较小,政治风险显著下降等。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积极组织“资源抄底”。

  “资源抄底”首先是大宗商品的产能抄底。包括境外收购矿山、油田、胶园等企业资产,尽可能多地掌握大宗商品的生产能力,弥补我们的“先天不足”。 其次是商品抄底。即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低价大量购进货源,逐步建立起大宗商品的战略储备和市场储备。为了避免“中国采购因素”引发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增加进口成本,需要在现货市场逐步加大采购量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

  总之,要抓住机遇,下好资源战略这盘棋,将我国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的很大部分,逐步地转换成资源性产品和产能储备。

  2、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现阶段当然是“现金为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大宗商品货紧价扬局面的重现,市场贸易格局势必转换为“货源为王”。因此,相关企业,尤其是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加工性企业,也要利用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暂时低迷的有利时机,或者收购矿产、收购资产,控制产能;或者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或者买进远期合约等,积极运作,建立稳固的供货渠道。

  3、投资者开始转变思维,避免盲目“杀跌”。如前所述,随着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持续暴跌,市场行情已经进入U字形态底部运行。即使最糟糕的局面还没有到来,但也糟糕不到哪里去了。在这种情况下,重要原材料价格继续跌落的绝对值空间有限,而上行空间巨大,继续“杀跌”“油水”不再丰厚,而所要承担的风险却显著增加。权衡利弊之下,投资者应当逐步转变思维,转换操作主要方向,组织和进行战略做多,避免盲目“杀跌”。

  (作者单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2008年11月份重要原材料

  进口平均价格情况

品种 单价(美元/吨) 环比(±%) 同比(±%)
原煤 120.06 7.8 131.8
成品油 489.09 -37 -23
钢材 1727.09 -2.4 34.9
4977.67 -23.2 -34.4
2125.34 -4.2 -3.1
铁矿砂 122.67 -11.8 8.8
铜矿砂 1684.57 -9.7 -18.6
化肥 679.68 -2.8 151.2
橡胶 2550.23 -13.6 21.6
塑料 1787.7 -13.2 22.6
合计 1626.41 -14.7 -8.4

  2008年1-11月重要原材料

  表观消费情况表

无标题文档
名 称 表观消费量(万吨) 同比±%
原煤 238558.45 13.31
成品油 21174.32 8.99
钢材 48918.97 4.85
477.91 4.28
1163.01 -0.01
385.11 12.16
水泥 124326.72 6.44
化肥 5011.71 -4.29
橡胶 551.4 2.28
塑料 4157.73 -0.97
合计 444725.33 9.71

  2008年1-11月重要原材料

  进口情况表

无标题文档
名 称 单位 进口量 同比±%
原煤 万吨 3810.93 -18.36
成品油 万吨 3521.75 13.12
钢材 万吨 1449.81 -6.68
万吨 146.93 -7.69
万吨 23.4 -13.44
万吨 31.77 6.18
水泥 万吨 57.23 -1.56
农用化肥 万吨 570.16 -47.21
橡胶 万吨 271.87 -2.46
塑料 万吨 1621.87 -6.83
合计 万吨 11505.7 -9.6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