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湖期货董事长:金融期货时代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9日 02:45  上海证券报

  方俊

  对话

  ⊙见习记者 方俊 ○编辑 梁伟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葛优的一句台词正成为当下期货公司老总的“心头之痒”。

  一家大型期货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以前商品期货时代是期货公司之间竞争,而股指期货出来以后,证券公司也加入了竞争,传统期货公司或面临优秀人才流失的可能”。

  近日,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未来期货公司需要对人才重新定位,依托金融期货的大背景,当前期货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人才战略也开始真正纳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范畴。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股指期货上市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马文胜:在新环境下,期货市场将进入新的竞争格局。以前商品期货是研究对产业的影响,而股指期货出台以后需要对证券市场研究,期货公司宏观经济研究的能力要增强;期货公司能否成为真正的金融机构,能否按照金融机构的标准来要求是非常关键;另外,适当性制度使得进入股指期货的投资群体变成有资金实力、有风险控制能力、有知识结构的“三有投资者”。

  《上海证券报》:面对这些变化,期货公司应该如何面对呢?

  马文胜:我认为期货公司应该实现产品化、工具化、效率化和专业化。第一,证券和期货市场结合可以做出很多产品,未来产品越多给客户的服务手段也越多;第二,“三有投资者”不需要灌输理念,他们需要工具,例如交易速度快不快、有没有止损指令、能否实现自动化套利等;第三,股指期货上市以后市场规模大了,期货公司必须面对时时刻刻的风险,因此内部管理必须要有效率。

  第四,最重要的就是专业化,而不是渠道,期货发展下去永远不能是一个大众市场,期货市场永远是专业比渠道重要。证券市场渠道比专业重要,但期货面对的是“三有投资者”,参与对象不会像证券市场那么广泛,而如果有1000万投资者,渠道是有优势的,但现在只有10万人,所以专业更有优势,因此公司应该是全员研发而不是全员营销。

  《上海证券报》:如果期货公司“全员研发”的话,是否会出现人才瓶颈?

  马文胜:投资者服务离不开专业化,而专业化能转化为企业价值,进而实现公司专业服务水平和经营能力的良性循环。然而,上述传导链条能否顺畅取决于一个关键环节,即期货公司人才的集聚和培养。

  在期货研究所纷纷涌现的同时,许多公司加大了优秀人才引进的投入力度,行业内分析师的流动性呈加速态势,这表明分析师的市场价值开始显现。期货公司要树立研发战略为公司首要战略之一的观念,认清研发对公司与行业发展的特殊性,注重研发过程的管理,在研发进入高投入阶段时,更要注重模式的选择。因此,期货公司要构建完善的研发体系,完善研发组织机构,并设计合理的研发考核体系。

  《上海证券报》:由于证券和期货公司待遇相差较大,未来期货公司冒尖人才是否会流向证券公司?

  马文胜:我认为应该不会。证券和期货实际是两个产业,证券做的是购买资产,期货是购买风险,而购买资产群体非常广泛,研究是价值型研究;购买风险的投资者相对专业一些,研究是产业风险研究,相对价值研究。例如,证券公司去调研公司都会讲好的,而期货去调研时,公司讲的都是实际情况,未来如果能将证券和期货两类资产整合好,那么对证券公司的研究实际上有好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