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恨他就让他去炒期货因为那是地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3:12 南方日报

  恨他就让他去炒期货因为那是地狱

  行业篇

  期货市场风险与机会并存

  农产品期货:

  大量基金深度介入农产品期货

  “从3月5日以来,做农产品的多少有点战战兢兢了,”一名分析师这样表示,由于前一阵价格上涨的势头过于猛烈,这波下调确实吓坏了不少高位做多的投资者,“称之为农产品的‘5·30’并不为过。”

  风险基金深度介入惹祸

  为什么过去一向“温良恭俭让”的农产品期货,最近变得面目全非,不是暴涨就是暴跌呢?期货市场中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牛市”,可以说,农产品正是应了当前的时势。

  专家表示,农产品价格具有一定周期性,当粮食价格高企时,会刺激更多生产,一定程度上平抑需求与粮食价格。但生物能源解除了农产品价格顶部的季节性约束,“上涨空间被无限打开。”

  毋庸置疑,粮食危机与能源危机背景下,农产品将长期处于牛市之中。在这一全球共识下,投资大师罗杰斯的话就显得很露骨,“如果看好一种商品,就直接去买这种商品,而不是去买生产这种商品的公司的股票。”

  这一认识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基金深度介入农产品期货,将原来的“温吞水”变成了滔天巨浪。中国期货市场去年出现的“股市资金”,其实只是整个全球市场中的小浪花。早在农产品疯涨的时候。业内就频频风传,许多投资基金,包括私募在内,近来都杀到了农产品期货中,“因为钱太好赚了。”

  “一旦有一些大基金要获利了结,那么行情就会出现巨大动荡。”一名专家表示。

  后市反转存在分歧

  从资金上看,农产品期货依然是各方资金钟爱的对象。“现在,国际资金考虑的问题已经不是介入还是不介入商品期货市场的问题,而是担心介入时间太晚,介入资金规模不够大,”广发期货分析师陈年柏说,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全球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似乎大大降低,资金撤离资本市场的同时仍然需要寻找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农产品市场风景这边独好,许多资金还在担心不能有效分享商品期的货繁华盛宴。

  陈年柏表示,对于一般投资者,目前抄底还需要谨慎,但对于资金充沛的战略投资者而言,需要担心的不再是下跌,而是农产品就此不跌,走出V型翻转形态。“战略做多的时候已经悄然来临,毕竟农产品长期处于牛市之中。”

  另据国际期货上海营业部总经理姜伟明日前透露,由于农产品连续上行,除了外部新增资金外,期货市场内部资金也在加速流动,部分从事铜期货的交易商和投资者甚至新开或增加了农产品的头寸。

  但也有一些长线看空的声音。博时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夏春表示,大宗农产品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美联储的投机性比较强,它希望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把经济刺激起来,这就造成了有太多的流动性到了商品市场。而一旦美联储改变了策略,大宗农产品上涨的趋势就不是那么确定了。

  金属期货:

  风头被抢略显落寞

  “资金都是逐利的,金属期货今年流失了很多投机者,”龙宇投资金属分析师陆承红说,尽管国际市场上的金属交易依然红火,但在国内,由于农产品期货风头太盛,今年的金属期货显得有点碌碌无为。

  国内外双重压力

  陆承红表示,导致金属期货疲软首先是全球经济不景气。从上周伦敦交易所的情况看,虽然美元贬值利多基本金属,但金属铜、铝、锌由于前期的巨大涨幅需要继续消化,涨跌幅度均不大。

  “国内的雪灾也没有像预想地那样刺激期价,”陆承红说。当南方各省一片冰天雪地、有色金属企业和矿山被迫停业时,业内普遍认为有色金属会有一轮强势上涨。“但现在看来,影响基本很小。”

  据了解,目前国内锌、铝的产能都很大。另外,关税政策的进一步严厉,使得铝、锌的向外出口变得困难,国内产能又进一步提高,“像锌的价格已经较去年腰斩了一半,今年也会比较疲软。”

  上涨趋势尚存

  尽管如此,业界还是认为金属期货的长期走势没有改变,一旦空头力量用尽,未来还是会出现上涨。

  长城伟业金属分析师景川表示,目前来看金属铜还不具备进行另一波上涨的条件,中国的转口铜将使LME库存大幅增加进而压低外盘铜价。但向下的空间也不大。金属锌的走势基本与金属铜相似,而金属铝下周也要继续消化前期的涨势,由于成本的不断提高,未来还有创新高的可能。

  金融期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股如废纸金如铁”

  1月份,当第一个“金融期货”——黄金期货降临中国市场时,曾经引起了整个市场的轰动,甚至连国际金市都为之沸腾。黄金期货也曾在上市首日创下了全球最高价,一时间,“上海价格”呼之欲出。

  但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沉寂,期金价格不断下滑,配合着股市的震荡,被市场戏称为“今年好大雪,股如废纸金如铁”。舆论在讨论了一阵“黄金期货的风险”后也销声匿迹。

  广发期货金属分析师程富强告诉记者,黄金期货面世后空头力量一直比较集中,导致许多做多的散户血本无归。但随着“破千”这一节点的来临,市场人气显然被激发了出来,持仓量也开始增多。

  但制度设计始终还是黄金期货的“短板”,商业银行未被允许参与黄金期货、没有相应的黄金基金、散户准入门槛过高,导致整个市场被少数黄金企业控制,而做多的仅仅是力量分散的普通投资者,“市场力量不均衡,就使得黄金期货一直火不起来。”

  股指期货即将到来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指出,如果在现在的条件下推出股指期货,相信指数肯定会上行。他同时称,当下是推出股指期货的良好时机。

  目前市场普遍预测股指期货将在两会后推出,而当前沪指大盘在4000点左右,沪深300在4150点上下,正是属于“可上可下”的范畴。

  而黄金期货的略显“寂寞”,也被认为是期指即将推出的好兆头。其实,不温不火一直就是金融期货的特质。“别看股指期货现在炒得很凶,如果只有少数主体能够参与,到时候完全有可能跟黄金期货一样,雷声大,雨点小。”一名市场人士说。

  本报记者 叶苗

  记者观察

  衍生品罪恶吗?

  十几年前,一所古老的银行——巴林银行倒在了一名期货交易员的手下。当年,这名叫里森的交易员违规交易日经225股指期货失利,导致巴林银行惨遭14亿美元的损失,最终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

  江山代有牛人出。今年,31岁的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吸引了全球的眼球,与里森相比,他玩起期货来更加“大刀阔斧”。凯维埃尔越权建立了大量违规头寸,交易头寸高达500亿欧元(约合735亿美元),最终给法兴业导致了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两起载入国际金融史的“大案要案”,皆与期货有关。“衍生品是罪恶之源”、“衍生品无用”、“衍生品危害国家”等论断一时间又兴起。

  其实,中国人也吃过衍生品的亏。2004年,中国航油(新加坡)投机期货巨亏5.5亿美元一事曝光,海内外舆论哗然。2005年底,“国储铜”事件再次爆发,在这场中外对决中,国际基金不断以推高铜价的方式逼空国储,人们第一次亲眼看到国际大鳄是怎样“围猎”中国人。

  再往前,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期货热”以及后来的整顿,让上千家期货机构销声匿迹。曾几何时,“做期货”被看作是不务正业,一些从业人员也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谅解。

  这一切都与期货这一衍生品有关,但衍生品本身是肇事者吗?长城伟业首席风险官张磊回击说;“刀能杀人,能怪刀吗?”可见,期货业内人士对“罪恶论”是抵触乃至反对的。

  事实上,期货并非“本恶”,它诞生于美国芝加哥一带的农业区,农民们为了自己生产的粮食不至于跟市场脱节,而创立的套期保值工具,其历史也颇为久远,堪称文明史上的杰作。也就是说,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初衷,绝不是为了扩大市场风险,更不是为了让人们投机获利。恰恰相反,该类产品的出现原本正是为了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演变到后来具有了如此巨大的杀伤力,也是始料未及。

  据“法兴案”后来揭示的真相看,与“巴林案”是如出一辙,就是两个银行除从事经纪业务之外,还可以做自营与代客理财业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一旦交易员决定在道德上冒险,就会有可乘之机。即便如此,凯维埃尔要“成事”,也是将计算机技术精通到破解银行“五重关卡”,因此本身也算小概率事件。

  从中看出,衍生品有如核能。管好了,社会各界都能做套期保值,让经济风险降到最低;没管好,泄漏了,不管是“聚变”还是“裂变”,都足以让金融市场遭受浩劫。归根结底,这跟当前的生物技术、克隆技术等“高精尖”项目是一致的,并没有天然的罪恶,却具有天然的危险性。

  目前,期货行业——尤其是中国期货业刚从边缘中走出来,许多应该参与期货的市场主体都还在观望,可以说目前的“期货热”才刚刚萌芽,如果贸然就谴责其罪恶,不但对于期货工作者不公平,对于许多观望中的生产型企业更是损失。当然,我们还是要防止管理的疏漏,例如中航油的巨亏中,如果及时斩仓,实际亏损可能不会超过1亿美元。

  本报记者 叶苗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