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若不出意外 白糖二度收储还是零成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03: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钱晓涵

  国家收储机构华商储备中心昨天对外表示,今年第二期国产糖竞价收储今天将如期进行。一周之前,因无人应价,首期国产糖收储活动开始后半小时就草草收场;按照白糖市场目前的报价情况,若不出意外,二次收储将再度陷入零成交的尴尬局面。

  7月20日,

商务部等四部委下发了收储国产白糖的通知,通知称因国内食糖持续下跌,为保护农民和制糖企业的利益,稳定食糖市场价格,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以3500元/吨的底价收储部分国产食糖。收储时间为每周五(从7月28日起),直至收满30万吨。

  不过,7月27日的首次收储行动并没有完成,由于现货市场的价格已经高于3500元/吨的底价,当天没有任何糖厂愿意交货,直接导致收储计划流产。事实上,在此后的一周内,白糖现货期货价格均出现猛涨,目前主产区广西柳州的报价已上涨至3800元/吨以上,高出收储底价300多元。从理论上来说,在价格倒挂的前提下,恐怕没有任何糖厂愿意贱价出货,基本可以断言,白糖二度收储还将是“零成交”。

  糖价上涨究竟是炒作,还是供需状况发生了质变,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早在年初的时候,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马占平曾表示,“国内糖价应该和国际糖价相比较而不是跟着走,太低了不行,过高了也不行。”实际上,去年的这个时候,国内白糖市场面临的不是收储,而是抛售。由于有关部门认定糖价过高,因此组织了大批国家储备糖通过拍卖的方式投向市场,试图把“过高”的糖价压制下来。

  现在我们所关心的是,到底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呢?

  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回答。在成熟的商品市场,价格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供求矛盾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价格上;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彰显出供求矛盾的变化。如果说商品价格高了就有抛售,低了就有收储,势必令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感到无所适从。有市场人士抱怨,那干脆直接制定一个官方糖价算了。

  即便是国储收购底价每吨3500元,也未必是合理的价格。可以说,国内现货糖价的连续走低是促使四部委出台收储政策的主要原因,但在收储消息公布后,糖价出现直线上扬,涨速之快,涨幅之大出人意料。其中不乏有大的糖厂为自身利益提高报价,甚至“捂盘惜售”制造紧张局面的因素作祟。此外,地方政府利益和投机者的行为也夹杂其中,糖价大幅上涨中的水分着实不少。

  其实,何不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呢?与其花费巨大的成本组织抛售和收储,还不如把各方力量引导至期货市场,通过在期市的博弈“撞击”出相对合理的市场价格。

  出台白糖收储政策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一吨白糖也收不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