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顾
9月份无论海外市场还是中国的大豆市场均出现了一轮快速回撤,其中CBOT大豆市场从最高的1789美分回至1630美分,接近150美分;而国内连豆市场同步出现了接近300-400以上的跌幅,将8月份涨幅回吐过半。由于大豆类制品价格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因此大规模回撤令投资者所谓的“顶点论”担忧再度出现。
从基本面来看,支持市场上涨的因素并没有本质变化,全球大豆区域紧平衡并没有改变,根据我们测算,全球大豆供应在2012年依然趋于紧张,即便南美生产者达到极限预测大豆产量的情况下,也不会改变大豆的供求关系。而短期内,正如我们上次报告所言,中国消费者的担忧以及行政干预才是本轮市场下跌的主要因素,而对于农产品来说,由于消费的刚性存在,这将拖延市场的上涨节奏,一般而言,消费者的危高情绪以及担忧的负面影响对大豆市场的负面作用相当有限。并且从目前我们所得到的中国政府管制的具体措施来看,停留在约谈层面上的管制仅是短期作用,他不会改变市场的长期基准。
基本面
USDA本月的报告不出意外,尽管报告中USDA将美国单产预测值从上月的36.1蒲/英亩拉低至35.3蒲/英亩之后,一度引发投资者怀疑,但由于大部分大豆已经落叶,因此产量的预估已经非常接近最终产量,即便微调也不会改变美国今年大减产的事实。根据我们所统计的那样,美国在过去两年里大豆减产量超过2000万吨,加之南美去年减少的1700万吨,接近正常年景的40%减产幅度应该早以将全球大豆库存耗尽,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2011年全球大豆库存接近6000万吨,其中中国储备库存接近1400万吨,剩余库存恰好等同于这两年的大豆减产数量,应该说,供应端引发的危机是近50年来少有的局面,这一点投资者无需怀疑。
南美的大豆种植季节即将来临,我们与大部分观察机构一样密切关注者该地区的生产形势,最新的情况是南美地区早播大豆种植开始展开,并且天气还算不错,近期的雨季缓解的前期旱情。USDA在最新报告中,南美2012年大豆播种面积增长预测接近5%-10%,最终产量增长幅度达到2800万吨,对于这个预测我们认为巴西是否会达到最大预测值这一点仍有待市场观察,不过,即便巴西能够完成如此巨大的产能增长也仅是满足全球大豆供应的一种保证,市场不存在严重的过剩,我们这一观点至今仍没有改变。
德刊《油世界》以及高盛在本月对于大豆市场的预测均比我们预测的要好很多,油世界认为可供出口总量中,可能有83%的美豆已经以2012/13上办年度付运为期限售出, 若中国及其他进口国继续购买9月-明年2月付运的美豆,可能招致价格爆涨的局面。”其中高盛最新的大豆市场价格预测已从18美元提升至22美元,或许这将给调整中的市场重新指明方向。
中国
中国的情况依然是第四季度大豆市场最不确定的因素,唯一明确的中国的庞大消费群体依然存在,并且在食品安全管理下,大豆消费增长潜力反而在提高,USDA一度预测中国2012年大豆进口量为超过6000万吨,我们对此有所保留,这并不是因为不相信中国消费空间的增长,而是认为中国行政管制将会制约消费空间。正如前文,中国的行政管制正在提升,并且对大豆市场的调控意图正在加强,我们认为第四季度发改委对豆油和豆粕的全面管制会限制大豆市场的消费,而目前中国商业领域的库存还能消耗2个月左右,这意味着最晚在11月份,我们会看到中国管制作用下的再平衡压力,这一点对大豆市场将非常重要。
期现市场
截止至9月18日,国内部分港口进口豆分销价保持稳定,青岛港进口大豆分销价为5150元/吨,张家港进口大豆分销价5150元/吨,广州黄埔港分销价5000元/吨,辽宁大连港进口大豆分销价为5000元/吨,上海港进口大豆分销价为5150元/吨,而我们从美国远月报价来看,集中美豆到港成本已高达5250元/吨,应该说中国大豆变动有些滞后,但期货市场上,远月保持一定升水状态,反应中国长期看涨氛围已经形成,但期价相对偏低。
另一方面,豆粕现货价格基本在4300-4500元/吨,而期价远月合约分别在4000,3800,3500元/吨,期现之间最大出现接近1000元/吨的差距更多反应了期市的过度套保压力。中国的过度套保压力大致出自以下三个重要原因:1、压榨商的过度集中;2对中国政策存在侥幸心理;3对南美大幅增产的恐惧;基于生产者的定价我们认为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发生改变,而期货市场现存的定价正好有利于饲料企业的买入保值。但出于对中国消费者的了解,由于豆粕消费的季节性特点限制了饲料企业交易兴趣,这或许是当前期现价差如此巨大的更好解释。
操作建议
操作上,以3500元/吨为基准,买入1305合约,考虑长期买入持有为主。
以主力合约1305豆油为主:
3500—3600,计划分批买入;
目标位4000以上,多头平仓区域。
中融汇信期货 肖琳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