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次级债风波引发恐慌 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凸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 05:3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金士星 上海报道

  上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波引发的市场恐慌心理横扫全球股市,直至周末美联储紧急调低联邦再贴现率后,欧美各大股指才有所回暖。而在这一阴云笼罩之下,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投资者将商品纳入传统投资组合以及对商品进行指数化投资的方式也在这一场风波中经受着考验。

  “金融思维”考察商品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四曾触及4个多月来的低点,周跌幅一度接近6%;日经225指数的周跌幅更是达到9%,并刷新了一年多以来新低,欧洲和亚洲其他市场面对的情形也极其相似。

  与此同时,商品市场也遭受重创。覆盖19种大宗商品的Reuters/Jefferies CRB商品指数周四下滑3.4%,日内跌幅301.27点,为1956年9月以来的最大值。

  从上周情况看,商品市场和

股票市场似乎受到了相同因素的影响。而事实上,CRB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2002年大宗商品价格开始走高以来的表现已经显示某种相关性。

  传统的观点认为,投资者将商品加入资产组合,最根本的理由在于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与其他资产的相关度较小,而与通货膨胀有较高正相关性。这使得许多没有大宗商品现货背景的基金将商品视为组合中的一项资产买入,并且长期持有。

  在2002年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以及与股指变动相关性提高的同时,场外资金对于商品市场的介入也日益活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商品交易顾问(CTA)所运作的资产从2002年200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末的750亿美元。随着金融机构投资者介入商品市场,2005年黄金、铜和铝的场内衍生品交易量是当年这些商品生产量的30倍。

  但由于越来越多具有金融投资特性的投资者介入商品市场,商品价格“与其他资产相关度较小”的传统观点在2002年以来就很难找到证据。而当此次次级贷款风波袭来,投资者出于对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担忧促使其抛售持有的股票和商品资产。而此前的传统是,有现货背景的商品交易者会依据自身现货贸易状况决定商品期货的交易方向和头寸大小。这意味着,如今考察商品价格变化时要更多地具有“金融思维”。

  商品指数化投资

  在这场次级抵押贷款对商品市场的冲击过程中,不仅能源和工业金属,连与宏观经济相关度较小的农产品也难逃“厄运”,这就不得不提到日益扩大的商品指数化投资。

  以截至2006年中期的数据为例,仅跟踪高盛商品指数(GSCI)和道琼斯/AIG指数这两个商品指数的基金规模就达到了850亿美元。而这些资金将会按照指数中农产品和工业品不同的权重投资到不同的商品类别上,以对冲不同商品的价格风险。而当指数投资者感觉宏观经济状况对工业品不利时,其对指数的抛售行为也将连累农产品价格。因此,这也意味着如今利用农产品期货进行投资和避险的交易者还需要考虑供需基本面之外的因素,包括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动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