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期货:政策支撑有效 玉米出现买保良机

2013年09月12日 09:18  国元期货 

  ------第四季度玉米主要多空因素分析

  前言:

  大连玉米新季合约在7月-8月份走出了过山车行情,7月初在国家公布收储价的刺激之下,快速攀升,仅用5个交易日就走完了冲高行情,但随后在国家取消农产品收储改为直补传言、内外价差巨大、深加工消费疲软、港口库存长期居高不下、抛储预期等一系列利空的打压之下,一路振荡下行,至9月10日收盘价,已经回到7月初上涨时的原点,可谓冰火两重天。

  玉米新季期货合约中长期的主要多空分歧在哪?后期行情又将围绕哪些主要矛盾点展开?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又如何操作?国元期货给您详细解读。

  第一篇。市场主要分歧点分析

7月初,大连玉米新季1401合约曾经在新年度收储价格公布的刺激之下,迅速攀升至2400元/吨附近,正当多头预期价格将更上一层楼,冲击至收储理论交割价之上时,市场传出取消农产品收储政策的传言,加之当时现货需求疲软,国储库存庞大,收储政策支撑作用即将失灵的说法因此甚嚣尘上。

  图一、玉米1401合约走势图

国元期货:政策支撑有效玉米出现买保良机

  图片来源:文华财经

  至此,多空双方的主要分歧点已经较为明确。

  多方观点认为:国家从08年实施收储政策以来,政策对玉米的支撑一直有效,且今年已经提前公布了提高后的收储价,政策支撑效应仍将显现;

  空方则认为供需决定一切,今年国储库存、进口、需求疲软等利空因素会对国储政策造成冲击,造成政策失灵。

  下面本文将暂且抛开其它复杂的基本面,主要对“政策市”品种玉米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主要矛盾点——国储政策有无可能失灵进行详细解读,以期能为后市找准方向。

  第二篇。政策支撑将继续有效

从目前来看,虽然整个玉米市场供需关系呈现偏松状态,但多头仍倚重于国家政策的支撑。因为从08年开始收储以来,国家收储政策一直对玉米、小麦、稻谷这三大主粮进行了较好的保护,从时间上来看,价格哪怕是在某一时间段低于国储价格,但是在政策期内无论期现,都是会回到收储价之上的,目前玉米期货价格虽然低于收储之后的理论交割成本,但是从中期来看,盘面还是会回到收储理论价之上。

  以上观点,其实回顾一下08年实施收储政策之后的期现走势,都是成立的,空头对政策以往的支撑效果想必也拿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但今年出现了两点新的因素,一是传言国家政策的改变,收储政策由国储改为直补,二是目前国内外价差巨大,进口会大幅冲击国内市场,这两个新因素若真的出现,那政策支撑的有效性无疑会大打折扣,以下就对两点新要素进行分析。

  对于传言国家政策的改变,收储政策由国储改为直补,这个传言目前出现,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因为棉花、白糖、菜油等同样有收储政策的品种,目前出现了大麻烦,收储一方面导致以上品种内外价差巨大,形成了价格上的双轨制,国储不仅难以顺价销售,大量库存堆积且市场价值迅速萎缩,导致国储面临巨亏,另一方面同样由于内外价差的巨大,在进口价大幅低于国内市场价的压迫之下,国内现货价格实质上已经长期低于国储价,国储政策实施的初衷已经不存在,收储政策在这三个品种上可以说已经完全失败,难以再进行下去。政策从收储转变为直补,可以说是政策失败后的无奈。

  但是本作物年度,直补有无可能在玉米品种上实施?答案很明确,是否定的,因为今年的收储价格已经公布(通知如下),即继续收储已经确定,仅仅是时间上和细节上的问题,且收储政策中最关键的因素收储价格已经公布,此价格将会对市场产生极大的指导意义。至于下一个年度,直补有无可能实施,那另当别论,目前我认为直补在玉米、小麦、水稻这三个品种上进行的可能性不大,理由不在此赘述,另找机会讨论。

  关于提高2013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的通知

国元期货:政策支撑有效玉米出现买保良机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

  第二个因素是进口对市场的冲击,目前国内外玉米现货价差巨大,在8月初价差最大时,进口到港之后,进口玉米价格可能在1900元/吨左右,与国内北方港口现货有500元左右的价差,但关键是进口配额。从国家发改委最近两年公布的玉米进口配额来看,2012年、2013年均是720万吨,但是因进口利润问题会影响到玉米的实际进口量,如2012全年因CBOT玉米暴涨,进口窗口大部分时间是关闭的,最终全年进口量只有200余万吨,目前因价差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发放的配额肯定会被用完,但全年不会超过720万吨,此进口量会对市场产生利空影响(后面分析),不过其量相对于国内2亿吨以上的市场容量,比例仍然很小,且进口配额分布在全年,进口不会集中,因此不会从本质上动摇收储政策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收储政策对新作玉米的支撑继续有效的可能性极大。

  第三篇。新季农户将更加惜售

根据往年市场规律,受到供应压力增加和水份偏高等因素的影响,新季玉米收获之后,中间贸易主体一定压低玉米收购价格,以便建立早期库存。但本年政策的提前给出使得临储收购价格成为新作玉米的“开秤价格”,这将使相邻两个年度的现货行情更具衔接性,新粮集中供应的冲击作用将被削弱。

  另外,政策利好给农民吃下“定心丸”,新粮收获之后,农民的看涨情绪将被推高,加上东北产区冬天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粮食保管,年度初期农民的售粮意愿将有所克制,因此2013/14年度的玉米售粮节奏必将异于常年,农户将更加惜售。

  第四篇。新季合约理论价格被大幅推高

根据国家公布的收储价格,期货市场新作合约理论价格将会被大幅推高,以产量最大的黑龙江临储价格推算,玉米最低收购价格为2220元/吨,加上20元/吨短途费用,10元/吨站台使用费,130元/吨火车运费,60元/吨烘干费,30元/吨中间贸易利润,40元/吨港口平舱费用,10月份北方港口玉米平舱价格将达到2510元/吨价位,再加上每月20元/吨的费用利息,导致明年1月份北方港口的理论平舱价格或将达到2570元/吨左右,考虑到先期贸易活动多以库存滚动为主,成本叠加效用相对较弱,因此明年1月份北方港口玉米平舱价或在2530元/吨左右。

  2008年以来临储公布时间及价格

国元期货:政策支撑有效玉米出现买保良机

  数据整理:国元期货

  而当前玉米期货1401合约价格仍在2320元/吨附近波动,不仅与到期的平舱价格之间仍存在较大价差,而且与目前北方港口价格相比,也是出于贴水状态。

  第五篇。进口冲击将十分有限

进口数量偏大以及价差过大,明显会导致政策失效。下面我回到之前讨论过的进口问题,来分析进口是否能对国内政策造成较大冲击,进而影响市场价格。

  我们反观棉花、白糖等政策失效的品种,可以直观的发现,政策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漏洞,进口占比巨大且价差同样巨大。以棉花为例,发改委2011年发放进口棉配额260万吨,其中包含89.4万吨1%关税内配额以及170.6万吨滑准税配额,而2011年全国棉花产量为738万吨左右,若配额全部用完,进口量为国内产量的35%,很不巧的是,从2011年初开始,因国际棉花持续暴跌,进口利润至今都十分丰厚,进口棉携占国内市场的比例巨大、价格优势巨大这两个巨大优势,持续向国储棉政策发动猛烈冲击,国储棉政策崩溃已成必然。

  那目前玉米市场出现了这种漏洞吗?进口占比真的如棉花、白糖那么巨大吗?之前我们已经探讨了进口配额问题,假设全年进口窗口都打开,今年720万吨的进口量占市场供应量的比例仅在3%左右,即使价格偏差较大,也难对市场产生方向性的影响。另外一个问题是是否可能出现配额外进口仍比国内价格低的问题,目前国内非种用玉米进口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关税配额税率分别为180%、65%、1%,因高关税壁垒,配额外玉米进口通道几乎关闭。

  综上所述,在2013年内,进口对政策的冲击将十分有限。

  第六篇。国储抛售会限制价格上行高度

此前市场最大的利空无疑是国储抛售,去年的临储共收储3000余万吨玉米,是08年临储政策实施以来次高年份,因此市场一直担心中储粮对临储玉米进行拍卖。

  但是拍卖有两方面的要点要考虑,一是拍卖价格,二是拍卖的时间。但为保证农民利益,2013/14年度玉米临储价格提高已成为既定事实,中储粮为确保保护价的顺利推行,同时为了保证“顺价销售”的原则,提高临储玉米拍卖价格是一个趋势,其最终定价或将参考1.11元/斤的新作最低价格;而关于拍卖时间的问题,其同样要考虑到今年的收储政策,今年收储价格提高对于玉米来讲,其政策导向无疑是指向小幅上涨的,若在抛储与收储同时进行,无疑会导致政策导向上的背离,因此在1401合约交割之前,抛储估计不会大幅展开,其对市场的影响会延后至2014年,且会一定程度上限制玉米的上行空间,这也是国家储备政策的另一初衷。

  第七篇。总结与建议

整体上来看,虽然玉米期货价格表现疲软,但是国储政策还是会在盘面上产生支撑效应,不过另一方面可能出现的巨量抛储会限制玉米价格的上行空间。

  具体操作方面,我们比较一下期现价差、国储理论交割成本等因素,目前C1401合约仍在2320元/吨进行波动,相对于现货价、国储理论交割成本都存在较大的贴水,特别是相对于国储理论交割成本。据此我们可以判断现货商在期货市场上买保的良机已经显现,我们建议C1401合约在2320-2340附近进行买入保值,第一目标位可以放在2420元/吨左右、

  国元期货 王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全运男篮-广东胜山东进决赛 辽宁胜江苏
  • 娱乐霆锋声明护柏芝:一直保持紧密联系
  • 财经房贷暂停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原因不简单
  • 科技iPhone 5c被指定价高:利好国产厂商
  • 博客王旭明:应取消小学英语课救救汉语
  • 读书和珅之误:从未想过乾隆死了自己怎么办
  • 教育女教师开宝马下乡教书 每月拿2千工资
  • 叶檀:个税沦为工资税 中产最受苦
  • 徐斌:强美元是福音而非噩耗
  • 曹凤岐:新股发行体制如何改革
  • 张明:温州企业家为什么跑路
  • 赵伟:反垄断敢不敢碰央企?
  • 江濡山:新型城镇化是李克强审慎决策
  • 舒颜:你看得起电视吗
  • 姚树洁:奥巴马与普京的尴尬
  • 官建益:三中全会政策的内核
  • 太友:央企在外亏损实属正常的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