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豆在生长关键时期遇上干旱影响,美国农业部和Pro Farmer等机构先后一致调降美豆单产、产量预估,美豆生长进度缓慢也令部分作物在生长末期受早霜威胁几率加大,未来3-4周内天气炒作带动价格上涨的格局料将延续。国内10月份之前大豆到港量逐步下降,油厂库存压力减小,进入9月也将迎来中秋、国庆双节的备货期,消费增加支撑价格稳步上涨。
一、美国农业部8月报告奠定利多格局
美国农业部8月12日公布最新的月度供需报告,将全球2013/14年大豆年初库存调高70万吨,至6222万吨;全球大豆产量下调417万吨,至2.8172亿吨,下调部分主要原因来自美国大豆收割面积及产量的下调(美豆收割面积下调50万英亩,与市场预期相符;美豆单产为42.6蒲/亩,下调1.9蒲/亩,之前多家分析机构预测均值为43.6蒲/亩,调降幅度大于市场预期;美豆产量32.55亿蒲(8860万吨),下调1.65亿蒲(448万吨),低于之前分析师预测的33.36亿蒲(9073万吨));2013/14年大豆年末库存下调185万吨,调至7227万吨,远低于市场预期。
二、Pro Farmer田间调查报告增添利多
美国私人分析机构Pro Farmer于上周一开始了为期四天,针对美国7个大豆主产州的例行田间巡查。从实地考察初步结果来看,美豆长势良莠不齐。明尼苏达州西南部、俄亥俄州部分地区大豆结荚数量高于平均水平,产情向好;美伊利诺斯南、西南部大豆较正常年景落后一个月,状态较为良好;而爱荷华州、南达科塔州以及明尼苏达州中南部的大豆受晚播影响,结荚数量均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且大豆尚未成熟,增加了后期受到早霜威胁的概率。
考察团在随后周五发布报告预估,2013/14年度美豆单产为41.8蒲式耳/英亩,产量为31.58亿蒲式耳,双双低于USDA8月供需报告预估值(产量32.55亿蒲式耳,单产42.6蒲/英亩),这为CBOT美豆类10余个交易日的反弹行情增补了一味催化剂。接下来,美豆单产水平能否取得恢复性增长,主要取决于生长季剩余时间里作物带的有效降雨量。
由于美国农业部8月报告的数据是基于田间调查产生的,但其声明产量和单产的下调是将后期的一些不利天气因素也一并考虑,略有“超前”的意味,报告发布之后受到市场的一些质疑。相比之下,Pro Farmer的田间调查覆盖美豆产区60%以上,一直以来都具有较高的信服度。美国农业部和Pro Farmer对美豆产量前景高度一致,而Pro Farmer的田间调查报告的利多程度似乎更强于美国农业部8月报告,甚至可以认为消除了一些市场对美国农业部的质疑。
8月30日商品气象集团(CWG)将2013年美国大豆平均亩产预估下调至41.7蒲式耳,较先前预估下滑2.4蒲式耳。9月4日福四通(INTL FCStone)预计美国2013年大豆产量为31.46亿蒲式耳,平均单产为每英亩41.2蒲式耳。该机构此前预计大豆产量为32.55亿蒲式耳,平均单产为每英亩42.6蒲式耳。USDA将于9月12日公布最新的产量、单产等预估,市场目前对于大豆单产仍有争议,预测单产范围大致在39.5-41.5蒲式耳/英亩,低于美国农业部预估的42.6蒲式耳/英亩。
最新的USDA作物生长报告显示美豆生长情况持续转差,截至9月1日当周,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为54%,上周为58%,去年同期为30%,已是连续两周出现4%的大幅下调。今年美国大豆从一开始的播种就较往年大幅落后,经历了发芽、开花后,9月1日大豆结荚率仅为92%,之前一周为84%,去年同期为98%,五年均值为96%。目前是大豆成熟鼓粒期,营养生长已经基本停止,生殖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植株内的有机营养物质大量向籽粒运转,籽粒逐渐膨大,是大豆积累干物质的时期。鼓粒成熟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鼓粒期的时间对大豆籽粒干重和含水量呈正相关,鼓粒期的长短与降水密切相关,同时日温差、光照强度都能影响大豆产量和含油量。在未来3-4周内,美豆产区是否继续维持干热的天气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同时生长进度大幅落后也令部分作物受到早霜威胁的几率增加。
三、豆粕现货价格紧跟外盘上调
外盘利多集中,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紧跟涨势。截止9月第一周,全国豆粕销售均价为4266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22元/吨;其中油厂销售均价为4206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26元/吨;销区市场销售均价为4356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17元/吨。分区域来看,黑龙江地区市场价格3900-4300元/吨之间;吉林、辽宁地区油厂价格在4150-4230元/吨之间;华北地区主流销售价格在4180-4250元/吨之间;山东地区油厂成交区间在4200-4250元/吨之间,9月份停机油厂增加;江浙地区油厂成交价格多在4250-4280元/吨之间,当地油厂现货供应紧张,未执行合同量较大,支持油厂挺价销售;福建地区油厂价格在4250-4300元/吨之间,当地现货价格波动相对缓慢;两广地区油厂价格区间在4250-4320元/吨之间,广东油厂开机率较高,而广西油厂近期停机数量增加;销区市场价格跟随产区调整,整体价格区间较上周滑落,其中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现货售价在4400-4500元/吨之间;两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市场销售价格多在4350-4500元/吨之间,近日湖南地区降雨,影响豆粕走货速度,另外现货供应较紧张,贸易商报价居高不下;川渝、云南、贵州等地贸易商报价也处于偏高位置,市场总体表现为跟涨积极而跟跌迟滞,且下跌幅度不大。
四、大豆到港量下降减轻国内库存压力
由于第二季度港口进口大豆量持续增加,港口库存已经从5月低位350万吨左右回升至目前的630万吨左右。7月份进口大豆720万吨,8月份进口大豆637万吨,月比降幅近12%,1-8月累计进口4105万吨,累计数量同比增加4.4%。9月和10月中国大豆进口预计将达900万吨,月均到港量明显小于6-8月,因此国内库存压力预计将得以缓解。
由于豆油对油厂的利润贡献率持续下降,油厂对豆粕的挺价动力依然较强,而饲企看空后市多维持豆粕低库存,刚需等因素共同导致豆粕市场较为抗跌。国内豆类市场自2011年底开始的粕强油弱局面仍在持续,受国内消费结构及油厂控价策略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粕强油弱的大格局依然是常态。
五、中国对大豆、豆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在2013/14年度将进口6900万吨大豆,前两个年度的5923万吨和5900万吨,近20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随持续增长,但在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仍有1000万吨的年增长可以用“激增”来形容。2013/14年度中国豆粕产量预计为5360万吨,比2012/13年度的5120万吨增长4.7%,国内消费总量预计为5255万吨,比2012/13年度的4982万吨增长5.5%,增长率高于前一年度的5.0%。中国对大豆、豆粕需求的平稳增长将继续支撑国际大豆价格上涨。
六、生猪养殖需求依然保持平稳刚性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各地都以小幅涨跌调整为主,整体走势趋于偏弱,南涨北跌的地域性差异已经基本结束。目前国内各地高温天气都已经开始缓解,生猪的生长速度加快,并且受前期压栏惜售的作用,国内各地适龄出栏生猪比例上升。且各地域之间生猪调运风险降低,南方销区供应紧张局面都有所缓解,整个市场供应十分充足,猪价下跌趋于开始增加。不过近段时间正值国内各大中专院校开学之际,猪肉的集中需求上涨,并且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青菜价格上涨,猪肉的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势,而未来一段时间,双节即将到来,部分屠宰企业也已经开始节前备货,能带来一部分消费的回暖,但整体刺激力度不大,其对猪价的支撑力度有限。不过也正是由于生猪生长速度加快,加之对节日需求的期待心理较强,农户的惜售心理仍旧将为严重,这对生猪市场价格有着极大的支撑,因此近期国内生猪均价变动较为有限。
目前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9月份以后,国内养殖行业也将进入其黄金时期,一方面由于天气适宜,各类牲畜的生长速度都将有所增加。特别是近期商务部公布了7月份生猪存栏数量以及可繁母猪的存栏数量,其中7月份生猪存栏量为46584万头,环比增涨1.2%,同比增涨0.6%;能繁母猪存栏4993万头,环比减少0.2%,同比增涨1.3%,由数据上可以看出,无论是生猪存栏量还是母猪存栏量都处于极高位置。并且受前段时间养殖户压栏惜售行为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生猪存栏结构中大猪比例偏高,这也对饲料需求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加之未来生猪需求上涨,四季度生猪价格仍处于偏高位置,因此对生猪饲料需求来说无论是刚性需求刚还是弹性需求都将有所上涨,9月份之后,国内生猪饲料需求将继续呈上行走势。不过受今年高温炎热天气的作用,加上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今年饲料整体需求或将结束连涨的局面,预计总体上与去年持平或稍弱于去年水平。
七、投机资金开始持续介入美豆市场
从美国CFTC公布的资产管理机构持仓数据来看,上周大豆净多单的数量开始大幅增加。截至8月20日,净多单数量为101995手,比13日当周大增42465手,占总持仓比例也从11.58%上升时18.69%,呈现明显流入的趋势。从以往经验来看,投机资金在进入7-8月这个大豆生长期的关键时期后往往保持一定的做多热情,在12日美国农业部报告和Pro Farmer报告一致利多的刺激下,多头资金未来将保持对美豆市场继续流入。
八、后市展望
美豆11合约自8月上旬从低位1162美分/蒲启动最高上冲至1409美分/蒲,涨幅为21%,随后在1350-1400美分/蒲区间震荡,预计整理后继续上冲突破1400美分关口,有望看涨至
1500美分/蒲。连粕1401合约次波涨势从站稳3100元/吨关口开始,突破3300元/吨的震荡
区间顶部上冲至3686元/吨,跟涨幅度达到18%,随后也呈现高位震荡整理格局,8月26日的涨停板缺口3555元支撑强劲,预计整理后跟随美豆上行概率较大,有望看涨至3800元一线。
盛达期货 符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