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利多云集 郑棉花绽放一年新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03: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利多云集郑棉花绽放一年新高

  ⊙本报记者 钱晓涵

  棉花无疑是昨天期货市场上最为耀眼的明星品种。继上周五放量大涨后,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昨天在量能的配合下再度狂奔,远月合约0801轻松突破15000元/吨的整数关口,创出去年6月份以来新高,该合约近两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已高达4.3%。

  素以温和著称的郑棉突然井喷引起了市场的分外关注,棉花的主要出口国美国的期棉价格同样连创新高,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12月期棉已升至64.9美分/磅的年内新高。

  事实上,国内现货市场对棉花价格的上涨早有预料。业内资深人士赵中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棉花市场正陷入一种结构性失衡,棉花进口处于低水平,

纺织品出口却处于高水平,这样的“倒挂”局面自然促使棉价上涨。根据海关数据,截至2007年4月,本棉花年度我国累计进口外棉133.68万吨,大大低于去年同期的269.09万吨,降幅高达50.3%;与此同时,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966.6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01.67亿美元相比增幅达到20.6%。一低一高的数据为棉价下半年的走强埋下了伏笔。

  无论如何,最近两个交易日内外盘期棉价格的大幅拉升始终令人感到困惑,赵中华称,这很有可能是国内棉商在美国市场集中订货所致。

  据了解,因为存在较大的比价优势,国内大型用棉企业上半年度采购的原料主要以内棉为主,对于进口棉的态度则是不紧不慢,手中握有大量采购配额的棉企上半年基本没有签订多少进口合同;然而我国事实上是棉花的净进口国,今年的需求缺口预计在380万吨左右,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前期以内棉消耗为主导、后期外棉消耗是主流的局面。赵中华表示,当内棉的比价优势消失后,棉企免不了还是要签订进口合同。奇怪的是,上半年行动迟缓的棉企近期的步调却惊人一致,在海外市场上大量集中订货;不过,进口配额的“扎堆”使用也难以在短期内缓解国内市场的需求,因为从国外装船到港至少要15天左右的时间,如此大规模的订货,会把时间拖更长。

  通联期货分析师施海则表示,预计本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量达到1100万吨,产量仅为673万吨,进口量为380万吨,国储将拍卖30万吨,供需之间存在17万吨的缺口。实际上,673万吨新棉已销售628万吨,销售率达到93.3%,另外按照截至5月的进口数据推测,国内年度棉花进口量很难达到380万吨,进口棉花对满足国内供应的作用有所减弱,由此意味着供需缺口将显著扩展,从而导致国内供应出现紧张甚至短缺现象。

  施海还表示,目前现货市场上仅剩不多的库存量仍被大型棉花企业所持有,而且由于价格坚挺,纺企无意购买。由于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纺企抢购仓单棉,截至本月6日,郑棉仓单又大幅减少1131张至2436张,创下近期郑棉仓单最小值。

  数据显示,美国基金在NYBOT棉花期货上拥有很重的多头持仓,持仓成本约在50美分附近。目前,NYBOT12月期棉已经升至65美分/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