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9月26日讯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进入21世纪,由于人口数量刚性增加、城镇化水平突飞猛进,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加之国内耕地可开发潜力日渐枯竭,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农产品进口的核心地,“中国需求”成为拉动全球农产品持续大牛市的坚实基础。以此可见,人口因素对农产品消费起着主导作用。研究农产品市场结构以及预判其趋势,都难以脱离对人口周期以及人口结构的分析。
人口周期影响效应分析
人口周期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影响农产品消费,包括人口数量、劳动力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区域消费习惯等。
人口数量对农产品的影响不言而喻,通常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将带来更多的农产品消费。根据官方及相关市场数据,以2010年为例,我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约130公斤口粮、65公斤肉、9公斤糖、20公斤食用油。按照近几年平均每年680万—700万新增人口计算,每年需要新增口粮供给约88万吨。考虑到肉、蛋、奶以及酒类等所需转化粮食数量,每人每年总计需要近500公斤粮食。如果按照粮食平均325公斤/亩的单产水平计算,每增加一人需要新增加约1.5亩耕地与之匹配,每年需要新增1000万亩左右耕地才能养活新增人口(这还未计入一些非粮经济作物)。1978年至2010年,我国人口增加了39.3%,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仅增加了7.04%,且可开发潜力基本枯竭。这也为我国必须融入并有效利用世界农产品市场、减少贸易壁垒、疏通进出口渠道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体经历了两代“婴儿潮”和三个人口统计高峰期。建国初由于朝鲜战争、粮荒等影响,人口虽然快速恢复增加,但依然受到抑制。1963年前后我国开始进入一个空前的人口爆炸大潮,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33%,20%以上的增速一直保持到1973年。随着第一代“婴儿潮”人口进入结婚育龄高峰,为1980年代中后期带来新一轮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峰。1987年我国人口增速一度恢复至16.6%的水平。23—24年的结婚育龄跨度又给2010—2011年带来新一轮人口统计高峰期。第三轮统计高峰期虽然未能带来人口增速的爆炸性反弹,但该时期代表着劳动力人口增长的最大化。因而在2010—2011年前后,我们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繁荣、物价水平的高涨,以及商品需求的巅峰化发展。随着这一统计高峰期的结束,诸多商品消费开始走入下坡路。
劳动力结构主要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人群不同的消费结构而左右农产品需求,其划分以城乡人口结构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以2010年为例,农村人口每人每年口粮消费是城市人口的2.26倍,而城镇人均消费猪肉量是农村人口的1.4倍,禽肉及禽蛋为2倍多,水产品约2.4倍,奶制品约4倍。由此来看,一个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后就会大量增加肉蛋奶等高附加值产品,大量减少米面等口粮性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从不足20%发展到2000年前后的35%左右。而加入WTO以来,城镇化步伐再次加快,到2011年,达到51.27%,这也助推了过去十年口粮以外农产品整体的牛市周期。
年龄层次也影响着农产品消费。青壮年劳动力对多数食品消费需求更旺盛,社会处于青壮年人口高峰期会带来农产品消费的旺盛。而在一个老龄化社会,农产品消费缺乏增长动力,缺少弹性。目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前夕,2017年将可能进入劳动力负增长阶段,2023年将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这将对我国农产品消费增长产生负效应。
收入水平对农产品消费的影响较为直接,通常收入越高,农产品消费量越大。这其中,口粮、食用油等低端刚性食品消费差异有限,肉类、奶制品、鲜果等高蛋白高营养高价值类食品差异较大。
此外,地理位置对农产品消费也会产生影响,一方面是人口消费习惯差异,另一方面是基于城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产生的不同消费需求,比如中西部地区以面食消费居多,南方以大米消费为主。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也带动了不同农产品消费的兴衰,比如随着东部沿海产业带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投资的旺盛,禽类、油脂、糖类等食品消费大幅增加,而在经济萧条期,打工人群出现返乡潮后直接打击了相关商品需求。
人口周期影响效应应用
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速放缓,城镇化进程加快。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人口大量转为以脑力劳动和技术性劳动为主的城镇人口。这首先导致面粉、大米为主的口粮性消费增长放缓,但在不断升级的政策性收储带动下,小麦、稻谷也走出多年牛市。油脂、淀粉、糖类等软食品消费大幅增加,进入产业扩张的黄金时代,直接推动了玉米、白糖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不过,国内人口结构和社会商品消费结构在今年出现新的变化。由于新一轮人口统计高峰在2010至2011年触顶,加上国家在投资和消费方面的刺激最大化,商品消费在金融危机后的两三年内达到顶峰并转向拐点。
今年,随着投资放缓和产业淘汰整合加剧,出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缩水和转移的情况,金融危机后首现民工返乡潮。在此条件下,软食品消费迅速结束增长高峰期,产能明显过剩,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在国家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环境下出现负增长。在诸多商品中,只有生猪等个别品种因高蛋白、高附加值更适合城镇人口消费而出现历史最高增长。
对于谷物来说,宏观环境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其冲击巨大。第一,生猪存栏大幅增加,推动养殖业消费增长达到近十年最快,直接拉动小麦等饲用原料消费。但预期明年起养殖业消费大幅减缓,对玉米等品种产生更多不利影响。第二,糖类、油脂等软食品消费的增长放缓限制了谷物工业生产的发展前景。第三,口粮消费的增长停滞限制稻谷的行情空间。
未来几年,如果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预期农产品整体消费增长停滞趋势将日益明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