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指期货是刺破泡沫的利器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4日 01:56  第一财经日报

  A股估值偏高和A股终将回归基本面的预期,必将诱使投资者做空A股期指,从而导致股指期货趋跌

  丁瑜刘飞

  [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当股指期货的成交金额超过股指现货时,股指期货的价格将领先于现货价格,并终]

  坐在回北京的飞机上,随意地翻着赠阅的《第一财经日报》,《力量天平倾斜,期指金额超现货》一文引起我的注意。联想到4月19日沪指大跌4.79%、深成指大跌6.22%,不由想起这段时间来心中一直隐隐存在的一种担忧,融券与股指期货,会不会导致A股向基本面回归?

  我国现行的股指期货的价格等于沪深300指数点数乘以300,交易保证金为12%。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种投资策略:假设

  (1) 沪深300指数当前为4000点,那么1手股指期货的价格为4000×300=1200000元,保证金比率为12%,这就意味着,只要我们的保证金账户有144000元,就可以卖空1手,合约价值1200000元;

  (2) 如果未来5个交易日内沪深300指数下降300点,即2倍于4月19日的单日降幅,那么我们买入1手平仓,合约价值(4000-300)×300=1110000元;

  (3) 投资净收益为1200000-1110000=90000元,投资收益率=90000/144000=62.5%!

  概言之,如果我们看空后市,我们可通过卖空股指期货获得巨额的收益,这是股指期货带给市场和投资者的机会。

  相比较而言,推出融券与股指期货之前的A股市场,是一个单边市,投资者只能从股票价格上升中获得收益,当股票价格下降时,许多中小投资者可能倾向于捂盘,因此导致A股上升易而下降难,显然较之于双边市更容易滋生泡沫。现在的问题是,A股市场是否有泡沫?如果有泡沫,是不是一定朝着基本面回归?股指期货的推出会不会导致这种回归更加便利?

  评估泡沫的一个基本指标就是市盈率。市盈率真的那么难于理解吗?非也!以美国为例,全社会的平均投资报酬率约为10%,这就意味着我们花1元钱做投资,平均每年赚取0.10元的盈利。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其理解为当前支付1元购买每年0.10元的盈利?市盈率是多少?显然,市盈率为10倍!恰好是全社会平均报酬率的倒数。2009年,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市盈率为13.07倍,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的市盈率均在11倍左右,恒生指数市盈率约16倍,即使市盈率一向较高的日经指数,其市盈率也只有22倍,纵观成熟市场,市盈率和理论的预期大体一致。

  为了计算我国A股市场的市盈率,我手工收集了1516家盈利大于0的A股上市公司的市盈率,2010年4月21日,这些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135.44倍(简单算术平均),中位数为55.43,即50%的A股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大于55.43倍的水平!

  或许有人会说,A股市盈率高,是因为中国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低于美国。如果真是这样,资本应该从中国流向美国,还是从美国流向中国?我们观察到,中美两国之间的资本流动,显然是从美国流向中国,这就意味着,应该是中国具有更高的平均投资报酬率,因此A股的市盈率应该更低才对!

  所以,我以为,A股市场存在泡沫,是不争的事实。泡沫一定会破灭吗?请读者朋友做一个游戏,手心向上打开我们的手掌,将一个钢球置于掌心,再轻轻地将钢球拨离掌心,球会回归到掌心吗?正如同偏离掌心的球一定会回到掌心一样,偏离基本面的股市一定会回归基本面的。

  导致A股市场存在泡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此前的A股市场是一个单边市。股指期货的推出,做空也可以获利了。A股估值偏高和A股终将回归基本面的预期,必将诱使投资者做空A股期指,从而导致股指期货趋跌。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当股指期货的成交金额超过股指现货时,股指期货的价格将领先于现货价格,并终将传递到现货市场。正如同2007年9月,沪指在6000多点高位时我预测它终将回归到3000点以内时那样,我对A股现货的走势,充满担忧。

  说完心里的这些话,低头吟诵:“砖儿呀,请你慢些拍”。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