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豆粕短期回调夯实基础 后市仍有望继续上行(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 09:05  北京中期

  二、国际豆类基本面及资金面支撑 豆粕后期仍有望上行

  (一) 全球大豆库存趋紧预期不断升温

  7 月份以来,美国农业部报告逐月调低美豆库存,供需趋紧预期不断升温。截止到目前(11 月份月度供需报告),美豆库存已调低至历年的较低水平503 万吨(与2007/08 年度的516 万吨基本持平),对豆类市场形成比较强的支撑,表现在价格上是自6 月份以来的不断上涨。

  

图为历年美豆库存消费比与大豆价格关系图。(图片来源:北京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今年全球产量及库存情况也与 07/08 年度比较相似,但与07 年不同的是,07 年全球产量是减少的,而今年全球大豆产量是增加的。从7 月份开始,由于美国及南美天气相继好转,进而增加市场对大豆增产的预期,进而全球大豆产量在近几个月的月度报告中不断被调高,截止到目前,预计今年全球大豆产量逼近历史高点259.9 百万吨,对盘面构成一定压力。然而需求强劲令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在近几个月的报告中不断被调低,截止到11 月报告时,全球期末库存调低为6141 万吨,较7 月报告的6776 万吨大幅调低,高于07/08 年度库存5289 万吨,但低于去年库存6352 万吨。全球及美国供需趋紧预期不断升温整体仍对市场形成较强的底部支撑。

  

图为历年全球豆类产量及期末库存统计图。(图片来源:北京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综上,今年大豆供需基本面与07 年的比较相似,我们看到07 年的行情整体为大幅上涨,单从基本面来看的话,今年豆类市场整体将成上涨趋势,不过鉴于今年全球大豆产量仍呈增加态势,库存预期也高于07 年,可能仍对盘面有所压制,涨幅要低于07 年同期。

  

图为大豆供需走势图。(图片来源:北京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二)投资热情普遍高涨 资金面提供支撑

  

图为美豆基金持仓统计图。(图片来源:北京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为美豆粕基金持仓统计图。(图片来源:北京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今年下半年,各国相继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预期增强,商品期货市场投资热情普遍高涨。

  从6 月份以来资金较青睐农产品市场,分阶段轮番炒作小麦(俄罗斯减产)—玉米(美国减产)—豆类(美国库存趋紧预期),进而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形成较强的资金支撑,近期市场对于中国紧缩货币政策的担忧令市场承压,基金投资热情略有缩减,不过在豆类趋紧的格局之下,后期南美天气及美国大豆玉米面积之争仍是有望成为基金炒作热点,南美天气一旦发生恶化或者大豆玉米面积之争一经打响,则基金投资热情将有望重燃。

  三、技术面分析及后市展望

  

图为美豆指数走势图。(图片来源:北京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受中国因素影响,外盘担忧后期中国需求呈现疲软,近期CBOT 大豆也呈回落态势,下方支撑位1170美分/蒲,若后期继续回落跌破此位点,则后期继续回落下探1050 前期震荡区间上沿的可能增加;若受其支撑反弹,则美豆后期有望继续上行。

  

图为豆粕指数走势图。(图片来源:北京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如上图,受政策调控担忧压制,豆粕遇上方3500 压力位后回调,意欲下探3200 支撑,若跌破3200则后期继续深幅回调可能增加;若下探3200 支撑后反弹,豆粕后期仍有望继续上涨。

  结合基本面、资金面及技术面来看,近期豆粕市场的下跌与市场长期看涨基本面相悖,一旦我国利率消息影响在几天内结束,到时豆粕期货将重归基本面。经过此轮下调之后,连豆粕前期虚高成分被压紧,供需面进一步被夯实,后期在全球及美国大豆趋紧,南美天气炒作及美国来年大豆玉米面积之争的推动之下,豆粕仍有望继续上行。但短期内市场毕竟仍将承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压力,继续维持弱势调整的可能较大,后期具体还要关注下方支撑3200 一线的表现。操作上建议投资者控制好仓位,短期轻仓操作为主,后期待市场稳定后再度考虑逢低买进多单。

  北京中期 王玉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